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關於影片

《童年的許諾 》(La promesse de l'aube)這是一部在2017 感動全歐洲影城及至全世界銀幕的史詩級母愛大片。豆瓣評分8.3。

從題材而言,平淡無奇,一個作家的成長史和母子情。

但正應驗了那句,

100個觀眾就有100個哈姆雷特。

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人生。

這種從定位開始就偏“情懷”的影片,與特效、奇特、新穎都不沾邊。

但它卻火了,不僅火了,還賺足了眼淚,唏噓和感慨。

這自然歸功於:

導演: 埃裡克·巴比爾

編劇: 埃裡克·巴比爾 / 瑪麗·恩納德

主演: 皮埃爾·尼內 / 夏洛特·甘斯布

這幾位,常看法國電影的朋友一定不陌生。

我對法中國人文影片偏愛的情結所在,就在於他們的“鑽”和“挖”的精神。

鑽進去,打磨故事,推敲情節,追求完美。

挖下去,挖出深度,挖出人性,挖出反思。

為了劇本,導演和編劇打磨之每句臺詞,旁白,每個場景轉換,每次轉場的邏輯。讓一根感情線始終牽著觀眾的心,“情場高手”之名沒有絲毫浪得虛名。

母親扮演者,夏洛特,以出演高難度女性角色而聞名歐洲和美國,她塑造的妓女,吸毒者,城市邊緣人等角色,可圈可點,引發人們對眾多社會問題的反思和審視。

這一次,她飾演的“母親”,年齡跨度達30多年。

從20幾歲逃離俄羅斯的猶太人小寡婦,到病入膏肓的年近花甲的老嫗,

皺紋、駁背,手臂的青筋…這些明顯變化就不提了,

連指甲蓋都隨著年齡的推移在變醜,變黑,變形。

細節是魔鬼,魔鬼把觀眾擄去做一場驚心動魄的夢遊。

關於“母親”

母親是俄羅斯的猶太人。

因戰亂,逃至波蘭。

這個陌生的國度,孤兒寡母,娶親要在一個陌生的國度白手起家在底層社會討生活,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時代背景下,種種艱辛,可想而知。

恃強凌弱,弱肉強食,落井下石,人性的醜惡。在底層社會更加淋漓盡致地展現。

沒有人會為一對異鄉的母子伸出援手。

要生存,只能靠自己。

風雨交加的夜晚,母親要去繼續做工。

讓路遇的兒子關好門,廚房有吃的。

那種大雪狂風的寒冷,如果不是沒有選擇,誰願身臨其中?

可是,自然環境的惡劣,永遠比不上人心的險惡。

他們四壁如洗的家,競遭警方“徹查”,僅有的幾樣物件推倒的推倒,摔掉的摔掉。

她知道,這一定是鄰居告密的“傑作”。

母親面對一室狼藉,不是哭泣,不是忍氣吞聲,而是拉著兒子,在天井裡,撂狠話給所有人:

看清楚了,

這是我兒子,

他將是了不起的人,

是法國外交官!

從此,兒子開始明白,他所承載的,是母親多麼巨集偉遠大的期待。

母親不僅是勇敢的,她還有猶太人與生俱來的經商精明。

把一個醉漢“包裝”成巴黎高檔服飾技師,借其虛名,一展縫紉才華,三年間風生水起,具備讓兒子接受貴族教育的底氣。

原以為生活會從此天翻地覆。但是弱肉強食的社會,虎狼環伺。

一個黑心貴婦巧取豪奪,母親一手經營的服裝店,就此倒閉。

母子二人,再次開始漂泊。

這次,她選擇了氣候宜冬暖夏爽的藍色海岸。

她再次發揮自己的經商才能,成為一名古董銷售員。

之後當機會來臨,讓自己成為一家旅館的女主人。

這一路,都是他一個人衝鋒在前,親力親為,為兒子和自己在荊棘裡開出一條小路。

關於“兒子”

兒子是幸運的,天崩地裂,先由他的母親撐著。

然而,母親給她的教育卻是做個不折不扣的男人。

“要是有人下次當你的面侮辱你媽媽,我希望你躺在擔架上回來。”

堅強的女人,不允許自己的兒子懦弱。

哪怕是未成年人,哪怕還少不更事,都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

她在與人打架後歸來。

她首先教誨他的是:

“男人只能為三件事打架:女人、名譽和法國”!

然後,才去關心他嘴角的傷。

可是兒子有兒子的天性。

他原本不是要肩負國家興亡的棟樑之材,

他只是眾多小男生中的一名,喜歡姑娘,喜歡無所事事,東遊西逛。

但在他和同齡人一樣消磨光陰時,他感覺到,總有個聲音催他去寫作,儘管有時他提筆無一字可寫,但有一雙眼睛,讓他不容懈怠。

他最終成名。

雖然不像母親期待的那樣,成為雨果級的大師,但他真如母親所說,

成為一名外交官,一名大作家,法一名法國作家。

某一天,戰爭打響。

母親在第一時間讓他奔赴前線,刺殺希特勒!偏激固執的母親,把兒子推上戰場。

然後造化弄人,他竟然是所有新兵中唯一沒有拿到軍銜的人。

沒有關係,機會會降臨到做好準備者頭上。他終於在不久以後,成為飛行員,偷了飛機,飛過拉芒什海峽,與戴高樂將軍匯合,並在非洲立下軍功。

這一路,母親不在他身邊。

但她的力量和勇氣卻越來越強烈地穿越時空,給兒子以能量,給兒子以希望。

關於母愛

她在風雪交加的波蘭街頭行進,只為讓她的兒子有口熱飯吃;

她做貂皮的大衣給兒子穿,只為讓他被人尊敬;

她一遍遍問他新發表的文章在哪,只為讓他兒子成 為雨果一樣的名人;

她送兒子參加戰爭,只為讓兒子出人頭地有作為。

她提前寫好250封信。在她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人世。

她有那麼多話要對兒子說,她還有那麼多的不放心,不敢放手。

與兒子一路走來,她給他全部的愛,她的全部世界。

除了兒子,她的世界,再無第二個男人。

當畫家向她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卻被她羞辱,趕走。

看到這兒,我心痛了。

看到這兒,她不可愛了,她是一個好母親,但已經不是一個女人。

當一個女人丟失自己,把她的整個世界都“以愛之名”放在兒子身上,這是綁架。

被綁架者要揹負沉重的情感枷鎖,尋找自己可以喘息的地方。

兒子去巴黎求學,喝酒泡妞逛公園,

沒有母親在身邊管束的那幾年,一個青年的生命力蓬勃旺盛,那才是他該有的樣子。

當進入戰爭,母親不間斷的信件、電話,我們可以解讀為“母愛”,但何嘗不是一種控制。兒子是她的支柱,是她的唯一,沒錯!

但兒子也是她的棋子,是她的傀儡,是她的權力和意志的載體。

兒子,他真實的自己,在哪裡?

兒子去上戰場,是母親的意願;

兒子寫作,是母親的意願;

兒子的確做到了讓他的母親驕傲,他活成了她想要的樣子!

但是,這都是他想要的嗎?

他的母愛啊……他的枷鎖……

結語

有首詩歌這樣讚譽母親:

母親卑微如青苔 莊嚴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 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 她是莽莽大地

其實,怎樣的形容,怎樣的讚美,母親和母愛都配得起,這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

可是母親,請你也愛自己吧,除了孩子,你也是最值得自己去愛的人。

#知影計劃##電影雜談#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夫妻離婚形同陌路?汪峰在女兒滿8月提出離婚,前妻卻把他當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