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很多導演都喜歡在電影裡夾帶一些“私貨”,一般我們稱之為影射或者隱喻。

不過,所謂“影射”和“隱喻”,並不一定都是貶義,有的影射是為了致敬,有的影射可能只是為了蹭個熱度什麼的。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電影,被影迷稱之為“一切細節都是有意為之”,諾蘭會在電影里布設無數的影射和隱喻,有的可能只是一個手勢,有的可能只是一句臺詞,或者是一個道具,最常用的則是角色的名字和人物設定。

諾蘭電影《信條》中的影射就極其多,骨灰級的諾蘭影迷估計能翻出上百個都不止,筆者沒那麼大的本事,因此本文只介紹《信條》中的五個比較明顯的影射。

一、劇院人質事件

《信條》一開頭,就是一段讓你喘不過氣的劇院人質事件,匪徒挾持了整個劇院裡的觀眾,看起來有上千人之多,而且手段還很殘暴。

解決人質的特警在行動中往劇院通風裝置中注入了一種不知名的氣體,影片中稱為“催眠瓦斯”,整個劇院中的人質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陷入了昏迷狀態。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觀眾都看出來了,這是在影射2002年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綁匪闖入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挾持了八百多名觀眾當人質,要挾俄羅斯政府從車臣撤軍。

10月27日,俄羅斯阿爾法小組和特警將祕密化學氣體匯入劇院大廳麻醉裡面的人,然後開始強攻,最後擊斃39名恐怖分子,解救了人質,但在解救過程中有129名人質死亡。

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俄羅斯阿爾法小組施放的祕密化學氣體並不是電影中說的催眠瓦斯,而是一種不知名的深度麻醉氣體。此外,人質並非是因為吸入氣體死亡,而是在被麻醉後造成的滑舌堵住了氣管窒息死亡。

諾蘭選擇這個事件,不清楚其動機,不過這次人質事件雖然沒有別斯蘭人質事件更震撼更出名,但當年也是在全世界電視直播好幾天的,曾經轟動一時。所以可能諾蘭在設計劇院這個橋段時自然而然會想到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還有,《信條》中的人質都是坐在椅子上陷入昏迷的,這種情況下被舌頭堵住氣管的發生概率就極低了,而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中,死於窒息的人質都是躺在地上的。

二、薩塔爾的身份

《信條》中的反派薩塔爾(也譯薩特),在片中的身份有這樣幾個標籤:

俄羅斯人,居住在英國,發跡史比較神祕,擁有一艘帶防空導彈的豪華遊艇,和妻子的關係緊張。

球迷朋友們看到薩塔爾的人設,第一反應是什麼?

這不是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嗎?英超豪門切爾西隊的老闆,被球迷們暱稱為“阿布”。

阿布拉莫維奇,俄羅斯人,目前主要居住在英國,一歲喪母三歲喪父,由叔叔養大的孤兒,在俄羅斯社會轉型期通過各種神祕手段攫取了鉅額財富。

他擁有一艘全世界排名第二的豪華遊艇“日蝕號”,上面裝備有德國造的防空導彈系統。而且,他和妻子伊蓮娜離婚了,為此付出了鉅額代價。

至於薩塔爾獲得的那些黃金,哦,阿布拉莫維奇曾經擔任過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的行政長官,那地方盛產黃金,曾有傳言他是看上了那裡的黃金才去俄羅斯的東北角任職的。

當然,我們在電影《信條》裡看不出諾蘭對阿布有什麼惡意,也許只是因為阿布太有名了,所以諾蘭在設計薩塔爾的人設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阿布。

三、波音飛機撞大樓

《信條》裡看起來最過癮的鏡頭,可能就是那架波音747貨機撞大樓。本來這個鏡頭諾蘭準備用模型拍攝,後來偶然發現了一些波音舊飛機,所以買來一架玩兒真的。

不過,在片中頗讓人玩味的是,波音飛機撞向的那座自由港倉庫,是一座五角形的建築。

9·11事件中,同樣是一架波音飛機,被劫持後直接撞向了美軍總部五角大樓,造成189人死亡。

片中也不只一次影射了911事件,尼爾的臺詞注意一下。

所以,諾蘭想說什麼?

四、“演算法”的隱藏地

在《信條》中,未來的女科學家發明了能讓地球時間整體逆轉的時間炸彈,她為了避免這個大殺器落入壞人之手,將其分成了九個零件,分別隱藏在過去世界的九個地方。

這個零件也就是片中所說的“演算法”,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這個女科學家(推測就是勞拉)明知道這玩意能整死地球為什麼還要發明它呢?

其實這就是未來的“核武器”。

為什麼地球上沒有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答案就是核武器的誕生,擁有核武器的大國之間達成了一種危險的平衡。因此才有了那個傳聞,奧本海默將原子彈的資料白送給前蘇聯。

女科學家發明時間炸彈的初衷就是維持和平,其作用和現在的核武器是一樣的。因此所謂“演算法”就是在影射核武器。

那麼,我們就容易理解了,女科學家為什麼將“演算法”分別藏在地球上的九個地方,確切說是九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為什麼是九個國家?這玩意不是五大流氓才有的東西嗎?

事實上九個國家就是合法擁核的美、中、俄、英、法再加上事實上擁核的印、巴、以、朝。

諾蘭在電影裡點出九個國家,同時將“演算法”定義為超級大殺器,實打實就是在隱喻核武器和擁核國家。九個國家躺槍也沒辦法,誰讓你們手裡有事實上的“演算法”呢。

所以,《信條》的劇情是科幻,骨子裡有反戰。

五、《信條》中那些名字

最後一個要說的是,《信條》中有幾個名字很特別:

反派男主:SATOR

贗品畫家:AREPO

影片名字:TENET

歌劇院名字:OPERA

自由港倉庫公司:ROTAS

這五個名字組合起來是什麼?首先,他們是一段迴文,也就是對稱文字,一共二十五個字母,以TENET中間的“N”為中心,兩邊的字母是對稱的。這和時間逆流的概念是一樣的。

其次,這五個字母並不是諾蘭自己想出來的,而是事實存在於歐洲很多地方的“SATOR方形”碑文,比如片中女主的兒子麥克斯吵著要去的地方龐貝,也有這塊石碑,而且這個神祕的碑文在歐洲被廣泛研究。

這五個單詞組合起來本身也是一段話,可以翻譯成:農神掌握著時間之輪的運轉。

其實,你可以說諾蘭是用片中的那些名字在隱喻“SATOR方形”碑文,也可以說“SATOR方形”碑文就是電影《信條》的創意來源。這本身也是“TENET”。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劉亦菲《花木蘭》未映就涼了?評分低至4.7,影帝黃渤評價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