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小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是:這個是我的!媽媽卻常說:什麼是你的?連你都是我的。

可見人的執念是多麼的強烈。

有時冷靜的想一想,這世間什麼是屬於我的呢?

房屋、車子、金錢、朋友、親人、愛人、權利、地位…

像房屋,車子,金錢,你只有暫時的使用權;

而朋友,親人,愛人,他們都是一個完整而獨立的個體,他們可能會陪伴在你身邊,但是絕不屬於你;

而權力,地位,那只是別人眼中耀眼的皇冠,但是你要搞清楚:別人尊重你,並不是尊重你這個人,而是你所在的位置。

那麼,什麼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坦率的講,這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你的。所有的東西,你對它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身體是我自己的呀。



這個肉身不過是一個載體。佛教稱其為地、水、火、風“四大”和合的幻身。

我們生活在這個娑婆世界,每個獨立的人都有一個獨立的肉身,這個肉身又有一個有別於他人的名字,這個名字就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的你、我、他。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和功課要做。

窮人想要發財,富人想要更多的財富;病人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仕途之人想要官運亨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人都在自顧自地為自己的夢想忙碌奮鬥著。

成功的,不成功的,各有各的心酸。

某一天,坐下來靜靜的想一想,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呢?人究竟為什麼而忙碌呢?

尼采在《查拉如斯特拉如是說》寫到: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和樹相同。它愈想開向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得越高,我們在那些不能飛翔的人眼中的形象越是渺小。

So,做自己就好,妄求他人的理解是徒勞無益的,也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與看法,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容不得他人指手畫腳!走自己的路,讓他們說去吧!穿別人的鞋,讓他們找去吧!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佛陀剛剛用完午餐,一位商人來請求他除惑解疑。佛陀將商人帶入一間靜室,十分耐心地聽商人訴說自己對往事的追悔和對將來的擔憂。商人講完了,佛陀溫和問他:“你可吃過午餐?”

商人點頭說:“已吃過。”

佛陀又問:“炊具和餐具都收拾乾淨了嗎?”

商人忙說:“是啊,都已收拾乾淨了。”

佛陀默然不語。

商人急切地問:“您怎麼問我一些不相關的事呢?請您給我的問題一個正確答案吧!”

佛陀微微一笑,說:“你的問題你自己已經回答過了。”

商人帶著一臉疑惑離開了。過了幾天,他終於領悟了佛陀開示的佛理,來向佛陀致謝。

佛陀這才對商人及眾弟子說:“誰若對昨天追悔煩惱,對明天憂愁妄想,他將成為一棵枯草!”



那麼,佛陀向商人開示的佛理是什麼呢?

一些事情的發生,就像餓了要吃飯一樣,自然而然;一些問題的解決,就像吃了飯要洗碗一樣,理所當然。

只要恬淡地看待自然而然的事,悠閒地解決理所當然的問題,何必對可能之事、解決不了的問題想得太多呢?

看後似有所悟。

人的煩惱其實都是自己找的。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昨天已然過去,明天還未來臨。

昨天做過的再多錯事,蠢事也已然發生、已然做過,又何必苦苦懊惱、自責?

明天還不確定,把明天的煩惱交給明天,今天要快樂。

說白了,我們擁有的只是當下,只是此時此刻。

能夠好好把握當下,不胡思亂想,做好今天要做的事情,那就是為明天打下紮實的基礎。



所有明天的美麗花朵,都是用今天努力和汗水打造出來的。

關於用功,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一天,有源禪師來拜訪大珠慧海禪師,問道:“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嗎?”

大珠慧海回答說:“用功!”

“怎樣用功呢?”

“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有源禪師不解地問:“如果這樣就是用功,豈不是所有人都和禪師一樣用功了?”

大珠慧海說:“當然不一樣!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我和他們不一樣。”

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沒事早點睡,有空多掙錢。

其實修行不光是打坐,唸佛唸經,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家裡的客廳裡掛著一個大大的“禪”字,是在寺院裡求得的老和尚的墨寶。

但是,禪的真諦到底是什麼呢?聽了下面這個小故事,似有所悟:

有一天,一個學僧來請趙州從諗禪師開示禪的真諦。趙州反問:“你吃粥了沒有?”

“吃了!”學僧老老實實回答。

“去食堂洗缽盂去!”第一位學僧聽到這些似有開悟。

一個新來的學僧也來請趙州從諗開示禪的真諦,趙州問他:“你來多久了?”

“今天剛到!”

“你吃過茶沒有?”

“吃過了!”

“到客堂報到去!”

一個隨趙州從諗修學了十幾年的學僧不滿地說:“弟子前來參學,十年有餘,不曾蒙受老師開示,今日想辭別下山,到別處去參學!”

趙州故作驚訝地說:“你怎可如此冤枉我,你每天拿茶來,我為你喝,你端飯來,我為你吃;你合掌,我低眉;你頂禮,我低頭,哪裡有一處沒有教導你?”

學僧聽了,若有所悟。

趙州又說:“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這個學僧終於恍然大悟。

趙州從諗禪師開示的禪理,耐人尋味:每個人只需要順從本心,自然而然地做自己想做又該做的事就行了。

如果不想做或不該做,就不要做好了。如果認為只能對現實屈服,做不想做的事,就自然而然地去做。

理解因為想做不想做的事,等於想做的事,何必憤憤不平、滿腹抱怨呢?總而言之,只要順眾本心,自然而然,沒有多餘的想法,心靈自然清淨,也就近於佛道了。

隨心去做自然而然的事情,悠閒解決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樣的人生就會自在許多。

怕什麼煩惱不斷?人生不就是解決一個煩惱,再面臨另外一個煩惱的過程嗎?

只是你不要讓煩惱磨滅了心智,啟用你的智慧去化解它就好。





3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衝動不算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