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這句話在《遇見未知的自己》的三版序言中多次提到,足以可見這句話的重要性。

很多人因為別人比自己優秀而不開心,但你為什麼一定要跟比你優秀太多的人比呢?

這個世界註定有很多比自己優秀的人存在,除非你是上帝,站在每個行業、每個領域的頂端。既然這樣,那你為什麼要因為別人比你優秀而不開心呢,要知道,你也比很多人優秀,你也可以因為比別人優秀而開心。這是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思想。

有時候需要外面看不到別人,但是有時候也需要我們看到別人。

在你自己跟自己比的時候,別人也在跟自己比,你們都在同時努力,那麼假如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只看到自己的進步,看不到別人比你進步更多,而你還在為自己比昨天進步一點點而沾沾自喜,那麼結果無疑是殘酷的,別人一定會比你優秀,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看到別人,把別人的努力當做自己努力的目標,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這個時候的你便不會因為別人比你優秀而不開心了。

到底需不需要看到別人,這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需要我們在不同的處境中做出對自己有利的判斷與選擇。

就比如說,當我們因為別人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到自己的心情與生活的時候,就需要看不到別人;假如感覺自己停滯不前的時候,就需要看到別人。

這很難,需要我們能夠明確判斷自己的處境來做決定,其次就是具備良好的心態,堅定的信念,有問題及時調整。

這是我讀到序言是寫下的關於“外面沒有別人”的讀書感悟,然而今天看到26章,同樣一句話,卻是在講完全不同的內容。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我們眼睛看見什麼東西,是大腦意識選擇的結果,只要意識想要看不見,即使外面站著很多人,我們依然會忽視他們。

大腦意識如何選擇?當然是自己想要看見的結果,意識就會去不由自主地、潛意識地留意。

打個比方,我們跟同學約定去逛街,在哪裡相遇,便會下意識地尋找這個同學的身影,假如這個時候,另外一個同學從我們身邊走過去,我們卻會看不見。

文中有個基督教徒卻提出來不一樣的觀點,她認為有一個最高力量在管制這個宇宙。也就是說我們是上帝在控制的,而不是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這在無神論的我看來,很難解答這個疑問,但她有自己的信仰,又不能讓她信仰崩塌,該怎麼解答呢?

我認為書中老師的話很有道理,對我有正面意義,話語有點長,我摘錄如下:

“當我們心裡有個深切、真誠的渴望,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當你祈禱的時候,你的內在會發出一股正面振動的能量,它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吸引過來,也就是神在迴應你的禱告而賜給你想要的那個東西。”

從理智上來看,相當於把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看成是神對自己的恩賜,因為我努力了,所以神恩賜我想要的結果。這是否對我們有正面意義呢?

還有第一句話“整個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是否有些熟悉呢?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只要自己知道目的地在哪裡,那麼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我們面對每天的生活,都去試著活在當下,臣服於所有‘已經發生’的事。已經發生的事就是神,因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話,它就不會發生,所以我們臣服於它。然後因為我們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當下的每個選擇中,我們沒有懼怕,能做出最好的選擇,而且正因為我們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會因為我們有意識的選擇而發生。”

所以,外面真的沒有別人,只有自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即使是神,神也只是在響應自己內心的召喚而已。

回到開始說到的那句話“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在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老師做了一個打手槍的手勢,對著別人進行批評。

這個動作,一根手指指向別人,三根手指卻指著自己。

老師讓若菱念出對別人批評的話語,然後又把批評的物件換成若菱自己。可笑的是,不管怎麼換,這句話都成立了,在批評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在遭受更多的批評,因為別人的缺點在自己身上同樣存在。

所以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因為“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在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因為自己有缺點,所以才會下意識地在別人身上尋找同樣的優點或者缺點,給予過多的關注,放大這些優缺點。

仔細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過多關注了跟你有相似優缺點的人?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這句話極其簡單,卻包含了許多的道理,張德芬也說過,她雖然寫下了這句話,但不同的境地又會對這句話有不一樣的理解,她很長一段時間都在用生活重新踐行這句話。

2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我們要用感恩的心,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