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題圖 / 花木蘭

當花木蘭張開翅膀的那一刻,BOSS就應該趕緊逃

今天是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正式上映的日子。

由於口碑的提前解禁,在剛剛過去的一週時間裡,許多期待《花木蘭》的觀眾都親眼目睹了這部電影口碑的快速崩盤。雖然花木蘭的故事是否真實存在並沒有正史可考,但從角色設定,到故事呈現,再到電影中對東方的細節描繪來看,大量BUG的存在,基本上都能看出迪士尼完全只是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來進行影片的拍攝,並沒有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自然也很難獲得中國觀眾的認可。

作為一名死宅,整部電影看下來最有印象的,除了劉亦菲一直線上的顏值外,莫過於花木蘭與鳳凰翅膀正好重合在一起的這一幕了。

在一些專業影評中,這一幕被解讀為“女性意識的自我覺醒”,我們也相信迪士尼確實應該是想表達類似的思想。

不過“張開翅膀”這個設定,在許多ACG作品中卻往往是戰鬥力爆表的象徵,倒也符合這個鏡頭的前後故事發展邏輯——本來還在被BOSS壓制住的花木蘭,在得到鳳凰翅膀的BUFF加成之後,戰鬥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並對BOSS進行了碾壓式的打擊,簡直就像個VIP14的“人民幣戰士”……

“凡是有翅膀的角色都不好惹”的ACG定律,顯然在《花木蘭》中又再一次得到了驗證。

存在於人類幻想中,那些擁有翅膀的“人”

人類對翅膀的渴望由來已久。在許多的民間神話傳說、宗教故事中,我們都能看到大量擁有翅膀的“類人生物”。

在古希臘神話裡,伊卡洛斯與他的父親代達羅斯,就曾使用由蠟結合鳥羽製成的飛行翼逃離克里特島。然而初次飛行帶來的喜悅,卻讓年輕的伊卡洛斯因為距離太陽太近導致飛行翼融化,最終墜海身亡。也因此,埋葬伊卡洛斯的,就被叫做伊卡利亞島——這是一個位於北愛琴海、目前屬於希臘管轄的島嶼。

同樣擁有巨大翅膀的“天使”概念,則與宗教故事息息相關。

例如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大天使加百列,他在猶太神話中,就曾以聲音告訴諾亞要在大洪水來臨之前集合動物;在基督教《新約聖經》中,也是他向瑪利亞顯現,告訴她將誕下耶穌;至於說在伊斯蘭教《古蘭經》裡,加百列的名字則是吉卜利勒,他的主要職責同樣是傳達神的資訊……

另外在許多西方民間傳說中,體型嬌小、擁有人類外表、擁有翅膀(通常是昆蟲翅膀)的仙子,卻又是一種被認為生活在森林裡的不可思議生物。

在蘇格蘭小說家及劇作家詹姆斯·馬修·巴里創作的《彼得·潘》中,夢幻島的仙子小叮噹雖然對彼得·潘極度忠誠,總是會在他遇到危險時提供幫助,但有時也會因為嫉妒做錯許多事。這樣的人物設定,正是來源於西方民間傳說對於仙子的描述: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集善意與惡意於一體。

當然,在地球另外一端的中國,也同樣存在擁有翅膀的人物形象。

羽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生有羽翼的種族或仙人。最初,羽人在《山海經》中只是被描述為有很多鳥類特徵、背後一對巨大翅膀、能短距離飛行。在很多漢代墓室裡,都存在大量有關羽人的壁畫或青銅雕像,這是人們希望羽人能夠引導墓主乘龍飛昇。隨著接下來幾個世紀中國社會在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方面的不斷融合發展,羽人開始被賦予了神性,造型方面的人性化特徵也越來越強。

或許正是受到羽人傳說的影響,明代神怪小說《封神演義》中登場的角色雷震子和辛環,都同樣被塑造成擁有一對翅膀的得道之人,廣為中中國人所知曉。

當我們放眼全世界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其實都能輕而易舉地發現大量有著翅膀的人物形象。而這些形象的創造與流傳,說到底還是因為人類特別善於運用藝術的創作和加工,來表達自己對神祕事物的敬畏與渴望——即便是人類已經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了飛行的夢想,但翅膀所蘊含的文化屬性,依然為許多文創作品的內容創作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靈感。

當“翅膀”成為了一種萌屬性

在近幾十年來誕生的各類文創作品中,影視動畫特效製作技術的進步,讓越來越多擁有翅膀的角色得以具現化,並出現在了熒幕上。不過,相比起通常都是以宗教或神話傳說為題材的真人影視、真人電影,真正將“翅膀”玩出新花樣的,可能還得看想象力十足的二次元。

