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蝙蝠俠是DC旗下最老牌的超級英雄之一,與超人、閃電俠等超級英雄不同的是,他沒有超能力,只有比常人更強健的大腦和體魄。

關於他的電影現在主要有兩個系列(它們都是華納兄弟製作),一個是1989年到1997年的蝙蝠俠四部作品,這裡前兩部都是由好萊塢的鬼才導演蒂姆·波頓執導。成就最高的是第一部《蝙蝠俠》,尤其是傑克·尼科爾森飾演的小丑,一度被認為是最經典的角色之一。

傑克·尼科爾森版的小丑

而另外一個系列,就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在2005年開啟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三部曲的第二部《黑暗騎士》,同時也是成就最高的作品。

它上映於2008年,作為一部典型的商業片,電影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全球累計票房高達十億美元,同時也是首部破十億的超級英雄電影。

更為難得的是,電影不僅獲得了商業的成功,同時,在口碑上也是“絕無僅有”。它在外網IMDB評分為9.0,Top250排行為第四。而排在前三的,是《肖申克的救贖》以及《教父》兩部作品。說是最好的超英電影,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直到現在,它仍然是被眾多影迷強推的最好超級英雄電影。

電影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和導演諾蘭息息相關。

熟悉這位大導演的,都知道他非常擅長拍攝商業片。但他的商業片又與其他的商業電影不同,因為它既能保證電影的深度,也能保證電影的票房。典型的除了蝙蝠俠系列,還有就是《星際穿越》與《盜夢空間》等。如果說他是傑出的劇情片導演,應該會有很多人認同。

另外,影片裡小丑的扮演者希斯·萊傑也是這部電影能成功的重要因素。

《黑暗騎士》在第81屆奧斯卡上曾獲得多個提名,但因為它的商業片屬性,以及警匪片型別,最終還是無緣實質獎項。

不過奧斯卡評委會可以無視這部電影的優秀,但卻無法輕視希斯·萊傑的完美表演,他為電影奪得了唯一的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令人惋惜的是這位天才演員,在獲獎之前,卻因為誤服藥物身亡(抑鬱症),年僅28歲。

希斯·萊傑跟《黑暗騎士》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互相成就。電影因為他,影響深遠。諾蘭本人也通過這部電影,大破大立,成功躋身好萊塢新生代大導演行列。

而他也因為電影,讓全球影迷永遠銘記,甚至還流傳出“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這樣的話。

我們今天就來對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作進一步分析。

經典的開場

電影是由一段銀行搶劫開始,五個戴著小丑面具的人兵分兩路,對銀行進行洗劫。三人直接進入銀行大廳,控制工作人員。兩人通過繩索,進入銀行保險庫。

在這裡,影片是通過一組航拍的慢鏡頭呈現的。跟隨緩慢推進的鏡頭,觀眾聽到一聲槍響,玻璃破碎後兩名持槍劫匪就出現了。

然後鏡頭一轉,一名拿著小丑面具的劫匪出現在街上。慢鏡頭又緩慢推進,給面具來了一個特寫。時間有點長,讓觀眾足夠記住它。

這兩個經典鏡頭,既製造了刺激與驚喜,也給觀眾留下了懸念和疑惑。

另外,除了鏡頭,這一段開場戲的剪輯方式也很獨特。它是同一個時間,啟用了多重視角的剪輯,這樣既能增強電影劇情的緊湊性,也能提高電影的敘事效率。

作為這次行動的策劃者小丑,跟每一位成員都說過,當身邊夥伴完成任務後,你可以殺掉他,這樣可以減少分錢的人數。

這是小丑在電影裡丟出來的第一道選擇題。

於是,兩人組的紅髮劫匪殺掉了自己的同伴。而這名紅髮劫匪也在他成功開了保險庫後,被大廳的藍髮話癆劫匪槍殺。,被大廳的藍髮話癆劫匪槍殺。

五名劫匪,除了一個被經理槍殺了,剩下的四名有兩個是死在了同伴的槍下,這赤裸裸的揭露了人性本惡。

最後只有最狠的小丑本人活了下來,這也是電影的第一個大反轉,他一直藏在五名劫匪裡面,搶劫團伙的實際人數為六人。在大堂經理痛斥小丑,沒有作為盜賊的基本原則時(也就是盜沒有道法),小丑揭下面具說了經典的臺詞:

