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財經>

何謂正確的財富觀?

第一,財富管理是長跑而不是短跑

財富管理伴隨一個人甚至一個家族一生的旅行,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是說今天我賺了錢,明年賠錢,那種短跑不能決定一個人長期真正的財富狀況。

第二,財富管理並不能只看收益率

目前的狀況下大部分的財富機構和財富客戶在交流的時候,只看年化收益率,8%左右就好,但收益率並不是最終的實際收益率,波動性將會明顯影響一個人長期的財富的積累。選擇穩健安全的理財產品才是長遠之計。

另外是流動性,很多的財富客戶特別是大客戶,經常會被他的財富銷售人員所引導而購買一些長期的金融產品,年化收益率很高,可能是20%,投資期限也更長,5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是以犧牲流動性換取的收益率,並不一定是值得提倡的事情。流動性管理是財富管理重要的一環。

第三,要善用時間這個朋友。很多人都會說我沒有財富,也不需要財富管理。

假設20歲時存了1000塊錢,存到65歲。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的話:

1、銀行活期存款年化收益率0.35%。1000塊變成1170塊,多出的170塊夠你小吃一頓;

2、如果是存定期,3年期定期存款年化收益率3%,1000塊變成3781,多出的2000多塊夠你和幾個朋友好好吃頓飯;

3、如果交給巴菲特幫你管理,巴菲特(1965-2009)年化收益率20.46%,1000塊變成434萬。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用足夠好的管理方式,哪怕一筆小小的資金也會積累成大的回報。

5個理財公式,保本+高收益少不了

1.支出=收入-儲蓄

這個公式和"儲蓄=收入-支出"最大的區別,是要理財第一步必須要養成強制儲蓄的好習慣。很多人可能都有這個感覺:花著花著就錢就沒了,到月底已經無錢可存。

看過一個案例:如果你所在的公司效益不好了,給你兩種選擇,第一是給你兩個月工資,解除合同,第二個是降薪百分之十,絕大多數人會選擇第二個方案。也就是說收入減少了10%,對你的生活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那麼反過來是不是可以說,每個月先把10%的收入攢起來,是不是也非常可行?

2.負債/總資產

說起負債,其實不用緊張,也不用覺得好像有了債務,自己的財務就不健康了。萬事萬物,都有好壞之分,債務也一樣。合理投資理財和合理負債是實現財務自由的一個重要步驟,走對了就是捷徑,走錯了就是彎路。

3.投資/總資產>50%

結合上面的第二條來看,投資比率=1-負債率-生活消費佔比,如果這麼說的話,如果要保持投資率超過百分之五十,要麼壓縮負債率,要麼壓縮生活消費佔比,才能保證大於50%。

而投資佔比可以客觀地反應一個家庭通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增長的能力。大家都知道,越到財富積累的後期,錢生錢的速度會越快,所以如果你的投資比例超過一半了,你的資產增長就進入一個良性迴圈,如果還沒有達到,就要想辦法從負債和生活佔比上想辦法調整。

4.流動性比率=3

流動性比率=流動性資產/每月支出。流動性資產是指能夠快速變現並且不會帶來損失的資產。如果流動性比率過高,則會損失高收益。如果流動性比率過低,則不利於家庭的穩定發展,如果面臨失業等風險的話,可能因為急用錢、無法提現而陷入膠著狀態。

5.投資=50%保守+25%穩攻+25%強攻

千萬不要有先積累再投資的思想,螞蟻再小都是肉,把錢放在銀行只會持平通脹率。合理分配資金,做一個聰明的投資人非常重要。

最新評論
  • 神秘買家6億元拍走,樂視大廈究竟歸誰?
  • 前三季度,西班牙GDP約7.08萬億元!若放在中國是什麼位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