按照萌娘百科的定義,這些出現在各類ACG作品中的翅膀元素,大概可以分為5個類別。

其中,“羽翼型”翅膀最為常見。這是一種將鳥類作為原型的翅膀型別,通常會出現在天使、飛馬、鳥類妖怪的身上,在部分作品中也可以完成“聖潔”、“自由”、“正義”屬性的角色形象塑造。包括此次《花木蘭》裡通過鏡頭錯位製作出的花木蘭張開鳳凰翅膀的形象,以及1995年吉卜力工作室為日本樂隊“恰克與飛鳥”製作的《ON YOUR MARK》MV,都有“羽翼型翅膀”的身影。

而“蝠翼型”翅膀,則是將蝙蝠翼膜作為基本型。與許多民間神話和宗教故事一樣,它的存在往往處於“羽翼型翅膀”的對立面,通常是出現在惡魔、魅魔等角色的身上。

另外,“蟬翼型”和“蝶翼型”翅膀,應該算得上是同宗同源、只是形態不同的翅膀型別,在各種仙子、妖精、小精靈等角色上較為常見。

實際上,“羽翼型”、“蝠翼型”、“蟬翼型”、“蝶翼型”這四種類型的翅膀,都是將前文提到的民間神話傳說、宗教故事,作為基本的內容創作元素。有趣的是,一些二次元內容的創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的眼光侷限於此,反而是創作出了更多極富想象力的“特殊型”翅膀,讓人類對翅膀的幻想,走上了更為廣闊的領域。

例如在《東方Poject》中,翅膀的出現更像是一種方便角色分辨的裝飾。能夠操縱冷氣、種族為冰之妖精的“琪露諾”,她的翅膀就是3對冰凌;年齡已經超過495歲的吸血鬼“芙蘭朵露·斯卡蕾特”,她的翅膀卻又是懸掛著彩色水晶的枝條;至於說擁有外形變化能力的妖怪“封獸鵺”,則擁有一對紅藍雙色的異形翅膀。

無論是對於《光之美少女》《偶像活動stars》等這類以少女為主要目標受眾的作品,還是對於《魔神Z》《機動戰士高達》這類希望依靠科幻設定獲得男性青睞的名作,甚至是DC、漫威旗下的眾多超級英雄,想要提升角色的帥氣程度,加個翅膀總是沒有什麼錯。

不難看出,在二次元的世界裡,翅膀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其實已經淡化掉了人類對神祕事物的敬畏與渴望,創作者們反而是希望利用一些更加多元的方式和手段,將其存在意義進行重構。正如《花木蘭》中花木蘭與鳳凰翅膀重合的這一幕,是創作者希望表達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那樣,翅膀在人類心中,可能已經沒有了古代那麼濃重的神祕氣息。

“土豪”和“戰鬥力”的象徵

不過有趣的是,對於中國的二次元愛好者眼中,某位角色倘若擁有了酷炫的翅膀,往往也意味著“土豪”和“戰鬥力爆表”。

這種奇怪的認知,很大程度上都是他們近些年來受到了中國網路遊戲的影響。

2002年,由南韓網禪Webzen開發的MMORPG《奇蹟MU》,在中國內地正式運營。除了該遊戲的畫面在當時還算得上是比較頂級之外,每位玩家都能夠裝備的華麗翅膀,也都成為了吸引眾多玩家“入坑”的重要因素。

正是從這個時間開始,中國本土網路遊戲在角色設計上就變得特別注重翅膀元素。例如2005年上線的MMORPG《完美世界》,就出現了能夠展翅飛翔的“羽族”設定;而對於《QQ飛車》《勁舞團》這類很難加入飛行系統的遊戲型別而言,各式各樣的翅膀又成為了玩家們展現個性,且能夠有效提高遊戲收入的重要利器。

畢竟屬性提升什麼的只是過眼雲煙,“帥”才是一輩子的事兒。

玩家們的良好反饋,以及中國網路遊戲市場持續不斷的發展,翅膀元素從最初的端遊,進一步拓展到了頁遊、手遊領域。其中最為誇張的,恐怕就是各種各樣“傳奇類”遊戲了。只要開啟遊戲,玩家們就能看到自己在遊戲中有著酷炫的翅膀特效,而氪金程度的多少、戰鬥力的高低,更是與翅膀特效的複雜華麗程度形成正相關——有著酷炫翅膀的玩家,真的不好惹。

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上看,《花木蘭》這部真人電影最大的BUG,還是在於當花木蘭獲得了鳳凰翅膀BUFF加成的時候,最終BOSS居然沒有趕緊逃。這位柔然可汗內心深處企圖征服中原的巨集圖霸業,最終還是吃了沒有文化、缺乏常識的虧。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範老大阿湯哥的極限競賽,《速激9》上太空,《碟中諜7》再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