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美文>

文:閆曉雨

災難有時就像一面鏡子,人性在它面前一覽無餘。

這段時間我們眼前的世界以一種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分裂、模糊,一個月,漫長的像冰凍的湖面。

每天早上醒來看著外面的Sunny我都很恍惚。天氣真好。難得這麼好。誰都不能出去。院子裡飛來飛去的總是同樣兩隻喜鵲。和住在對樓的鄰居隔空相望,男子喜歡靠在窗邊抽菸,一支接一支,寂靜空曠的小區偶爾捲來他的咳嗽聲。

人類的悲歡或者並不相通,但人類的味覺卻殊途同歸。

對於記憶裡的味道,來勢洶洶,不由激盪起我們對於煙火人間的嚮往。

尤其是在這樣封閉的狀態裡更是散射開來。想起美國美食家費雪的筆下的《美食家的字母表》,「不止一個從戰時的監獄裡逃出來的人曾經對我提到過,一堆飢腸轆轆的人如果不停地談論記憶中的美食,就會得到一種奇異的平靜與安寧。

他們一直在低聲訴說,在監獄裡,在四面都是圍牆的小院子裡,訴說著他們的姊妹曾經為他們烹製的餡餅,或是提華納的多梅尼科做的非法鵪鶉,還有戰前在米蘭的“Boeucc”餐廳吃過的義大利麵。他們吞嚥著監獄裡的馬戈蒂麵包以及像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的湯,幾乎感覺不到痛苦了,他們精神上的胃口已經被一種溫暖和濃郁的味道所淹沒。」我想現在的我大概理解了。

一個月之前。

新遠帶我去西單吃傳說中的「約飯街」,兩層基本上都是賣小吃的,年輕人很多,我們兩個人手裡提著滿滿當當的食物擠在人群裡,她還威脅我,“不許剩飯哦。”還記得那天在分開之前,我們說好,等回北京還要再來吃一次。列在“待吃清單”上的店鋪還很多。

這段時間,小區封了,每天吃家裡的飯,雖然也好吃——但架不住花花世界的誘惑啊。

有幾天晚上刷到以前拍的美食照片會餓到失眠。

火鍋、燒烤、麻小、大盤雞、日料、廣東的點心、川菜裡一口下去就提神醒腦的剁椒魚頭……以前覺得隨隨便便就能吃到的東西,現在都變得遙不可及。

我現在最大的心願。

就是等疫情結束,我想帶喜歡的人去把喜歡的館子都吃一遍。

我從過往自己親身吃過的餐廳裡,挑出了50家來和大家分享。因為時效更新的問題並不能保證所有飯館都在正常營業,建議大家在去之前,重新上福斯點評搜尋一下具體位置和營業時間。(僅代表個人口味,排名不分先後)

01 白房子火車餐廳

雙井.百子灣蘋果社群南區北門對面

這是一列開往春天的列車

上面承載著花朵、音樂和會跳舞的土豆

帶我來的朋友說

這是特意為你找的“專門吃土豆的地方”

別被別人發現

我其實是土豆俠的祕密喔

02 種春風

朝陽區光華北一街底商8-20

我不喜歡用“小清新”兩個字來形容她

因為她極具反差

青蔥的門面,濃郁的湯汁

每個菜品我都叫不上名字

可都像你一樣,令我著迷

03 囍鳳樓

大望路溫特萊中心

來這裡吃飯,像是看電影

記得要穿旗袍

《一代宗師》

《花樣年華》

《旺角卡門》

花膠雞裡翻滾過的滋味,叫江湖

還有白糖糕的塵埃落定

04 富翁餐廳

三里屯太古裡北區地下一層

每一個心懷暴富夢想的人,都應該去的餐廳。

05 演算法Algorithm

工體北路1-1號

有人形容演算法是“無國界風格的餐廳”