“那些沒有殺死你的東西,會讓你變得更怪異”。

(這也是原著裡的話,在原著中,小丑是跌進化學液體中毀容的)

開場短短十來分鐘,小丑只露臉了四秒,談不上劇情與演技。但諾蘭就奠定好了電影與小丑的基調,這就是作為商業大導演水準,靠出色的剪輯與排程,就能給觀眾製作一個精彩的出場。

經典的人物塑造

這部電影,主要有三個人物。分別是小丑,蝙蝠俠,哈維·登特。

我們要著重介紹一下小丑。

小丑是混亂,邪惡的代表。他陰險,狡詐。沒有任何原則,更沒有任何教條。從影片一開始,他就不斷在突破人性的底線。

先是搶劫了黑幫銀行,然後又以殺死蝙蝠俠為由,將黑幫團結在自己周圍。為了逼迫蝙蝠俠摘下面具,小丑肆無忌憚地在高譚市制造各種凶殺案。上至法官,公安局長,下至普通平民,都遭其屠戮。為了讓蝙蝠俠破“不殺人”的準則,甚至不惜用自己性命去博弈。

他的凶狠,都讓黑幫為之顫慄。如果說黑幫代表著黑勢力,那麼小丑就是黑勢力的深淵,而且他還是沒有任何“盜德”的黑勢力,完全遊離於規則之外。

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和以往的小丑角色形象有很大不同。首先就是他糊到快要脫妝的小丑妝,這個模糊妝容的靈感是來自於畫家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不是寫書的那個培根)

這種畸形、病態的妝容效果,對角色塑造無疑是有很大幫助。既能對映小丑扭曲的內心,也可以加深觀眾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除了外形,小丑的肢體動作也是很經典。電影中,哈維·登特承認自己是蝙蝠俠,押解途中被小丑刺殺。然後小丑假裝被戈登逮捕,面對警察局的歡呼,他也跟著鼓掌。又在審訊室裡,面對蝙蝠俠的質問,小丑接連搖頭、點頭、歪頭、舔嘴脣等等系列動作,可以說一刻都沒消停過。

希斯·萊傑這樣演藝,絲毫沒有讓觀眾覺得浮誇。反而,更加認為小丑是一個怪胎。

另外,在聲線上,他也把控得相當到位。最經典的莫過於小丑反殺黑幫老大的那齣戲,他把小刀伸進黑幫老大的嘴裡,說出電影最經典的臺詞:“Why so serious?”,最後一個詞“serious” 前後尾音都不一樣。這樣處理,無疑讓觀眾更加確定,對別人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但對小丑來講,只是一場Game 。

不像國內的演員,如果不用配音,臺詞聲音就會很生硬,也更加標籤化。

希斯·萊傑在演小丑之前,推掉了很多可以大火的角色。他為了擺脫身上的“少年”標籤,一直激勵自己選擇了很多具有挑戰性的角色扮演。

從李安的《斷背山》,還有凱瑟琳·哈德威克的《狗鎮之主》,再到這部《黑暗騎士》。

其中希斯·萊傑為了演好小丑,把自己關在旅館不出門長達六週。又親身寫小丑日記,再加上參考一些類似的電影經典角色,才琢磨出了這個怪胎。

也正因為有了希斯·萊傑的努力,才讓我們看到了這個絕版小丑。

蝙蝠俠

蝙蝠俠和小丑是兩個極端,前者是混亂與邪惡的代表,他則是正義與公平的代表。但他們兩個人,又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不受規則約束。

蝙蝠俠是法律之外的警察,他只有一個標杆,那就是內心的道德。在這部電影中,蝙蝠俠退去了他超級英雄的光環。為了能和心愛的女人在一起,他努力扶植“光明騎士”哈維·登特。只希望他能代替自己,成為高譚市的正義英雄。

但當瑞秋和哈維同時被小丑綁架,他也是立馬就放棄了自己選中的光明騎士,選擇了救瑞秋。面對步步緊逼的小丑,他接連敗退。用盡了各種高科技手段,也無法真正傷害對方。

或許有人不禁要問,為什麼蝙蝠俠這麼弱。他不是超級英雄嗎?

