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不動不用”,實際上沒有動、沒有用,動和用都是表面的現象,本質上既沒有動、也沒有用。

“用體本空”,為什麼不動不用呢?用是意識,意識的本體是空性,實際上不動不用。在沒有證悟的人的世界裡,當然有動有用。

“空本無動”,空,遠離所有的無常法,所以它本身不動。這是從空的角度講,沒有運動,沒有用。“動用同心”,無論是運動還是作用,實際上就是心的本性。

就像夢中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一樣,夢是假的,現實是真的,真和假永遠在一起。同樣,意識也有兩個不同的世界,一個是本質,即光明;另外一個是現象,即假象。每一個物體也有這樣兩個現象。

比如我們看到的這張桌子,在現實生活當中,它是一個長方形的物體,這是它的現象。但它本質就不是這樣,是什麼呢?這個物體,它的本質是分子,分子的本質是原子,原子的本質是原子核和電子,原子核的本質是更小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本質還有更小的結構。

佛教認為,基本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基本。現在發現的這些基本粒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這些粒子又是更小的粒子構成的,最後一切都會變成能量。

能量是我們內心當中發射出來的一種投影,和做夢時候看到的世界一樣,是自己的意識創造出來的一種錯覺、幻覺,這就是佛教最終極的答案。

物體有微觀和宏觀之分,宏觀世界中的物質,我們眼睛能夠看到的屬性,絕對不是它的本質。它的本質完全是另外一種結構,對這一點沒有任何的爭議。

同樣的,意識也是一樣。我們感覺到的各種各樣的情緒,跟我們看到的桌子、磚頭、建築物、車子一模一樣,就是一個表面的現象。磚頭和建築物不是物質真正的、本來的面目,我們現在感覺到的這些情緒,也不是精神的本來面目,它有一個本來的面目,就像物質的微觀世界一樣。

精神世界的微觀世界是什麼?物質的微觀世界最後可以分解到能量,意識最後也可以分解到光明,但光明跟光沒有任何的關係。心的本性有這樣的兩個世界,一個是宏觀的,一個是微觀的,宏觀的不是它的本質,微觀的才是它的本質。

物質有這樣的微觀世界,誰知道?顯微鏡知道。意識有這樣的微觀世界,誰知道?用禪定的力量、證悟的智慧就會知道。佛教徒打坐修行,主要目的就是要看到自己心的本質。

科學家為了看到物質的本質,研發出各種各樣的顯微鏡,還有粒子對撞機,用各種各樣的儀器分解物質,找到最終的基本的東西。佛教徒透過打坐往裡觀照,想看到自己的心的本質、真正的本來面目,這就是佛教徒所追求的目的。

為什麼佛教徒想看到這個?因為看到了這個,就真正地看到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所有錯誤觀念,當下就知道都是錯的。

知道這些都是錯的以後,這些錯誤觀念、錯誤現象導致的所有的煩惱,一下子就可以斷掉,為了這個目的,佛教徒觀照自己的心。

“動用同心”,動也好,用也好,這兩個的本質就是心,它們的歸屬就是心。心又是什麼樣子呢?“心本無動”,心的本質沒有任何的作用,也沒有任何的運動。

心、用和動是分不開的,同時存在。人生下來的時候,天生就會看它的動和用,而不會看它的心。現在我們透過各種各樣的修法,去看心,不看動和用。看心有什麼用呢?煩惱特別嚴重的時候,從動和用的角度講,特別憤怒、特別生氣,如果這個時候去看心,就是一片清淨、光明,沒有煩惱。

所以,非常憤怒的時候,能夠看到它的本質,那憤怒一下子就變成了佛的智慧,就開悟了。這就叫作煩惱轉為道用,實際上也不是轉,沒有什麼轉,本來就是這樣的,就是密法講的“煩惱即菩提”。

自己在看動和用的時候,實際上心一直都在,如果懂得看心,它永遠都是清淨的,並不是先前不清淨,最後變清淨了。但是自己天生就不會看心,只會看動和用,所以就有各種各樣的煩惱。

我們首先從理論上了解這個道理,然後再去學方法:怎樣迴避用和動,直接看心?這個方法就是修行,這叫作看心、觀照心。修行說起來很簡單:三個中選一個,不要看其他兩個。這不就完了嗎?

——節選轉自慧燈之光《達摩血脈輪論》

4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想父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