這裡以城市命名的選單會定期更換

沒有風格

恰恰就是他們的風格吧

06 純情商店街

慈雲寺力原裡北街2號院金地名京商業街2層209

一家成年人和孩子都可以來的「創意居酒屋」

工作日的夜晚喊上三五好友一起來

下飯,也出片

07 望春食閣

景山東街三眼井衚衕丙68號

春天來了,在和大家捉迷藏

這裡沒有門牌

但該來的人總會來

08 北27號

三里屯那裡花園一層北側

一碗牛奶雞蛋醪糟,是我心裡的白月光。

09 熊本食堂

交道口東大街101號

“鰻魚飯是日本夏天的風物詩”

選材需挑肥美之魚,火候需差人專門盯著

其中鰻魚皮是最關鍵的部位

烤到滲出油來表皮微焦的狀態最佳

若是能聽到脂肪層被烤得哧溜溜的輕微爆響聲時,口水都能流出來

熊本家的鰻魚飯

表皮香脆,醬汁濃郁

埋伏在白芝麻下的腹肉質地緊緻有彈性

每每吃到就冒出“活著真好”的念頭啊

10 海鷗食堂

育群衚衕26號院對面

我第一次來海鷗食堂的時候,得知這家的名字

取自一部同名日本電影《海鷗食堂》

取景在芬蘭

北歐天然性冷淡風配上日系小清新衝撞出的畫面

讓人感受到灰燼深處的一種暖洋洋

而兩位可愛的店主把這種“暖洋洋”放進了食物裡

土豆泥做成的披薩底

足以覆蓋所有惆悵

像我這種重度選擇恐懼症的天秤座,還可以點雙拼的口味哦

11 席上喳喳

東城區西興隆街108號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一杯撒著辣椒的飲料

是解膩的好去處

12 海底撈火鍋

這個就不用放地址啦

真的超懷念大半夜去吃24小時海底撈的時候啊!!!

13 哈尼箇舊

鼓樓東大街鐘樓灣衚衕48號

藏在鐘鼓樓後面的雲南菜

烤羅非魚、箇舊豆腐、小鍋米線

還有軟糯陷進人心的老奶洋芋

隨便點,

都不會出錯

14 半山腰

僑福芳草地c座

我喜歡吃“酸甜”“酸辣”“酸甜辣”口的食物

這裡的“酸湯蝦”

簡直就是味蕾的完美情人

15 小云南

東黃城根北街28號(美術館店)

雲南人和外地人都愛吃的雲南菜

16 葫蘆娃火鍋

三里屯;藍色港灣;雙井,均可

你有你的華山論劍,我有我的笑傲江湖

我們偶爾碰杯說心事

偶爾,埋頭苦吃

將千言萬語都熬成一鍋入了滋味的動態回憶錄

想到日本有句告白語是:今晚月色很美

其實吃火鍋又何嘗不是這個邏輯呢

嘿,我們去吃火鍋吧

(潛臺詞是:嘿,我看你順眼,才想和你一起吃火鍋。)

他家必點的是番茄鍋哦!!!

17 米店

東四九條88號共享際樓內

提到米店

大家都會想起張瑋瑋唱的那首《米店》吧。

此米店非彼米店

最早是因為老闆叫米糕

天長地久,就把“米糕的店”叫成了米店

18 尼岔

前門,楊梅竹斜街133號

尼岔在湖北話裡,就是“你好”的意思

這是一家土家族菜

我最喜歡的是那道三色肉末茄子

19 壹同 · 樂宴創意湖北菜

東單東石槽衚衕31號

沒什麼過不去的,

它過去,

我們就過來了。

20 百米粒

東四二條

一粒米大如須彌山。

即便我們不是任何宗教信徒

也該對自然與食物充滿敬意

21 炒豆合作社

東四九條63號

沒有什麼是一頓燒烤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兩頓。

22 湯廚

五道營衚衕29號

開在五道營衚衕,再好吃的東西都顯得不出挑了

要說特別

湯廚很適合一人食

你的孤獨、你的忐忑、你的言不由衷

你的衰敗、你的無望、你的不知所措

都能在這熱氣騰騰的鍋裡被消化掉

再拿勺子喝幾口湯,咕嘟下肚,整個身子都暖了過來

雖然不能抵禦一世風寒,但我們正是依靠著生命中那些零星的慰藉

才能支撐著自己繼續往下走呀

23 四喜小胖火鍋

五道營衚衕29號(緊挨湯廚,院內)

