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隨著極端氣候和溫室效應出現,城市經濟發展和管理模式需要走向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才能更好滿足城市居民生活和居住需求,並且助力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在高溫天氣下,城市化建設帶來的熱島效應越來越明顯,這種密集的居住環境,雖然高效利用了土地資源,但也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而碳減排和增加碳匯量可以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推動城市能源經濟和工業生產走向低碳模式。

碳減排主要是指的能源低碳化和工業生產的碳減排,能源側減排主要是發展清潔煤電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產業,工業側碳減排需要靠工藝優化和脫碳技術發展。

而對於工業生產過程中,無法剔除的碳排放,則需要通過森林、海洋、溼地、草原、農業碳匯等來抵消,或者通過負碳技術吸收掉,碳匯本質上就是藉助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在氣候經濟中,城市一般被當做碳排放源頭,也是推動能源碳中和和工業綠色低碳化發展的主要地域空間,而要實現碳中和目標主要是減排和增加碳匯兩個路徑。

但實際我們忽略了城市生態碳匯的價值,如果能夠把城市碳減排和增加碳匯結合起來,讓城市轉變為碳吸收角色,構建零碳園區和零碳城市,那麼城市生態碳匯的固碳價值就比純粹的林草碳匯、海洋碳匯、農田碳匯要高得多,這也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一個新方向,將催生一個萬億產業賽道。

萬億城市生態碳匯產業,企業和個人該如何參與,把握碳商機呢?我們對城市生碳匯產業做一個深度解讀,挖掘背後的低碳商業價值:

4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廣譜性殺菌劑-氟硅唑,對黑星病活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