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星期五言:如果你看完諾蘭的《信條》後一臉懵,再或者乾脆你中途睡過去了,千萬彆氣急敗壞,責任不在你!本人壓根就沒覺得諾蘭算的上是好萊塢式的好編劇。換句話說,他的強項並不是講故事!再退一步說,即便諾蘭是個好編劇,在我看來,要把如此一個複雜的“時間”概念講明白,那麼電影150分鐘的時長至少要翻倍。要知道,諾蘭他弟弟、弟媳婦在《西部世界》上用了整整10集600分鐘的時長,才勉強從“時間和空間”上繞了出來!

那麼,如此一部“難看”的電影,為什麼還能吸引本人呢?原因很簡單:這位導演總能在時間概念上冒出一些奇思妙想,進而把一些不可能的悖論打包成故事做成電影。你若把他當成個拿科學哲學拍電影的導演,那真沒什麼好說的,可你要把他當成個借電影展現時間概念搞實驗創作的理科男,那他還真能給你帶出點意外!他就像哲學界的薩特——誰都知道他的文筆又臭又囉嗦,可誰都追捧他的哲學觀點。

帶著以上觀念,我們再力圖對這部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信條》做了一番解讀,解讀分三部分:1、電影時間理論解讀2、電影結構解讀3、故事設計解讀

(注:本文有劇透,未看電影先閱讀會嚴重降低您的自我思考空間與樂趣)

一、電影時間理論解讀

本篇開始前先宣告,筆者不是物理學、哲學專家,拿不出什麼資料和公式來。但這不影響我們的解讀,原因很簡單,《信條》裡出現的時間概念,你幾乎都能從諾蘭過往的電影中找到。我們把他們分成四部分:

1.逆向理論。2.平行理論。3.穿越理論。再加上《信條》裡新出現的一個:4、鉗形理論。我們逐一來看——

1、逆向理論

這個逆向是時間上的逆向,等於說時間是倒著走的,舉個例子:A、B對打,先有A倒下,後有B給了A一記重拳。這在現實中不可能發生,但在電影裡就能做到,而且很簡單:就是把“先因後果”變成“先果後因”演罷了!

來看諾蘭2000年和他弟弟合作的《記憶碎片》:電影整個就是倒著演的——先演當下,再演前三分鐘發生的,再是更前三分鐘……電影就這樣演到事發原點結束。換句話說大家就明白了:此片是先演一個結果,再到前三分鐘找原因,同時再丟擲另一個結果,隨後到更早的三分鐘裡找原因。

如果你看懂了此片,便不難發現《信條》裡大量地使用了這種時間逆向(先果後因)概念,只不過它是區域性的,舉個典型例子:電影女一號上來就告訴男主說她在度假時看到一個女的從船上縱身跳入了水中,那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卻也是電影角色之後才會進行到的事情(先果後因)。

再舉一例:電影中反角(女主老公)上來是活著的,看完電影的人都知道他本試圖自殺和世界同歸於盡,結果他沒死,這就說明世界被拯救成功了(注意這個結果在先)。

導演怕大家看不懂,還專門借主角的一句臺詞告知觀眾:是不是我們都還活著,就證明我們成功了!

2、平行理論

這個平行是時間和空間的平行。它在科幻片、記錄片、科教片裡講的很多了。這在《星際穿越》裡也有重點闡釋。解釋起來很簡單:當我們坐在餐桌前吃一盤炒土豆絲時,可能還有另一個空間的我們同時坐在餐桌前吃一盤番茄炒雞蛋。這就是平行理論。

在《信條》電影中後段,遊輪上出現了兩個女主角,一個是帶著孩子坐快艇離開的女主,另一個是跳水游回船上陪老公的女主角;電影中段女主老公要挾男主一場戲,一組辦完事的人,一組還沒辦完事的人;電影結尾一個留在井下完成任務的藍隊尼爾,一個回到男主身邊的紅隊尼爾……這都是平行空間。

