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她回來了。

那個“可期”的湯唯回來了。

今年下半年,湯唯一口氣曝倆官宣。

高配文藝片,《夢境》。

導演靠譜……因為是她老公,金泰勇。

拍過《家族的誕生》《女高怪談》,還曾用一部《晚秋》讓湯唯在韓橫掃10項大獎,一路提名到青龍影后。

演員陣容,流量(非貶義)和實力派並行:

憑《82年生的金智英》拿到大鐘獎影后的鄭裕美,叔派當紅炸子雞孔劉,青春劇白月光樸寶劍,國民初戀裴秀智,以及金像影后鮑起靜。

△湯唯飾演孔劉去世的妻子

別以為這就是高光作品。

Sir更期待的,是另一個。

南韓大師級導演,樸贊鬱。

新片《分手的決心》。

△ 《分手的決心》劇組和樸贊鬱給湯唯送的咖啡車

好了你懂了——

湯唯在南韓演藝界的指數和地位,又突增了。

必須說,2011年的《晚秋》立了大功。

《晚秋》裡她是這樣子的:

卡其風衣,比較隨便的低馬尾,比較低調的咖色圍巾。

以及——羞赧而收斂的演技。

然後,她拿了百想藝術大獎最佳女演員,提名青龍獎影后,成為南韓天字一號文藝女神。

青龍獎頒獎禮上,她還展現了一腔流利的英音和得體的發言。

又圈粉無數。

也就是在這之後,發生了一點“小”變化。

她主演、在南韓也上線的電影海報,就一個原則,露湯唯的臉。

△《北京遇上西雅圖1&2》《三城記》《黃金時代》

簡直,比之前還紅的趕腳。

所以仔細看她現在啊,和名導合作,對手演員業務能力持續線上,新作影響力大大可期……

So,你有沒有產生什麼疑問。

Sir幫你問出來:

出道16年,很少有女演員能像她生命力這麼強。

她的發展路線,好像一直也不緊不慢,不……甚至真的有點慢。

所以湯唯,你到底有啥魔力?

我是馬上就要解密的分割線

不得不承認,湯唯是華語圈一個神奇的存在。

處女作一鳴驚人,隨後呢。

演技從青澀到成熟的蛻變中,招致爭議。

但每當有新片官宣你會發現。

咦,粉絲一路居然越來越多。

首先,當然是她長得特別。

這一點最淺顯最直觀,直說吧:

反正在Sir這,湯唯就是美人。

當年有部鄉土劇《紅旗渠的兒女們》,一露臉就讓很多人印象深刻。

湯唯的美,造就了華語影壇獨一份的特別。

當然,形容湯唯,李安更早。

舊時的知性,迷人的笨拙啊……

李安指引著我們,建立了她最早的審美標籤——

慢美人。

講真,審美這件事從來盲目。

而率先建立標籤的人,才有資格解釋它,營造它。

是李安,率先挖掘了湯的笨拙和純真,一種臻於至善的氣質。

然後,還輔以系統化的慢調教——

開拍前封閉補課3個月,學評彈、上海話,走旗袍步,端正各種姿勢。

現場拍攝118天,其中114天都是拍湯唯。

在導演強大的個人審美和事無鉅細的調教下,新人湯唯,被開發出了一種很多影壇老鳥都沒有的高階東西:

情緒美。

是的,穿上旗袍,她沉靜如水。

並且很神奇的,這種美在之後的作品中也延續著,慢慢如漣漪般散開。

《晚秋》裡的風衣,她穿出了蕭瑟感;華麗的貂毛外套,披她身上不見俗豔,只有閱盡千帆的疲憊。

甚至到後來,演員反而成了角色的摹本——

畢贛照著她,寫出了《地球最後的夜晚》裡那位“慢慢”的女主,萬綺雯。

起點高當然是幸運。

但起點高也預示著一件事,接下來的每一步可能都不好走,都是坑。

名導,獎項,光環,像一道道結界。

讓她之後交出的每一部作品,都會被自動忽略一個前提:

她還只是新人。

Sir是媒體人出身。

知道娛樂媒體總有一道標(難)題(題),新人看了就生氣,這題叫做:

“某女郎”如何擺脫名導困境?

