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

伴隨雙11落下帷幕,大閘蟹銷售高峰也步入尾聲,然而今年對整個陽澄湖大閘蟹行業鏈來說可謂是“喜憂參半”。

新京報記者在自11月4日起到陽澄湖產區陽澄湖鎮走訪了解到,雖然大閘蟹的產量、規格高於往年,但市場受到了價格戰、外地蟹競爭、消費信心不足等因素的挑戰,增產不增收、電商收入增速下滑等成為眼下困擾陽澄湖大閘蟹行業的新問題。

面對挑戰,陽澄湖大閘蟹產業鏈各方在規範品牌、提升品質的基礎上,掀起了明星代言熱,以求找到新的增長點,但在行業自身服務或產品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新的矛盾也就此產生。

產量增長銷量下降

在今年9月第一批陽澄湖大閘蟹開捕之際,蟹農胡師傅對一籠籠肥美的螃蟹甚是滿意。他當時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陽澄湖大閘蟹規格較往年都要大,預計是個豐收年。然而兩個月後,伴隨大閘蟹銷售旺季步入尾聲,胡師傅卻說,由於銷量沒跟上產量,今年整體收入變化不大。

為保護生態環境,陽澄湖的圍網養殖面積從1988年的14.2萬畝降至現在的1.6萬畝。11月5日,新京報記者看到,治理後的陽澄湖養殖區域水草肥美,不時有白鷗輕點水面划行而過,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圍網將每戶養殖範圍分隔開來。正在開船檢視螃蟹情況的俞師傅告訴新京報記者,雖然大閘蟹的銷售旺季已快結束,但湖內還有四成螃蟹尚未捕撈,蟹農們都被動拉長了銷售期限。

蟹農反映的問題並非個案。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大閘蟹協會會長吳阿二告訴新京報記者,今年園區大閘蟹產量超過250斤,遠高於往年180斤-220斤的平均產量,但市場需求並未趕上產量增速。受多方因素影響,今年園區銷量甚至較往年下降了20%左右。

據了解,目前蘇州工業園聚集著846戶蟹農、91家擁有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的企業,以及374家經銷商,養殖面積在陽澄湖1.6萬畝的圍網養殖範圍內排名第二。增產不增收對於整個園區的影響非同小可。

目前,蘇州工業園產出的陽澄湖大閘蟹40%銷往本地,北京、上海佔比分別為25%、35%。然而在蘇州大本營,陽澄湖大閘蟹的銷路卻受到了限制。吳阿二說,受環保問題等影響,2018年8月至今,工業園內的小企業陸續關閉了1/4左右,使得今年的大客戶訂單少了很多。

在吳阿二看來,園區長期只做線下的銷售模式也是影響其銷路的因素之一。當下工業園內的年輕人多是外企從業者,“真正做螃蟹養殖和經營的都是45歲到65歲的老蟹農了,不太擅長電商等線上經營。”

除自身問題外,其他產區的大閘蟹使得消費市場出現了分流,如一些蘇北地區的消費者發現身邊水域也有大閘蟹後,就不會到蘇南買蟹。

電商銷售增速放緩

除產地外,線上銷售模式也在今年遭遇了增速放緩的挑戰。來自陽澄湖大閘蟹崑山產區的“今錦上”副Quattroporte田琴告訴新京報記者,自2015年轉戰電商平臺後,“今錦上”業績增速十分明顯,兩年內整體線上銷售額由1000萬元增至1億元。然而到了2019年,大閘蟹網上收入增速開始放緩,“今錦上”一款往年頁面訪問指數達到25萬的爆款,今年只有15萬的訪問量。

田琴認為,電商增速放緩的原因多樣,首先是受大環境影響,整體消費市場低迷,為此“今錦上”推出了拓展商超、線上企穩的經營策略;其次是蟹卡熱度有所下降,與2015年高峰時不可同日而語。“網路賣蟹第一人”顧敏傑曾向新京報記者透露,2015年蟹卡收入可佔其營業額的一半,而今年只能佔到1/3。

此外,正規陽澄湖大閘蟹在價格戰中也不佔據優勢。據田琴回憶,自2017年開始,電商渠道出現了大閘蟹的惡性競爭,正品陽澄湖大閘蟹為避免虧本,很少進行無底線的降價,略顯失勢。

吳阿二也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傳統蟹業經營者不開拓線上銷售的原因正是在於不願意參與低價競爭。“現在網上的低價蟹卡很常見,但長期低到68元、78元價位的肯定不是正品陽澄湖大閘蟹,我們不無限降價就是想保證自己的品質。”