幸福感的另外一個名字叫,飽腹感。

24 家範兒

與食物赤裸相對的日子

人亦會學會誠實面對自己

25 藏紅花

五道營衚衕64號

五道營衚衕裡經久不衰的老店

如同陪伴長久的戀人

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代替不了

26 月亮彎彎

東四六條16號

“正宗”兩個字被用爛了

我更願意形容它是一家質樸的新疆菜

裡面的小姐姐們眉眼彎彎

倒是映襯得起店名

一道素抓飯,胡@蘿絲滑過喉嚨是童年的味道

27 四季民福

近故宮東華門

北京菜值得推薦的太多了

四季民福也不是什麼稀罕的吃食去處

我鐘意的是故宮東華門外的那家,可以坐在護城河旁

龐雲日暮,水波瀲灩

點份烤鴨,配上炸醬麵,再來一碗康熙爺最愛吃的杏仁酪

除此之外,

四季民福的服務也很貼心,

夏天會送上免費冰鎮的葡萄,冬天留著性溫的龍眼給大家暖身子

28 榮福記

寶鈔衚衕內

時常惦記,偶爾見面,從未忘懷

常常有人抱怨在北京吃不到地道的廣東小吃

地道不地道,我也不知道

但好吃

是真的好吃啊

29 MaiFresh麥新鮮

北鑼鼓巷

適合情侶約會的好去吃

小院,老樹,美酒

菜品會隨著季節更換

海鮮沙拉、法式奶油蘑菇湯、菲力小牛排

是一直以來口碑都比較好的菜

30 張媽媽川菜館

五交道口南大街76

親切的如同巷子裡鄰居家飄來的飯香

31 tomacado花廚

三里屯,朝陽大悅城,王府井,均有

花廚的存在,是現代人儀式感的代表

這是一家“全是花的飯店”,也是一家“可以吃的花店”

在這裡

花朵不再是點綴的裝飾和單薄的概念,而是真正融入了菜品設計

適合約會、聚餐和過生日

但個人來說並不日常下飯

32 老張拉麵

青年路-朝陽大悅城斜對面

活在我身邊的“深夜食堂”

33 雁舍

光華路4號東方梅地亞中心a座201

大眼歸巢,遊子回家

一碗泡飯是風雪夜歸人的暖胃菜

34@隱廚

通盈中心4層

“大隱隱於市”,如是而已

(不能吃辣的小夥伴慎點

35 大德酒廠

好運街,朝陽公園路1-7號

上次來陪朋友過生日

無意中喜歡上的一家日料店

那天晚上

我還中了一張彩票哦

不愧開在好運街上

36 原食日記

世貿天階北區四層

食之本味,為了讓更多人嚐到食物本來的味道

有那麼一群人

他們在遠離鬧市的懷柔建了個自己的綠色農場

動手種菜,養雞養魚

後來就把整個農場的食材都搬到了飯店裡

我最喜歡它家的三件套:

海膽石鍋豆腐、酥皮茄子和大蝦白菜

37 SUSU

東四,近隆福寺

還沒有去過越南,沒有體會過《情人》筆下的西貢

但很想帶喜歡的人來吃susu

體會一下那種酸酸甜甜的感覺

38 鐵粉

東四北大街373號

是全北京我吃過第二好吃的“冬陰功湯”了

第一是誰?