這題不少人答過。

她,答得不錯。

因為她是用腦型演員,會死磕。

隨便舉幾個例——

一戰成名,3年後。

湯唯交出《月滿軒尼詩》。

女主愛蓮,又是個慢美人。

苦等男友出獄,把自己等成了大齡剩女。

不得已,她被舅媽安排相親,結識了大齡剩男阿來(張學友 飾)。

這種愛情你可以想象的……沒那麼浪漫,也沒那麼衝動。

加上愛蓮失去過雙親和男友,所以她的愛情更沉重,裡面有責任,也有回憶。

有她自己說不清、也丟不下的很多東西。

湯唯就演得出這個“說不清”和“丟不下”。

其實,她一點也不像女主。

本人性格更是迥異,大咧咧的,有時像個小男孩。

有主持人來家突擊採訪,她也沒包袱,鬼臉說來就來。

“我是那種每天都會有不同的事情發生的人,我很愛動,停不下來,所以我很難想象像愛蓮的生活,太安靜。”

但不像,不代表她不能靠近。

電影裡有一個巧妙的小道具——一顆蛀牙。

日久生情,愛蓮和阿來漸漸熟了。

倆人去看展,愛蓮偶爾還會朝阿來羞澀一笑。

但這一笑被阿來發現:

“喂,你有蛀牙喔!”

“蛀牙”像一個比喻,比喻了愛蓮心裡那些說不清、丟不下的事。

而湯唯就演得出這種真實感。

不瞞你們說,湯唯下面這個不好意思,有點遮掩,但又有點恍然大悟的表情,實在忍不住反覆看。

而上圖,又是另一種品。

是那顆被醫好的蛀牙,她張大了嘴,持續幾秒這麼露給阿來看。

時間與愛情作祟,這是愛蓮無聲的放下與開啟。

Sir還記得,當年看到這裡我就放心了——

這種在鏡頭前慢慢拿捏的小生動,不值得大書特書,卻讓Sir看到了演員湯唯在卸下光環後,不緊不慢的一份自我建設。

而隨後的《極速天使》,又開始讓Sir不放心……這湯唯,怎麼有時選戲很不對路呢。

這一次,她演身懷飆車絕技的賽車手。

電影一開始,她開著粉色小出租追搶匪。兩輛車在路上一路馳騁破壞,搶匪車撞倒了老奶奶的水果攤,她讓後座的男主丟錢善後……

見老奶奶笑了,她居然也歪頭一笑。

真的,這俏皮好尬。

追到劫匪後,她救了男主。

可你看她接受男主“感謝”時的表情。

是不是好像在表示……行了行了,這戲假到我都不信。

一句話,假都市感,一點也不“生活”。

那時的湯唯,應該意識得到自己不能駕馭很多角色。

她入戲慢,也就導致了齣戲快,很多型別片喜劇片那種快節奏,她往往進不去。

進不去,就有種遊離感。

情緒就會在角色和真我之間跳來跳去,顯得很矛盾。

而遇到角色和真我真能統一的時候?

那她就亮眼了。

《北京遇上西雅圖》。

電影一開場,湯唯就用笨逗笑了很多人。

英語不靈光,咋咋呼呼的一位拜金女,披金掛銀化濃妝的,還努力想過關。

對海關核驗官笨拙討好地訕笑。

因為心虛緊張,又顯示出了聽天由命的僵硬。

她演得傻,演得僵,演得俗,演得討厭……

然後觀眾一愣。

……wokao,演得害挺好!

