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現場一片譁然,湖南衛視的“一哥”一直存在爭議,他和何炅都是非常優秀的主持人,實力各有千秋,難分伯仲。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正面回答容易得罪人,沉默又顯得縮手縮腳。

爾後,汪涵答道:“當然是何炅,我是他大哥(汪涵年紀比何炅稍長)。”

本是媒體的有意調侃,汪涵卻不負眾望,四兩撥千金般地頂了回去,獲得千萬網友怒贊。汪涵太會說話了。

一句謙遜禮讓的話,既化解了刁鑽的問題,肯定了同事,又不動聲色地顯示出對自身地位的自信。可見,會說話,好好說話,關乎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你在這個社會的地位。

我們常說“禍從口出”,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可能招致禍患,但有時一句話也能給人帶來好運。這體現了語言的力量。曾國藩說,改變命運,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我們要如何“好好說話”?是否有方法和技巧可以讓我們學會“好好說話”呢?

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等著《好好說話:新鮮有趣的話術精進技巧》就是一本教人學會好好說話的書。看過《奇葩說》這一檔熱門網綜節目的人應該對這幾個名字不陌生,我也被這幾位才思敏捷、能說會道的辯手給深深吸引住。這一次,馬東攜手奇葩天團親授“好好說話”。

我們每天都在說話,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人說話。《好好說話》這本書從溝通,說服,談判,演講,辯論五個維度,講解在任何場景下好好說話的獨家祕笈!在書中,總能找到一條為你所用的經驗。

拆解說話中“權力的遊戲”,每個說話場景對應不同的權力關係,在每一個場景下,權力的重心都不一樣。比如,“溝通”對應的是“權力的流動”,再回到開篇的例子,汪涵因為掌握了一些溝通技巧,在短時間內避免了衝撞與協調轉向。

01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責難

《我們仨》中,楊絳先生描述了一段她和丈夫錢鍾書的對話。

楊絳在醫院生產期間,錢鍾書說自己在家裡“幹了壞事”。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墨水呀!”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回家後錢鍾書把檯燈又弄壞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他們就這樣一個犯傻,一個包容;一個犯錯,一個溫柔地說,不要緊。正應了那句話:“所謂恩愛,就是好好說話。”

夫妻情侶之間本是不相連的個體。你我之間那與眾不同的生命經驗、稟賦習性、生活背景,將彼此造就成了一個個口徑、深淺、形狀都不相同的容器。此時,唯有通過溝通,我們內心的認知才能有機會擺在同一個層面。

是的,溝通是維持一切關係的基礎,溝通使原來不相通的事物變得相通。

電影《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句臺詞:戀愛時他們有說不完的話,結婚後他們有吵不完的架,不好好說話,是扼殺親密關係的元凶。

其實 夫妻之間就應該跟楊絳和錢鍾書這樣,少一些互相責難,多一些理解和換位思考。

02 停下來,聽孩子說

早上碰到孩子賴床,磨磨蹭蹭不想去上學,而這個時候爸爸媽媽還要著急去上班,請問大家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快,你快點起床,趕緊洗漱,吃完早飯,爸爸送你去上學,然後爸爸還要上班呢……”無論你怎麼催促,循循善誘,孩子還是無動於衷。

有耐心的家長會繼續講道理,但是有些家長開始急躁了,警告威脅恐嚇孩子,孩子逼急了也開始哇哇大哭。最後鬧得雙方都不愉快。

這兩天,接兒子放學回來第一件事,他馬上跑到草叢裡撿樹葉,“Mickey(兒子小名),我們回家啦,已經很晚了”幾遍催促下來,效果不理想。

我乾脆蹲下來,認真看著他撿樹葉。Mickey很開心地拿著樹葉告訴我:這是葉脈,這是葉柄。我說,“謝謝你讓我認識樹葉寶寶,現在天快黑了,我們一起送樹葉寶寶回家吧。”

“樹葉寶寶,你們去睡覺吧,我要回家了。”說著順手把它們重新放回草叢裡,開開心心心跟我回家了。

什麼叫“買時間”呢?簡單地說,就是在對方不給我們足夠時間說話的時候,先別忙著去埋頭想自己要講什麼,而要先去思考——如何才能讓別人願意花更多的時間聽?

這是我看了《好好說話》之後,把“買時間”的策略用到親子溝通,雖然書裡講的是一個職場的故事,但是我覺得道理是相通的。

時間不多,天快黑了,孩子沉浸在樹葉的世界裡,顯然是不會聽我的,與其著急地去跟孩子說什麼,不如思考一下——怎樣孩子才會聽我的。

03 不卑不亢,說話有底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話,“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這麼說你都是為了讓你少走點彎路”,那麼,問題來了,年齡代表權威?年紀大的人說話就一定對嗎?

答案是否定的,但是,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年紀大、地位高的人,往往比較保守,不太接受別人的觀點,而他們又掌握著一定的話語權。面對不同意自己觀點或者方案的長輩,我們要不卑不亢,掌握一定的說話技巧,有底氣地懟回去。

1.找到長輩能聽進去的理由

不管是長輩還是領導,之所以聽不進去我們的理由,主要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比如,對待不婚不育這個問題上,父母擔心的是我們老來沒人照顧和陪伴,而年輕人主張“不將就”的生活態度,他們更看重人格,精神和經濟獨立。

能說服長輩的一個點是,我們要讓他們知道現在自己一個人過得很好,也有能力讓未來的自己過得好。這是最大的底氣。傳統觀念有“養兒防老”的說法,從某種程度上,養孩子是為了將來能用孩子,現在沒有孩子的話,我能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發展自己,我可以為自己儲備一筆養老金。更何況,社會在進步,以後的醫療、養老會更完善的。

2.找到對方感同身受的痛點

前兩年,弟弟辭掉剛穩定下來的工作出來創業,家裡的老父親是極力反對,他就盯著他眼皮底下那點風險,主觀認為創業不靠譜,或者說他不相信弟弟能創業成功。

弟弟扛住壓力,反覆強調他是輕量資本創業,拿回來的貨賣不出去,可以全部返回廠家,低風險,這兩三年在手機行業的摸爬滾打,他也掌握了一定的市場行情,手裡有人脈,有信心能做好。

弟弟不愧是一個銷售高手,從規避風險和市場行情兩個方面就把老父親說得服服帖帖。現在偶爾提起,父親也是說無論怎樣,也得支援弟弟創業。

3.給對方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最近天氣轉涼,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如果兒子這樣說,

“等會兒出門打車,我會等司機到了再下樓,不會在外面待太久。”

“我去的那個地方暖氣很足、人很多,穿多了不舒服。回來時也是離地鐵幾步路而已,凍不著。萬一要在外面走路,我就叫個專車直接門口到門口,您就放心吧。”

聽到如此完整的出門方案,媽媽即使再擔心,也說不出什麼來。

親愛的,你為什麼不能好好說話?我們常常把最好的樣子給了外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給了最親近的人。知乎上有人評論說這是一種很聰明的任性——我們潛意識裡知道對方愛自己。

親愛的,永遠不要試圖傷害你親近的人並以為這是對的。所有過度的行為都是對愛和親密關係的一種消費。只花不存,終有一天會面臨關係的破產。

記得《奇葩說》黃執中說過:“人生的困擾,說到底,十之八九,問題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說到底,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在溝通這件事情上,我們每個人必須要活到老學到老,並且還要練到老。”好好說話“體現了一個的素質和修養,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和友愛。親愛的,無論何時何地,請記得好好說話。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中國機長》進入影史前十,但我更愛劉偉強導演的另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