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編輯|封成

新零售的故事講了四年,它的最初定義頗具野心,“指與傳統零售行業相區別,線上和線下結合的零售新業態,物流的本質不是更快,而是消滅庫存,把庫存降到0,阿里巴巴將利用大資料打通新零售”

概念進入實際應用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實際應用的正規化都全然不同。

近幾年,阿里用新零售的思路啃下了一塊硬骨頭,農業。

三農問題是中國的戰略重點,興農致富更是振興鄉村的根本。農民一直以來都面臨著供應鏈冗長、產銷無法控制、農田產值偏低的問題,在供應鏈低端的他們雖然是生產的起點,卻難以有自己的話語權。

阿里巴巴為此開始打造數字農業基地,改變了農民種植靠經驗、靠感覺,感覺什麼好賣種什麼的狀況。通過接入盒馬遍佈全國的供應鏈網路和銷售渠道,一個村莊可以從分散、孤立的生產單元連線到新零售的銷售單元,從傳統農業向訂單農業和數字農業轉變,這樣的模式被稱為“盒馬村”。

換句話說,“盒馬村”為阿里的科技能力找到了可以落地的新場景,阿里用數字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把生產、供應、銷售各個方面連線起來,讓農民坐上了新零售的牌桌。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的盒馬村無一滯銷。

為何這樣的模式有如此的生命力?這對中國的數字農業意味著什麼?

在源頭上做功夫

在中國,擁有優質農產品的村莊不在少數,但囿於交通困難和營銷不足,銷量一直難有起色。

阿里數字農業首先面對的困難就是,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地形上精細化利用農田,提高產值。因為這些經濟作物一旦滯銷,就是農民一整年的虧損。

在深圳市坪山區曾屋村,三百畝的怡之意楊梅基地日前升格成為廣東首個盒馬村。村民劉子金在每年初夏,總會擔心氣候變化,雨水過多、Sunny不足影響果園收成,而在今年劉子金的顧慮消除了,盒馬鮮生以訂單形式承包了楊梅產量20萬斤,這一數字出於盒馬對產地和市場的雙向分析。

這很像訂單農業的契約性質,但盒馬鮮生並沒有一紙合同簽約了事。科技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切實解決農民的生產需求。

一切問題落回到了源頭上,如何在廣闊的中國農田裡實現生產端數字化對接。因為中國傳統散亂產銷的小農模式仍然是主流,農田數字化和城市智慧化兩者的操作難度就是兩個量級。

劉子金的楊梅園一共有2000多棵果樹,北邊光照不充足,需要針對不同片區進行施肥,楊梅又大多種植在複雜的地形,有山地、斜坡、岩石懸崖,灌溉、防治病蟲害等等都為農民丟擲了一系列問題。

對此,阿里引入了極飛智慧農業管理系統,果園能夠精準管理生產規劃和執行,無人機可以飛到果園的北上方,實行精準噴灑。同時,噴灑的藥液可霧化成微米級顆粒,從而減少30%農藥化肥的使用和近90%的噴灑用藥,降低對環境的汙染,更降低了人工打藥的中毒風險。

遙感無人機則給果園測繪出高清地圖,掌握果樹的定位、數量和生長狀況。同時,分佈在果園各處的物聯監測裝置能實時記錄環境變化(光照溫度溼度等),並且觀察是否有病蟲害的發生。一旦發現有病蟲害,全自主作業的農業無人機和無人車就可以從地面和空中進行防護噴灑。

劉子金已經是有20多年種植經驗的老農,做夢也沒想到能有一天在家休息,用手機APP就能完成農事活動,監測作物的生長狀況。

所以,在生產的前置環節,阿里就用數字化能力介入了,農民可以通過大資料解析出的使用者需求種植作物,由此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經濟收益低的問題,盒馬平臺扮演橋樑的角色,起到互相連線的作用。

進入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科技賦能生產活動讓主要的生產資料有了準確的數字,進而準確地算出果樹在生長過程中到底需要多少營養物質,從而知道明確的肥料、藥物用量。

廣東楊梅園智慧化的解決方案經過多次優化升級,通過無人機、農業機器、物聯網裝置就可以掌控全部的生產過程,劉子金的楊梅園成了建立“盒馬村”的正規化。阿里向生產端數字化賦能是一個起點,在源頭上做足功夫之後,下一步自然是如何為這些產品開啟銷路。

用品牌開啟市場

生產數字化的引入會讓農產品標準化程度提升,讓農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標準可依,而生產標準化是品牌打造的前提。

盒馬鮮生的自有IP和標準農產品的品牌屬性互相融合,是將農產品納入電商體系的重要一環。

依託盒馬平臺,這些優質農產品有了展現自己價值的渠道,在更廣闊的市場和其他生鮮產品一同競爭。

四川丹巴縣八科村位於甘牧藏族自治州東部,這裡的明星級農產品是黃金莢,但是由於地域偏遠、缺乏銷售渠道,加之外界對黃金莢了解甚少,2018年以前當地主要種植玉米、土豆等。每畝平均收入最多1000元,大多數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掙點小錢來維持家庭開支。

從2018年開始,盒馬組織黃金莢供應鏈,承擔宣發產品,提供銷售渠道的角色,作用相當顯著。現在,黃金莢已然成為盒馬平臺上的網紅蔬菜,農民賣“黃金莢”每畝增收超過5000元。