抱歉,我忘了那家店的名字

39 老吉堂上海私房菜

工體南路15號

說是私房,其實每每來都人滿為患

招牌菜有很多

但我惦記的只是那一道「心太軟」

紅棗去核,在中間切出一個小豁口,然後夾著糯米

莫名的叫人想起來生活中

那些看起來凶巴巴、皺眉頭的女孩子,其實內心最柔軟啦

40 隨心小姐-明廚房

三里屯盈科中心地下一層

一家少女風炸裂的店鋪。

所有顛簸的心願都在這裡找到光亮。

41 STA FOOD無雙面館

三里屯soho3號商場b1-307

年輕的態度,從來不止於裝酷

這家店從老闆到服務員都瀰漫出一股自我意識極強的感覺

不太會迎合客人

帶有花臂的小哥哥,笑起來很溫柔

豪華油潑面是無雙的一個大招,西北的颯爽穿過食道抵達溫潤的腸胃裡,說不出的滿足感

勁道的麵條配上佐料,龍蝦、糖心蛋、肥牛、蔬菜、魚丸、雜糧鍋巴碎,

是味覺顛覆的喜宴

42 失重旋轉餐廳

藍色港灣一層湖畔美食街

某音上的熱門推薦,吃個新鮮

漢堡是真的還不錯

(但我更喜歡我家安格斯hh

43 星怡會

各大商圈

熱門商圈必備的新加坡餐廳

逛街

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就去他家吧

44 日和美爐

唯有美與食物不可辜負

竟然找不到什麼詞來做推薦了哈哈哈

索性給大家介紹一個祕方吧

在麻醬蘸料裡倒入冰激凌

配火鍋炒雞好吃!

45 南街北巷家裡飯

石佛營路十里堡1號院105

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吃什麼飯都是香的

46 四樓書房

百子灣路後現代城4號樓b座406

乍一看以為是家民宿,聽名字卻像書店

其實是家餐廳

菜的味道我已經忘記了,但還記得

店裡那隻大金毛抬起頭時眼裡的溫柔目光

47 漁芙南

漁芙南,很下飯

48 小春日和

近北新橋地鐵,胡大背後

北新橋附近有家日料店名曰“小春日和”

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小春日和,並不是指春天

而是用來形容晚秋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初冬的這段日子,天清氣朗,和煦養人是牛油果般柔順

仰著頭晒太陽發呆的好時節

和著豚骨面的香氣

願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一段小春日和般的透亮景象

49 菀

五道營衚衕入口處

我對粉其實沒什麼偏愛

但東南亞口味的米粉,總是讓我想到李安那部《飲食男女》

裡面有句臺詞

“很奇怪,我好像沒有什麼童年記憶,除非我把它們都煮出來。”

煮出來的食物,總是離人心更近一點

50 傳媒大學食堂的鍋盔與花甲粉

有段時間我在傳媒大學進修影視專案類課程

最迷戀的就是西街的各種小攤

後來西街被拆

我也很少去上課了

以為再也吃不到那些小吃了

再後來知道它們都被搬進傳媒大學的食堂了!

特別開心,偶爾還會拉著伍月跑去蹭飯。

食物是鼓舞人心最質樸的力量。

現在回想起那些日子,我都覺得特別幸福。人大概就是這樣。身處其中,反倒很難全情投入。被迫抽離,後知後覺,才學會打撈生活中那些細碎的平凡的看似不起眼的溫暖瑣事。

某種程度上來看,災難也是一種過濾。

過濾掉我們的自以為是,過濾掉我們的浮躁,過濾掉我們對人對事不真誠、敷衍的那一面。喚醒對生命本來的那份敬畏心。

前幾天看到微博上有個段子說:“如果知道會發生這麼多猝不及防的事情,我最後一次出門逛街,絕對不會只喝一杯奶茶那麼簡單。”玩笑歸玩笑,卻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裡話,所以等這次疫情結束,大家都別等了。

想吃什麼就去買,想見誰就去見,那些藏在心裡的願望,都儘可能去努力實現吧。

作者簡介:

閆曉雨,90後靈氣作家,陪你成長、陪你愛的樹洞在這裡。

微博@閆曉雨Esse

最新評論
  • 於德慶:做人不要太張揚〈雜文)
  • 夕陽裡我走向白沙曠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