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導讀:天氣預報:24~29號暴雨大雨中心確認,60年一遇冷夏?看農諺咋說

今天7月24號,農曆六月廿六,大暑入節的第二天了,接著昨天的降雨天氣,今天氣溫仍然不高,早晨起床還能感受到一絲絲涼意。雖然現在仍是三伏天酷暑期間,高溫是正常的氣候現象,但冷空氣目前仍然在我國東北部和西南部徘徊,降雨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按照老祖宗的說法,大暑,炎熱之極,是暑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不僅高溫悶熱,酷暑難耐,而且潮氣還比較重,有諺語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就是表明了大小暑時的天氣特點,不過,近期部分地區出現持續的冷空氣,帶來了多地降雨天氣,讓這個大暑節氣都涼颼颼的。

可長時間的大雨天氣對種地的農民來說並不是好事啊,畢竟三伏期間對於農作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生長期,如果光照不足,水稻、棉花等喜溫作物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夏天下雨多,作物在高溫多雨的情況下容易長勢過旺,積溫不足,作物生長不充分,種子飽滿度不夠。很容易出現只長苗不長粒的情況。

今日是大暑的第二天,入大暑後,天氣是熱還是涼對後面的天氣有什麼影響?我們來看看24日~29日的天氣預報,據報道,預計從7月24~29號多地仍然是連續強降雨天氣,暴雨大雨中心已確認,我們具體來看看中央氣象臺的預報:

7月24~29號的大雨暴雨天氣會分二個時段:

1、24號至26號:甘肅中部、遼寧中北部、陝西中北部、內蒙古大部、吉林大部、黑龍江南部、河南中南部、山西、河北中西部、北京、湖北、四川大部、雲南北部、西藏南部和東部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內蒙古地區、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北部、湖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雨(25~40毫米)

2、27號至29號:降雨範圍開始擴大,幾乎遍佈整個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地區,其中華北東部、東北地區西部和南部、黃淮東部、四川盆地及雲南西部、西藏南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30~50毫米,部分地區有60~120毫米、局地150毫米以上;上述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多,我國其餘大部地區降水量偏少。

可見,從今日起,往後的五六天時間裡各地區都有大雨到暴雨的過程,部分地區有強降水,連續大範圍的降雨使得大暑後的天氣格外涼爽,暑熱消退,步入冷夏。

60年一遇冷夏?看農諺咋說的:

”入伏下雨伏裡旱,立秋下雨吃好飯“

意思是如果入伏那天下雨的話,那這一年的三伏天會比較乾旱;如果立秋時節下雨的話,那麼這一年莊稼的收成就比較好,農民伯伯就都能吃飽飯了,下面我們具體來看:

入伏下雨伏裡旱

這句話通俗易懂,意思就是入伏的這一天如果下雨了,伏天裡又出現高溫大旱的天氣。今年的初伏到末伏大約四十天時間,而這40天的天氣情況對於農作物來說至關重要。

立秋下雨吃好飯

今年是8月7日立秋,還處於三伏天的時間段內,莊稼這時經過了高溫酷暑天氣,完成了光合作用,是即將成熟的時候,這時下雨的話,又得到了充分的雨水補充,必定能迎來大豐收,農民也就有了好的收成,當然就能吃飽飯了。

諺語是古人通過長期的氣候現象積累總結出來的,具有預兆作用,還有農諺比如:“初伏澆,末伏燒”,也是提前預測了一個多月後的氣候現象,在當時沒有氣象衛星的情況下,通過諺語提前告訴人們天氣的變化情況,就可以提前安排好農業生產,也告訴人們根據天氣做好生活安排!不得不說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綜上所述:現在的天氣預報十分精確,完整的農業氣象信息更能實時地指導農業生產,但通過農諺總結出的氣象規律仍然具有參考價值,應該傳承下去!

6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釣鰱鱅會對環境產生何種破壞,被稱為河道“清道夫”是否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