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張小嫻曾說“年幼時我們童言無忌知無不言,而成年以後卻只好與沉默為伴了”。每個人為了成熟都要付出代表。而沉默則是一個人成熟最普遍的代價。

許多人把都習慣把一個人的生理成熟看做是真正的成熟。其實不然,一人倘若生理成熟,而心智卻像個孩子,我們很難把定他定義為一個成熟的人。真正的成熟並非是外表,而是心智。心智成熟了,自然就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心中那些功利心自然淡薄了。

不喜歡再與人爭執、不在乎名利,學會了沉默,不口出妄言,不言語刻薄。說出的每一句話都可以為自己和對方負責,否則就不說,這樣的人方可定義為成熟。

陳光憲說“成長就是下棋的時候,能贏了老爸;成熟就是你明明能贏老爸,卻讓老爸小贏一下。”一個開始成熟的標誌就是給人留有餘地,年輕時總是年少輕狂,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覺得人人不如我。自然敢在任何場合大放厥詞,無論標新立異與否只要舒坦就好,哪裡在乎別人的態度與觀點。

成熟以後,就會覺得自己的觀點不成熟,倘若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句話都不在點上。說出來難免貽笑大方。所以在沉默中醞釀,直到觀點成熟才肯與人分享。沉默不代表沒有觀點,而覺得自己的觀點還沒有具備可操作性。不說則已,一說則一鳴驚人。這就是一個人成熟以後對待人生的態度,不輕浮不苟同有自己觀點卻不胡亂言語。

李小龍說:“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做觀念上的俘虜。”成熟的人往往都學會了換位思考以及自我審視。不知道你是否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在年輕時時常羨慕那些家世比我們好的人。那一刻我們天真地認為,是因為我們的家庭導致我們現在的起點不夠高。

而成熟的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都懂這個世界沒什麼是永恆不變的,即使身價億萬不會運營也終會有坐吃山空的一天。與其哀嘆自己的命運不濟,不妨自己努力去逆天改命。身邊的人比我們優秀,我們也沒必要妄自菲薄。而是要看到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在哪裡,是否值得我們去效仿與學習。而是整日牢騷滿腹,整天埋怨父母埋怨家人沒有給自己打下金山銀山。當有一天你學會沉默了,學會少說話努力做事了。不會因為自己的失敗而去責備與埋怨家人了。這一刻你就真正蛻變為一個成熟的人。

作家亦舒曾說“我的所有靈感都是從獨處中獲取的”,一個人越成熟越會喜歡獨處,獨處可以幫助我們平心靜氣,更好地去思考問題。而不會被人云亦云的嘈雜聲音去左右我們的獨立思維。這個世界越多元化就越缺少獨立思考精神。

我們有自己的獨立觀點,而這種觀點不一定會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即使他是正確的,所以年輕會選擇據理力爭,但是成熟以後則不會,更多成熟的人會選擇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再多言磨礪前行直至成功。用自己的成功表達自己的觀點。

白巖松在一次訪談中曾感慨道“這個世界太缺乏獨立思考的聲音了”,是啊,當一個人越來越成熟,會清醒地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社群都適合自己。與其與道不同志不和之人爭辯,不如選擇退出這些社群,放棄無謂的社交選擇一個人獨處,在安靜中梳理自己的思維,才會越走越遠。

很多人在步入社會以後,才發覺這個世界並非是自己想象的那樣,每個人都安守本分,懂得遵守自然法則。如果是這樣所有人都會和諧相處了。

你要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也有自己的善惡喜好,所以不要謀求所有人都與你觀點一致,也不要為了迎合所有人而放棄自己的觀點。不迎合是一個成熟人的社交法則,一旦無原則的迎合,你則失去了自己的靈魂,成為別人的提線木偶。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味呢。

成熟的人從來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指指點點,堅持我就是我的原則。不看別人的笑話,也從來不在乎別人對自己人生的指手畫腳。自己認準的路就一直走下去,也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觀點。對別人的看法太過介意,你就活成了別人的樣子。

巴金說“幼稚的眼睛常常看不清楚。小鳥懷著熱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飛去,但一下子就碰著鐵絲網落了下來。”

誠然,一個人成熟必然歷經了生活的洗禮,讓我們懷揣觀點不再執拗,生活的碰壁也讓我們在成熟中不斷磨礪稜角。

我們雖然學會了沉默,但不代表我們對待生活沒有了觀點。沉默是我們行走社會的外衣,而內心的行動力則讓我們默默掌控一切,我們什麼都知道,只是不說而已。

5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時間管理之早起:美好的一天從起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