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責編/圓圓

生命的智慧,不在於乘風破浪地征服各個海域,而是明白何時應該停泊靠岸。—趙安安

01

"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我就可以把所有人都留在我身邊/每天快快樂樂吃吃喝喝聊聊天/不用擔心關於明天或離別/變有錢/我變有錢/多少人沒日沒夜地浪費時間/變有錢/我變有錢/然後故作謙虛地說金錢不是一切"

毛不易〈如果有一天我變得很有錢〉

如果在多出20%的財富和心靈的知足快樂中挑選,你會選哪一個?對許多人來說,這或許是個難題,有人認為生在世上,財富不可少,有人則認為心靈的滿足遠遠重要於物質的富裕,透過下列兩個問題測驗自己屬於哪一種人格特質吧!

問題1:看電視時,假如已經轉到滿意的頻道,你是否還會繼續嘗試轉到其他頻道,尋找有沒有喜愛的節目正在播放?

問題2:購物的時候,是否總是猶豫不決,很難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如果上述兩個問題,你的答案皆為“是”,那麼你可能擁有"極大化傾向"的人格特質。極大化傾向意指要求每件事情盡善盡美,唯有這樣內心才會感到滿意,為了追求"最好",必須費力找出各種可能的選項。

相對極大化傾向的另一種人,追求的是"夠好",在處事的態度和搜尋的過程中,只要找到恰巧符合門坎標準的,便不再繼續尋覓,追求"夠好"不是一種消極的態度,而是一種精神的知足。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這兩種個性會影響求職的抉擇,研究的樣本是來自於大學畢業生,研究者找出這些高度"極大化傾向者"(不斷地尋求最好的工作)和低度"極大化傾向者"(覺得工作夠好便安於現狀),就其對於工作的心情狀態和滿意度做出比較。

結果發現,前者會積極地去應徵更多工作、得到的報酬也較優越,平均的年薪大約是44000多美元,而後者的年薪平均則為37000美元。

這些高度極大化傾向者的起薪雖然比其他人多出20%,然而,就心理狀態而言,他們在找尋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悲觀、緊張、疲憊、沮喪、焦慮不安等情緒,並且在尋尋覓覓之後,對於最後的結果仍然感到不甚滿意。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些高度極大化傾向者,始終不斷地在尋找自己想要的,將其視為人生目標,卻永遠不滿足於自己所獲得的。

他們在人生的旅程中,要求自己一次次地攀越更高的山,享受於登頂時感到的霎那滿足快樂,而這些感受消逝之後,卻徒留生命的空虛,於是藉由繼續征服另一座高峰來填補,迴圈往復,陷入一種無止境的追求。

02

我曾經遇過一名來訪者,他原來在一線城市工作,他在追名逐利的社會中載浮載沉,身、名、權、富,永遠都在和他人攀比、追逐自我更高的成就,後來,金融海嘯使得公司倒閉,他也因此離開了工作的城市。

後來,我接到他的來信,信中說道:

"現在的我,在鄉村過著簡單的生活,去除掉從前嘈雜競爭的環境,使我真正迴歸到自己的內心,發現在以前的日子裡,身旁有許多貴人提拔,上天也特別眷顧我,讓我可以擁有優渥的收入,當時的我卻不懂得珍惜,認為這一切都是應得的,反而想去追求更多的財富名利。

跌到谷底之後,我的人生反璞歸真,我開始培養感恩的態度,感謝日常的豐衣足食,感謝家人能健康快樂,我從不知道自己竟是如此幸福的人。

這個故事印證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當你認為自己一無所有的時候,其實許多事物正在漸漸拾獲,環境的轉變或許是新的契機,刺激你明白自己曾經擁有,暗示你回頭看看一路走來的風景,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從極大化的人轉變為知足常樂的人。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智者告訴男孩"幸福的秘密,就是去欣賞世界上所有的奇特景觀,但不要忘了湯匙裡的油。"生命的智慧,不在於乘風破浪地征服各個海域,而是明白何時應該停泊靠岸。

-END-

10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生活隨筆 | 男人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