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疫情突如其來,無聲、無情,人們或面戴口罩行走於外,或居家自我隔離,甚至田間地頭不可計數的農貨亦不可倖免,海南的橋頭地瓜、丹東的草莓、浙江的春筍等大量農產品長期依賴的線下交易幾乎“停擺”。日前,農業農村部收集的23個省份近1000家農民合作社蔬菜類產品供應的資訊分析顯示,受疫情影響,多個省份的農產品主產區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滯銷現象。

農貨之痛,不僅使得巨頭電商“貓狗拼獅”紛紛出馬,眾多新秀電商平臺也紛紛啟動“助農”計劃,在助力農貨打響“突圍戰”、保障農戶收入的同時,亦在最大程度上滿足都市居民的需求。

淘寶:10億愛心助農基金,實施10項措施

記者了解到,早在2月6日,阿里就啟動“愛心助農”計劃,集合天貓、淘寶、聚划算、盒馬鮮生、餓了麼、阿里鄉村事業部等,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打造農貨銷售網路。其中,淘寶還宣佈將依託10億規模的愛心助農基金,實施助農10項措施。

這10項措施主要集中在:建立淘寶天貓”愛心助農專線“(釘釘),收集滯銷農產品資訊。根據滯銷農產品的實際情況匹配資源,形成包括採購、物流、營銷在內的銷售解決方案,幫助滯銷農產品以最快的速度上線售賣。在淘寶上推出農產品特賣系列專區,增加對核心產地農產品的集中採購,加大對農產品綠色物流專線投入力度,降低農產品在平臺的銷售成本,幫助涉農商家免費開通淘寶直播,推動原產地農產品標準化等。

天貓食品行業資深總監朱霞表示,出臺這10項措施有助於降低農產品的流通成本,打通農產品的物流,給農產品在淘寶上帶來更多的曝光。而線上下,就盒馬而言,預計到2月底,將有超1800噸的滯銷農產品將陸續上架各地門店。

京東:25項扶助措施“助銷扶農”

2月10日,京東宣佈開通“全國生鮮產品綠色通道”,為滯銷農產品開放供應鏈、物流、運營、推廣等渠道資源,解決農貨上行之困。

據了解,“綠色通道”所提供的支援和扶助高達25項。

在主站,京東生鮮將為平臺商家提供入駐、運營、推廣等幫扶政策,例如極速稽核、流量傾斜;同時針對湖北商家制定了“商家成長專屬服務”,包括疫情期間減免平臺使用費、免費代運營服務等多項措施。京東生鮮將在2月14日前設立“助銷扶農”和“保障民生”兩個入口,在京東首頁、京東生鮮頻道、秒殺頻道、直播頻道等板塊同時上線。

京東七鮮超市和七鮮生活,以及友家鋪子社群團購平臺,除了通過京東生鮮接收合適的全國滯銷生鮮農產品外,還特別針對重點城市周邊的滯銷生鮮產品出臺助農措施。例如,七鮮超市將在河北、天津、陝西、四川、廣東等地區優先為農戶朋友開通蔬菜、水果的綠色通道;友家鋪子則為合適的滯銷生鮮商品供應商提供“即時上架銷售”政策傾斜。

京東物流則專門為綠色通道推出冷鏈專項支援方案,針對滯銷農產品搭建專線解決運輸問題,並進行重點升級保障,優先生產、優先派送。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近28萬個SKU的商品。針對專區商品,拼多多設定了5億元的專項商品補貼,同時,每單農產品快遞還將享有2元的特殊物流補貼。

拼多多:上線“抗疫農貨”專區,設立5億元專項補貼

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

在拼多多APP,使用者通過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尋“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均可直達該專區,購買產地直髮的水果和蔬菜。

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

據悉,針對此次特殊活動,除充足的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定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蘇寧:全渠道戰“疫”助農

作為面向下沉市場的線上平臺,蘇寧拼購承擔著重要的渠道功能。2月12日,蘇寧拼購正式宣佈助農18項舉措,涵蓋開店、物流、費用等多個方面,幫助農戶商品走出來、賣出去。

助農18條顯示,針對受疫情影響的農產品,蘇寧利用豐富的線上資源提供流量支援,推出“家在蘇寧拼購”直播計劃,助力帶貨;在商戶配送方面,給出諸多優惠。同時,蘇寧菜場溝通合作供應商與原產地地方政府,幫助困難農戶接入平臺,並給予人員、費用上政策的幫扶。

對“觸網”不深、網店運營知識不足的農戶,蘇寧拼購全程提供一對一入駐指導,開通滯銷農產品綠色通道,蘇寧科技研發及產品團隊實施針對性幫扶,手把手教農戶運營網店。

“助農18條”釋出後,除了利用線上平臺外,蘇寧拼購聯合蘇寧小店、家樂福,將新鮮蔬菜水果源源不斷地供應給社群居民。

每日一淘:發力“電商助農” 破解農貨滯銷 困境

專業精選會員制電商平臺“每日一淘”自成立之初便把扶貧助農作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得知海南、廣西、四川等地區因疫情導致農產品滯銷的情況後,每日一淘商品團隊第一時間與各個地區政府取得聯絡,溝通採購事宜,並“對症下藥”,逐項破解導致農產品滯銷的難題。

每日一淘商品採購負責人武耀鵬介紹,由於目前滯銷的原因多半是因為疫情期間人員不便外出採摘以及交通不便的情況,我們迅速聯絡當地的一些水果供應的公司,請他們幫助解決農戶採摘等問題,另外也同當地商務局取得聯絡,在保證產品及工作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辦理了貨物的通行證,以便果農採摘過後能夠對外運輸。

在三亞種植芒果的果農牟微告訴記者,平時芒果僅在三亞一個產區的產量就有2000多萬斤,疫情期間收購商寥寥無幾,引起了芒果大面積的滯銷,果價一跌再跌,掛在樹上的果子賣不出去。每日一淘和當地政府合作聯合發起助農,幫助果農把產品運出島,解決了芒果滯銷的難題。每日一淘還在網站的首頁設定了醒目的廣告位,發出“助力海南農產品出島”的號召。

除了幫助拉動滯銷農產品的銷售,每日一淘還“授之以漁”,以產業化思維帶動貧困地區改造經濟生態。截至目前,每日一淘已對接300多個貧困地區,上架數百款扶貧產品,扶貧產品銷售額突破8億元。

此外,貝店、雲集等電商“新秀”亦投身其中,如貝店“一縣一品”專案組即上線愛心助農專題,意在打通農產品銷路。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電商平臺在抗擊疫情中的不斷貨、不漲價、參與抗擊疫情的表現,不僅進一步還強化了網民的購物習慣,對於不習慣網購的消費者會產生較大的吸引力,為疫情之後網路購物的高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川農學子:不忘初心,助力鄉村旅遊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