這完全是因為蝙蝠俠有一條戒律,那就是不殺人。而他面對的小丑,則是一個毫無底線也毫無人性的魔鬼。在這場戰爭中,小丑無所顧忌,但蝙蝠俠卻處處受制。

他和小丑之間的爭鬥,可以說是為了爭奪高譚市的靈魂;也可以說是蝙蝠俠,為了堅守自己的靈魂而戰。

電影中,蝙蝠俠是一個古典的悲劇英雄。為了高譚市,他可以挺身而出懲惡揚善。也可以為了這座城市的正義之魂,替人揹負罪名,淪為黑暗騎士。

哈維·登特

哈維不像小丑,也不像蝙蝠俠。他是橫亙在這兩個人中間的一個支點,是法治精神的代表。

電影中,哈維一出場,就是在法庭上正義凜然,不懼邪惡勢力威脅的鬥士。他看上去和蝙蝠俠有點像,都是追求公平與正義,把掃除高譚市違法勢力作為己任,也同樣喜歡瑞秋。

他有一個綽號,叫“雙面人”。喜歡擲硬幣,來決定自己難以選擇的問題。

從電影中,不難看出,哈維是一個十分強勢也十分偏激的人。為了追求正義,可以無所不用其極。他看上去和蝙蝠俠一樣,都是公正化身,但兩人卻有著本質區別。蝙蝠俠追求的是正義本身,所以最後為了正義,甘願擔負哈維的罪名。

而哈維,則追求的是正義化身帶來的影響力。一般這樣的人,潛在的黑化可能,使他的危險性和破壞性更大。

他的凜然正氣,讓自己迅速成為高譚市的律政明星,同時也博得了蝙蝠俠前女友瑞秋的青睞。

但瑞秋的死,又使他的精神世界崩塌,再加上小丑的刻意“挑撥”,哈維最終還是背棄了自己的靈魂,走上了極端的復仇之路。

如果說小丑和蝙蝠俠是人性善惡的正反兩面,那麼哈維則是處在他們兩人的中間地帶。而哈維會向哪邊靠攏,則是電影真正要講述的主題。這三個人物的塑造,將善惡的矛盾性(本體的兩個極端)以及選擇揭露的入木三分。

經典的人性選擇

在整部電影中,暴露了很多人性問題。

小丑是影片幾乎所有的罪惡之源,同時,他也是人性的ph試紙。

最典型的就是他丟出來的幾個選擇:

第一個是反殺黑幫老大,給他的兩個手下的選擇,即殺掉對方,你就可以活下來。結果兩名手下都拋棄了自己的“道”,迅速地作出了殺死對方的選擇。第二個是小丑為了逼蝙蝠俠摘掉面具,刻意殺人制造恐慌。那些曾經把蝙蝠俠奉為義警英雄的市民,完全忘記了他為這座城市作出的貢獻,不去責怪小丑,反倒把所有的罪責都歸咎於蝙蝠俠。認為他才是一切混亂的根源,他應該站出來負責。第三個是律師想上電視臺曝光韋恩是蝙蝠俠的真相,小丑為了阻止他,放出話如果市民不殺死律師,就炸掉醫院。那些市民就真的被煽動了,要殺死律師。

這三個選擇,充分地暴露了人性的惡意。也深刻的揭示了人性的自私與利己。用小丑的話來講,就是“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不想正義凜然”。小丑就用這個邏輯,蠱惑和推動了人性的墮落。

但諾蘭還是主張人性本善的。

另外,在小丑和蝙蝠俠爭奪高譚市靈魂的戰役中,蝙蝠俠靠謊言來維持了正義的勝利,這從本質上來說,還是失敗。但蝙蝠俠卻在自己的靈魂戰役裡,獲得了絕對性的勝利。

除了上面提到的經典之處,電影的實體拍攝也十分經典。像小丑刺殺哈維的那場隧道戰,其中墜入水的警車以及倒扣的卡車這些都是實體拍攝。另外,就連小丑炸掉的醫院也是按照1比1的比例特意建造出來的,是真爆炸。

諾蘭一直都是偏向於傳統拍攝的導演,像之前文章提到的《盜夢空間》,也是沒有特效。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執導的商業片能那麼成功的重要原因。

導演模糊了文藝片與商業片的界限,也讓它們的爭論變得毫無意義。直到今天,《黑暗騎士》都是超英電影裡一座難以超越的大山。希斯·萊傑扮演的小丑,也是熒幕最經典的小丑形象之一。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她出道10餘年,不鬧緋聞不炒作,人氣持續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