類似四川黃金莢品牌的還有上海翠冠梨基地,其品牌價值在盒馬供應鏈上再一次被放大。

盒馬和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政府在2019年12月5日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海翠冠梨基地是雙方著手建設水果數字化示範基地後的首個落地專案。

標準化是上海盒馬村繞不開的關鍵詞。

翠冠梨基地佔地160畝,每畝地大約種50棵樹,經過標準化種植後,一般果樹一簇花下面只結一個果,果距約20釐米,平均一個果周圍有20至25片葉子,保守估計,畝產可達2000斤,產值約為15000元。

如此精準的數字是翠冠梨品牌價值沉澱的保證,據該產業基地提供的資料顯示,盒馬對翠冠梨生產標準的要求十分苛刻,1、枝傷不能超過1處,長度≤1釐米,寬度≤0.1釐米;2、機械傷只允許芝麻粒兒大小的,不漏果肉,無汁水外流;3、果皮緊實飽滿有彈性,無失水皺縮現象。在這三條基礎上,貯存、運輸全程冷藏,溼度保證在85%—90%,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果實達到最佳的口感。

標準化的背後是高科技的加持,在翠冠梨基地會見到各種各樣的農業黑科技:無人值守果園機器人、無人機(測繪類、飛防植保類)、農場資料顯示大屏)、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農事記錄儀、施肥機、除草機、氣象站、攝像頭及多個感應器。

溧陽白芹是白芹是溧陽地理標誌產品。盒馬供應商、溧陽白芹種植戶易濱與父親易佳明,從2015年開始種植白芹,也是當地最大的種植戶。2016年、2017年因為自然災害和銷路,白芹爛在地裡父子兩幾無收成。

轉機出現在2018年。開啟合作後,盒馬為它定製了冷鏈網路,從種植、採收、包裝建立了標準。當年11月,首批溧陽白芹在上海、南京盒馬門店上市,一躍成為盒馬日日鮮系列最有使用者心智的商品之一。

專注生鮮品類的盒馬在一個個盒馬村模式中找到了新零售的突破口,也就是不斷把自己的供應鏈前移,最終幫助供應鏈低端的農民系統提升產品的品質。這讓原本生產難以控制,品控難以保證,運輸十分困難的生鮮農產品走向品牌化,規模化運營的道路,把農業做精做細,為數字農業刻下新的註腳。

平臺向生態進化

盒馬村已經是一種模式,阿里對於不同的村莊,因地制宜地發展數字農業,生產端和銷售端互相連線,優質農產品進城與優質農資進田兩個通道被打通。

早在去年10月,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數字農業基地的數量將達到1000個,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字化升級。

今年,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緊密規劃、佈局,盒馬村、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和訂單農業生產基地,希望儘快推動農業數字化升級的落地工作。

經受住考驗的盒馬村在疫情後,開始被快速複製。在上海浦東、崇明,浙江安吉、千島湖,陝西安康、大荔,重慶石柱,廣東深圳,湖北恩施,四川郫都等地,盒馬村如雨後春筍般誕生。

作為平臺方,盒馬的下一步戰略就是從平臺到生態的進化。

建立農商品鏈條生態圈,讓相關的農資品牌廠家、農產品輸出渠道、電商及運營服務商最終在農村形成一個數字生態體系,讓每一位參與生態的農民可以精細化對接使用者的需求,最大化利用自己的農田。

每一位農業的參與者都能在這個生態圈發揮自己的優勢。

以前文所述的四川丹巴八科村為例,政府投建了凍庫,盒馬供應商參與共建數字化供應鏈,農民按照市場需求生產。這樣的協作,讓黃金莢供不應求,政企民三者的關係得到良性發展。

這樣的生態圈源自於盒馬在非洲的一次早期探索,在盧安達種植哈瓦那辣椒。

深處東非內陸的盧安達,平均海拔1600多米,儘管貼近赤道,但山巒起伏的地貌帶來了與雲南昆明相似的涼爽氣候,其商業弊端就是交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看天吃飯的盧安達農民主要種植易於儲存、方便運輸的咖啡,製作“火山獵人”的哈瓦那辣椒過去只有少量新鮮辣椒出口到歐洲,超過50%的辣椒賣不出去。

盒馬供應鏈團隊發掘了辣椒的價值,和曾在中國研究機構深造的非洲人赫爾曼合作,種植5公頃的哈瓦那辣椒,辣椒在當地工廠粗加工後,中國的盒馬工廠再將其精加工成符合中國人口味的辣椒醬。

擁有獨特果味的火山獵人在盒馬平臺上有了品牌效應,哈瓦那辣椒得以開啟市場,2020年春節前,“火山獵人”辣椒醬一度成為熱門年貨,而種植辣椒的平均日收入是非洲農民以前打工的五六倍。

支撐辣椒醬打通運輸鏈的背後,正是盧安達當局近幾年努力發展ICT和基礎設施的成果,2020年1月15日,盧安達政府把包括Herman在內的3家辣椒上下游的公司叫到一起,提議大家一起合作,為後面與盒馬的深度合作做準備。

盒馬村模式的跑通讓各地對農業的產業升級充滿期待,提取盒馬村的關鍵元素,全球供應鏈、電子商務、大資料、物聯網,這些時行熱詞被放置在了“農民”身上。過去一直位於農業鏈路底端的農民,通過盒馬團隊的賦能得以坐上新零售的牌桌,告別了看天吃飯,用新的辦法種出好產品,賣出好價格。

“農民”二字,在盒馬村的助力下有了更具科技感的詮釋。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這份名單,泗陽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