首頁>財經>

作者 | 郝美平 武佔國

龔虹嘉出於“幫幫老同學”的目的,十幾年前拿出245萬元投資了海康威視。現在,海康威視卻讓龔虹嘉以650億元的身家,挺進《胡潤百富榜》,投資收益高達2萬倍。

在持有海康威視的十幾年間,龔虹嘉多次減持套現總額高達146.2億元,是A股市場當之無愧的“套現之王”。

然而,成也海康,敗也海康。因為信披問題,擔任海康副董事長、作為海康三位創始人之一的龔虹嘉被立案調查。3000億的海康威視,再添波折。

11月13日,安防巨頭海康威視(002415.SZ)釋出公告稱,兩名董事胡揚忠、龔虹嘉於11月11日收到證監會的通知,因為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不過龔虹嘉同時擔任董事的另外兩家上市公司,中源協和(600645.SH)和富瀚微(300613.SZ)卻紛紛釋出公告撇清關係,稱這是針對龔虹嘉個人的調查,被調查原因是涉及海康威視核心管理層的股權激勵,不影響公司的生產經營。其中,海康也是富瀚微最大的客戶,而富瀚微的大股東是龔虹嘉的妻子陳春梅。

圖片來源:中源協和公告

海康威視也在公告中稱,後續如果需要公司會配合調查。

胡揚忠和龔虹嘉是海康的創始人,與海康威視現任董事長陳宗年並稱“海康三劍客”。目前,胡揚忠是海康威視的Quattroporte,主管海康的實際經營;龔虹嘉是副董事長,也是海康的早期投資人。

上世紀90年代,還在中電集團五十二所任職的胡揚忠看到了壓縮板卡的商機,於是聯合另外兩個同學創辦了海康威視,註冊資本500萬元,其中龔虹嘉出資245萬元,持股49%,剩餘51%由國資持股。

不過後來隨著海康威視的發展,以及後續的員工股權激勵、減持等,龔虹嘉的持股比例降到現在的13.43%,是僅次於國資的第二大股東。而胡揚忠則是第二大自然人股東,持股1.95%。

不過按照按照11月13日海康威視34.21元/股的收盤價,龔虹嘉在屢次減持之後,所持股票市值為429.48億元,胡揚忠持股市值為62.34億元,兩人持股市值近500億元。

投資海康威視的成功,也讓龔虹嘉的財富水漲船高。2019年10月10日,《胡潤百富榜》釋出,龔虹嘉、陳春梅夫婦以650億元的財富值排名第34位。

在海康威視之外,龔虹嘉還是德康通訊、富瀚微、聯合光電的早期投資人。因為其投資收益率高,龔虹嘉被稱為“中國孫正義”。現在,隨著被立案調查,龔虹嘉的資本擴張被迫按下了暫停鍵。

146億“套現之王”

於1965年,23歲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後,開始在廣州和香港等地闖蕩,據海康威視招股書顯示,龔虹嘉擁有香港籍。

據公開報道,1994年,龔虹嘉成立中國收音機第一品牌“德生”,此後據龔虹嘉自己說他至少創立和投資了15家公司。既為成功人士提供過健康服務,也做過智慧卡之類的高科技。

2001年,龔虹嘉與央企中電集團子公司出資500萬元,成立海康威視。此後,海康威視經過兩輪增資,註冊資本增加至1.4億元,雙方股權比例不變。

蹊蹺的事情發生於海康威視上市前的股權轉讓,2007年11月,經海康威視董事會同意,公司副董事長龔虹嘉將其所持公司15%的股權以75萬的低價轉讓給杭州威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威訊投資”),威訊投資是海康威視高管及核心技術人員的持股公司。

而與此同時,龔虹嘉將其所持公司5%的股權轉讓給杭州康普投資有限公司,價格是 2500萬元。龔虹嘉低價轉讓給高管團隊的理由是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此次股權激勵拿到最多股權的人是這次一同被調查的海康威視總經理、龔虹嘉的同學胡揚忠,而他另一名同學陳宗年沒有股份。

當時,龔虹嘉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海康威視的技術團隊,要說服這些技術人才跟你守在一起而不是出去自立門戶,“挑戰很大!”。不過,最終龔虹嘉還是做到了,以五十二研究為基礎的強大技術團隊以及央企股東背景,讓海康威視牢牢佔據著安防監控領域老大的位置。

解決重重阻力後,2010年,海康威視成功實現上市。但是,龔虹嘉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A股“套現之王”。

東財choice資料統計,海康威視上市以來,龔虹嘉已經累積套現達146億元。縱觀龔虹嘉的套現過程,2017年-2018年公司股價最高點時,也是其套現最多的時候,套現金額達73億元。彼時,各大機構券商一致看好這隻白馬股時,龔虹嘉卻選擇套現。因此,海康威視也被視為龔虹嘉的“提款機”。

來源:東財choice

安防巨頭“內憂外患”

而海康威視的發展,確實對得起“提款機”這個稱呼。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當年其資產總額為65.49億元,到2019年三季度末,已經上升至682.89億元。其營收也從2010年的36.0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498.37億元,歸母淨利潤從2010年的10.52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113.53億元。

數十年間,海康威視的營收和利潤均在同步大幅上漲。然而,步入2019年,海康威視的高速發展突然放緩。2019年一季度報出來後,海康威視出現了上市後第一次負增長,淨利潤同比下滑15.4%,營收同比增長6.2%,也是上市以來增速最小的一次。

無疑,對於3000億市值,佔據全球市場榜首的海康威視,正在經歷自身內外困擾的裂變。

10月初,海康威視被美國商務部列入貿易管制的“實體清單”,雖然美國市場約佔海康威視總營收的6%,按照2018年498.37億元的營收,和美國企業合作停止後,給海康威視帶來的損失在30億元左右。相比整體的營收,佔比並不大。

但是海外限制導致海外業務風險上升,影響其境外業務的擴張。2018年半年報顯示,海康威視上半年境外收入69.43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相對之前已經明顯下降。境內營收169.8億元,同比增長16.5%,增速高於境外業務。

而境外業務營收的放緩,間接影響了其業績。上半年,歸母淨利潤42.17億元,同比僅增長1.7%,增速較上年同期大幅放緩24%,營收增速也下降約12%。

海康威視也在半年度電話會議上表示,由於受“實體清單”等方面的擔憂,美國的營收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呈現負增長態勢,而公司對中高階市場的拓展因為一些非市場因素的干擾,短時間內在很多國家的進展不大。換言之,海外業務面臨的壓力比較大。

自身業務充滿不確定性,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股價的波動。在4月到6月,海康威視的股價一路下跌,從高時的36.64元/股,跌至23.55元/股。

現在,海康威視的股價已經回升,而其業績也有所回暖,三季度營收159.2億元,同比增長23.1%;歸母淨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17.3%。

一次公開演講中,龔虹嘉講道:撿到海康威視這個大便宜,運氣是好到匪夷所思。

不過,隨著龔虹嘉等董事被立案調查,股價應聲下跌,截至14日收盤,股價跌幅2.46%,收盤價為33.37元/股。

雖然關於調查,目前的資訊指向股權激勵,然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對於體量龐大的海康威視而言,新的考驗又擺在了眼前。你覺得海康威視的業績會受此事件影響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陸海通衢促騰飛——成都市青白江區全方位推進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