田琴指出,在低價傾銷的過程中,很多不法商家會選擇以次充好、缺斤少兩,以保證最後盈利,但也因此擾亂了行業秩序。“今年就有部分企業客戶私下表示對市場亂象有些擔憂,不想繼續合作了。陽澄湖大閘蟹不是生活必需品,如果消費者產生失望情緒,就可能去選擇其他替代品。”

為規範行業發展,天貓、京東等平臺推出了相應措施以減少亂象滋生。一位擁有3年從業經驗的陽澄湖大閘蟹電商告訴新京報記者,天貓以往是按蟹卡數進行結算,但在2019年,鑑於兌換糾紛等因素,該平臺開始以發貨量進行結算。

“陽澄湖1號”養殖示範區。

陽澄湖大閘蟹圍網養殖區域。

假冒亂象屢禁不止

據吳阿二介紹,得益於自然環境優勢,陽澄湖大閘蟹素有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等特點,四肢也較其他螃蟹更有力,這讓其在眾多大閘蟹品種中脫穎而出。

在此基礎上,陽澄湖大閘蟹還在不斷試水新的養殖方式。據主營蟹苗產業的周明良介紹,2018年“陽澄湖1號”成蟹培育成功,重量平均在4兩以上,且存活率高。至2019年,1.6萬畝圍網養殖範圍中,30%的成蟹都是“陽澄湖1號”。另據蘇州市陽澄湖現代產業園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張鋮介紹,為使圍網範圍外的陽澄湖流域大閘蟹向陽澄湖大閘蟹品質靠近,池塘還圍繞水質、池塘構造等方面進行了高標準改造。

為防止仿冒現象,今年年中,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協會和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地理標誌產品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先後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劃分與標註進行了明確說明,並分類下發陽澄湖大閘蟹蟹扣和協會蟹扣。

不過,仿冒現象依然存在。新京報記者曾在今年10月走訪北京多個水產批發市場發現,市面上仍有不少來自其他湖區的大閘蟹被包裝成陽澄湖大閘蟹進行售賣。如禮盒上未用中文標註“陽澄湖大閘蟹”,但卻用拼音註釋打擦邊球。有商家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只要3毛錢就可以買到假冒蟹扣,雖然樣式與真正蟹扣不同,但消費者未必能區分清楚。

作為陽澄湖大閘蟹最大的主產區,相城區市場監管局曾在10月下旬針對擅自標註產地“陽澄湖”、價格明顯低於成本價等問題,在網上巡查糾正15家違規商家,年內辦結大閘蟹相關案件12起,處罰款合計213萬元。

明星代言引發新投訴

仿冒蟹背後,也折射出陽澄湖大閘蟹長期以來有品類無品牌的問題。消費者肖女士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雖然知道陽澄湖大閘蟹,卻不知買誰家的最好,網上售賣的各式品牌的“陽澄湖”大閘蟹讓她挑花了眼。

為打造品牌特色,商家們在今年掀起了“明星代言”風潮,如黃曉明代言“蟹太太”、沈騰代言“蟹狀元”、胡可代言“陽澄之王”。作為行業內首家請到明星代言的品牌,“蟹太太”品牌創始人權輝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嘗試明星代言的原因就是為了使品牌在短期內更快成長,獲取更多知名度。

2018年初,黃曉明剛剛成為“蟹太太”品牌代言人時,粉絲效應就凸顯出來了,有粉絲下單20萬元進購大閘蟹。明星效應加上配備公平秤等創新措施,蟹太太的銷售收入上漲30多倍達到5000萬元,今年更是有望達到3億元。

2019年,明星代言的吸金作用讓更多企業爭相效仿,但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今年9月,由明星王祖藍直播推薦的“金蟹閣”低價蟹券就被消費者曝出無法提貨,微博評論被消費者的投訴攻佔,“金蟹閣”對此迴應稱與消費者集中兌換有關。

無獨有偶,11月13日,直播紅人李佳琦也通過工作室微博,就將“陽澄狀元”大閘蟹誤解釋為陽澄湖大閘蟹一事進行致歉。

業內人士指出,出現上述問題的根本原因在於商家提供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有瑕疵。明星雖然可以為品牌助力,但若無法全面了解商家及產品資訊,就容易導致宣傳與實際情況不符。

針對上述各種問題,部分蟹農已準備延長銷售期限以賣掉高產螃蟹。蟹農胡師傅明年還打算把陽澄湖大閘蟹的投放密度下調到每10畝1萬到1.3萬隻左右。在品質方面,周明良稱,“陽澄湖1號”的研發還將繼續,目的是讓陽澄湖大閘蟹進一步憑藉品質取勝。

最新評論
  • 面積僅2.5萬平方千米,大面積國土是沙漠,為何以色列農業發達?
  • 19日 華中、西北等地跟漲,這次攀升勢頭會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