最終,《北京遇上西雅圖》以3000萬成本拿下5.2億票房,成為當月票房黑馬,重現了《失戀33天》以小博大的奇蹟。

所以問題出在哪。

不喜歡湯唯的人常說她只能演自己,但很明顯,她演好的幾個角色,王佳芝、愛蓮、西雅圖拜金女,其實都不像她自己。

出道16年,主演電影13部,電視劇1部,你信不信,湯唯外表不顯山露水,但關於演戲,她肯定有自己的方法論。

在每一個和她合作過的導演、演員眼中,湯唯都帶著一股學院式的慢。

她常常穿著牛仔褲T恤來片場,到了也不亂玩或使勁social,就坐那默戲。

人物理解不了,體會不出,她就問,有時問題簡直細到奇怪。

她會問導演岸西:

“愛蓮會喜歡聽誰的歌,愛蓮像什麼動物……”

你看出了什麼?

Sir看出了,湯唯不是靠“人設”建立角色印象的。

因為人設太標籤,沒有系統,沒有細節,太塑料感。

但湯唯堅持要問的這些問題,找的就是角色的細節,和角色所處世界的“空氣”。

杜琪峰誇她“不滿足”,昨天拍完的戲第二天還會想。

“不停在想變

拍完後還在想

一直專注她整個演出”

李安選中湯唯時,曾詢問賴聲川意見。

賴拍胸脯作保:

“湯唯很用功,很專注!

你用這個人絕對不會錯的”

幾乎每一位合作過的導演,湯唯都給人家留下了這個印象詞,專注。

專注到,像個幼稚的孩子。

孩子,往往也才看得到很多成年人看不到的地方——

《武俠》演農婦,她往指甲縫裡摳泥。

《三城記》,她演的女主在動盪年代要靠寄信維繫愛情,她就在開拍前,讓劉青雲真寫信給自己……

等到《黃金年代》要演蕭紅,她又用繁體字抄蕭紅作品,還挨餓受凍,只為穿上那個年代的北方棉袍時,她能更像“她”。

哦,還有更瘋的……

要拍服刑人員,她真跑去監獄,一呆兩個月。

《三城記》導演張婉婷也說,她演戲像孩子。

潛臺詞,就是她無法模仿,無法聯想。

只有環境對了,感覺對了,角色入心了,才能入戲。

爆破戲,得真爆哦!要真的在她身邊爆,她才演得好;

用扁擔挑孩子,得真的要她挑哦;

跳海戲,也真的一定要把她扔海里……

還是說《北京遇上西雅圖》。

湯唯演待產孕婦,可怎麼也找不到孕婦走路的感覺。

她就找服裝組的人做了一個大書包,裡頭裝上米、鉛球,每天現場背,回家也背。

然後,她演出了一個不太敢跑步的孕婦。

在大街上跑著求幫忙時,手不住地變換姿勢,或兜或扶。

既因為沉,又因為要護住娃。

你說,身為觀眾我當然知道要真實,但有沒有必要像她這麼整,什麼真跳海真爆破……

是,這種真確實有點遲鈍感。

但截至目前,起碼對她本人有效啊。

而且人家只要有效,就真的敢做啊!

出道16年一路向上,不就證明了這“獨一份”的演技自有生存之地?

要留住觀眾,李安認為新人演員需要兩項殺器。

演技和明星魅力。

純真感已消失,接下來要靠演技。演技終究是技術,要動人越來越難。如果沒有演技,就得有明星魅力,有觀眾投緣的形象。

明星魅力,湯唯早已建設完畢。

而演技?

湯唯一直靠自己的獨門方法,去領悟,去嘗試,各種死磕。

哪怕有點“慢”。

這也是Sir和大多數網友慢慢喜歡上她的原因。

甚至相信:

這位謙遜、努力的美人,還會再開竅。

她“有所堅持”的演藝生涯,也絕不止16年。

因為這份慢,會讓藝術長久。

編輯助理:莫妮卡住了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從小認為自己註定做明星,可惜轉型失敗要靠新人蹭熱度,從紅到糊,李易峰只用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