3、穿越理論

這點最好理解了,想想《終結者》之類電影就知道了:要麼回到未來,要麼回到過去。《信條》裡的穿越自然是家常便飯了,但它和通常穿越片不同之處在於,它穿越的時間很近,這就造成了一個視覺識別困難——穿越雙方長得太像了,你分不清先後!(要知道一般電影穿越動輒幾十年,長達幾百年,基本穿越後雙方面目差異很大,目不相識)。

這種穿越模式在好萊塢用的很普遍,對電影結構影響也大,待會再說。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通常穿越科幻片都會搞出個花裡胡哨的時間機器來幫助角色跨越時空,讓觀眾信以為真。咱諾蘭兄弟在此倒返璞歸真了,直接上機器貓的“隨意門”啦)

4、鉗形理論

這大概是諾蘭新發明的個詞彙,是他關於時間的新的科幻嘗試,同時也是電影最燒腦的部分(天吶,這哥們兒每天琢磨這些東西腦筋不得擰成麻花了)!

說實話,本人沒太看懂他說的“鉗形”原理,但這個原理在故事情節中起的作用是看懂了,籠統簡練的說就是:

現在、過去(藍隊)、將來(紅隊)分成三波人馬,一波鬧事的,一波完成任務的,再一波打掩護的。

你能想象到嗎,這四個時間理論被用到一部電影裡能成什麼樣!我們來看諾蘭是怎麼把它們分配到電影故事線框架中的。

二、電影結構解讀

我們把電影分成四部分——

它是電影開端一小時多點,這一部分是最老套的好萊塢動作片模式了,總結四個字就是:遊戲公關。來看——

男主先是發現那個逆向子彈是印度做的,進而跑到印度去攻關軍火商;攻下軍火商後得知源頭來自一個俄羅斯億萬富翁,進而又跑去英國攻富太太的關;為進一步接近富翁,他又去機場盜畫;盜完畫接近富翁後為拿到那個什麼鈽471(啊,本人化學不好,記不清)又去劫人家警車……

就這樣,一路打來一路找,過了一關又一關,一個小時就這麼過去了(另外一提,這樣重口味打鬥音效配樂,把本人耳膜都快震破了)。

注意,這一部分中出現了一些與後幾個部分重合的情節,作用另當別論,但至少在這一部分這些情節主要是為主要的“公關模式”服務的(一小部分的作用是設定懸念,為之後做伏筆)。

這一部分從男主劫警車後,出現那輛倒開的SUV,進而展開一場車戰開始,它是電影開始脫俗的地方,也是進入到諾蘭風格的時候(當然也是某些人的睡點、尿點、刷朋友圈點)。

沒錯,這個時候導演開始真正玩兒開他那些“時間遊戲”了!來看——

先是一波反角敵人躲在小屋裡等男主去劫車搶東西,然後反角們穿越到劫車現場搶東西,於此同時,未來搶東西未遂的反角又把男主抓到小屋裡,雙方隔空喊話(對此導演還弄出個逆向語言),再之後又蹦出一幫來自過去的人救了男主,之後男主又穿越回劫車現場搶東西……

啊,各位善良的讀者,你們蒙了嗎,我是蒙了!但沒關係,我們只要記住:這一部分導演在玩兒逆向理論,玩兒平行空間,玩兒穿越,就行了!

這部分截止於男主穿越後回到“現在”,也就是男主車翻起火,一睜眼醒來裹在錫紙裡,差點被凍死那個地方。

這一部分始於男主決定救中了逆向子彈的女主(Kat),為什麼這麼劃分,是因為這個時候電影正式開始 倒著走 之前一個小時的情節了。我們看到這一部分幾乎是把那場“機場盜畫”的戲又演了一遍,唯一不同的是,未來的男主替代了過去的男主(或者說穿著防護服的男主替代了沒穿防護服的男主)成了主角。

這部分從科學的角度說是時間逆向,但從電影的角度,說白了,就是對前面設定的懸念包袱做解惑(說實話,這點得佩服諾蘭的科幻、科學障眼法)。

救完女主角,就到了最終對決的階段了。通常好萊塢大片會讓這個最終對決發生在主角和大 Boss 兩個人身上,可《信條》就有點複雜了,它是兵分兩路:

一路是女主去拖住自己的老公,讓他不要自殺。

另一路是以男主為首的人去井下阻止那個什麼“演算法”。這些科學的專業術語以及理論知識筆者記不住也搞不清,但大家只需記住一點:這兩撥人都是去拯救全人類的,就行了。

這部分的兩路人馬本來對觀眾應該是清晰可見的,眼發矇的人往往是被那些什麼藍隊、紅隊、過去、現在、鉗形、逆向給搞暈了,沒辦法,導演一輩子就喜歡玩這個時間遊戲。

如果非得在這四部分裡再塞進一部分的話,那就是第一部分之前的開端戲了(劇院槍戰戲),這是所有好萊塢動作大片都不可或缺的開端吸眼球部分,5到10分鐘,不在話下。

三、故事設計解讀與電影評價

好啦,說到此,我們再來評評諾蘭這部《信條》。當然我們的評價是從電影故事角度來談的。(我想沒幾個人是抱著“時間理論”這個科研專案去電影院看電影的吧,也沒幾個人是研究時間哲學的專家吧!)

而從講故事的角度,個人認為,《信條》這部電影是不成功的,原因有三:

首先,牽涉如此大量物理學、哲學以及悖論的電影,被壓縮成150分鐘,對普通觀眾能不混亂嗎,能不燒腦嗎,能不催眠嗎。即便它被轉化成具象的故事情節以及直觀的視覺特效,那也得做出大量的伏筆與鋪墊,那需要時間。(《銀翼殺手2049》甚至在電影上映前做出三部短片來對電影進行補充說明,這片姑且還沒那些複雜的科學理論)

其次,我總認為諾蘭在電影中表現出的智商與情商是失衡的,這種失衡導致了很多情節上的滑稽以及邏輯上的不嚴謹,比如說男主為去印度見軍火商一面,又是彈射又是趴房子又是笨豬跳跳樓的,結果呢,之後的戲份告訴我們,這本是散著步走著路就能跟軍火商搞定的事兒;比如說女主這種富太太、高智商女,竟是怕賣給丈夫假畫,被丈夫報警被警察叔叔抓,而常年受丈夫要挾凌辱;

再比如說男主都說了辦事情不想弄出太大動靜,結果為去機場偷一幅畫是又炸飛機又拋金磚又毀房子的(結果還沒搞到畫)……

類似這種高智商低情商的細節在電影裡隨處可見。這些東西滑不滑稽先不說,重要的是它讓故事的戲劇張力顯得鬆散,讓各個小段落上的故事情節之間邏輯關聯性顯得不那麼嚴謹,它對觀眾的一個直接影響便是讓其走神,前後段落脫節。

再次,智商與情商的失衡導致了動作戲與感情戲的失衡,整場戲看下來,你會發現這部電影幾乎沒有你喘息的時間,你的眼睛始終是被快速的剪輯和快速的攝像機運動牽制著,你的聽覺幾乎是被那些強烈的動作、槍戰、爆炸音效包圍著,如此,兩個半小時下來,你的視覺和聽覺能不疲勞嗎!(這裡面應該也有導演捨棄情戲,壓縮時間的考量,畢竟150分鐘對正常商業電影來說也不短了。)

再再次,諾蘭玩夠了時間遊戲,它終歸還是會迴歸到維護世界和平、信條、愛這類大俗的美式主題上,他不像塔可夫斯基、庫布裡克那類導演,借科幻概念和故事去引申哲學,更不會像特瑞·吉列姆那種個性導演去把電影結局做成開放諷刺式。

不過,喜歡諾蘭也好,不喜歡也罷,美國電影導演的風格終歸是相對多元化的,好萊塢能容忍一個在動作片裡又哭又鬧的文科生李安,就更能容忍一個借電影玩時間遊戲的理科男諾蘭。

重要的是,我們喜歡它,便能說出它的優點,不喜歡他,便能點出他的不足,這才對我們有意義,不是嗎?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性感女神又演了一部姬片,挑戰戀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