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電影《八佰》的上映引發網友熱議,對於這部有爭議的“戰爭片”,大家的評論似乎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讚賞者認為這部電影製作精細,又有家國情懷,而批評者則認為這部電影許多地方違背真實歷史,甚至為了煽情而刻意篡改歷史。那麼歷史上真正的“八佰”是怎樣一個故事?現在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937年。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正式拉開序幕,在日本艦隊、飛機和源源不斷的增援部隊猛攻下,國民部隊最終放棄了上海,於10月26日下令後撤到蘇州河以南區域,而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之戰”正是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場戰鬥。只是這場戰鬥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當時正值11月初準備召開九國公約國際會議之際,為了向歐美展現中國軍人與日本侵略者慘烈搏鬥的景象,同時博得西方國家的同情和支援,蔣當局命令留下少許兵力堅守蘇州河北。在此情況下,88師524團副團長謝晉元帶領一個營大約420多號人退守四行倉庫,選擇此地的原因也是極為特殊的,除了四行倉庫本身易守難攻外,就是為了讓僅有一河之隔的租界看看中國軍人為抵抗侵略者固守家園的犧牲精神以及日本侵略者的慘無人道。另外,為了能夠多撐一會兒,謝晉元將軍對外號稱自己這邊共有800人。這便是電影《八佰》講述的故事所處的時代背景。那麼這場在電影裡被描述得十分慘烈的戰鬥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日本海軍陸戰隊對此事曾有簡略的記錄,檔案中記載說日軍在27日凌晨4點30分左右開始向閘北進攻,先後佔領鐵路管理局和中央造幣廠,到27日夜間日軍將四行倉庫周圍建築全部佔領,使得四行倉庫徹底孤立無援。但是在日軍的記載中卻並沒有28-31日的攻擊記錄,直到31日凌晨才開始對四行倉庫進行炮擊,然而在凌晨兩點多後日軍便完全佔領了四行倉庫。

雖然對日軍記載的檔案我們抱有懷疑態度,但是從中方親歷者記錄(四行倉庫第一營營長楊瑞符日記)中我們發現和日軍記載的基本吻合。而且從其他可靠訊息來看,日軍攻打四行倉庫的兵力遠非主力軍隊,只有下轄的一支海軍陸戰隊,並且雙方均未使用重武器。至於電影中最為煽情的“送國旗”那一段,楊慧敏同志在自己的《自述》中明確說了,當時她身負國旗前往垃圾橋附近,被一名英國士兵阻止,在多番辯論後,終於得到許可,在歷經兩小時左右的路途後,楊慧敏同志終於將國旗送到了四行倉庫,獻給了謝團副和楊營長。

在固守戰進行到第四天後,蔣當局迫於英方施壓,將“八佰”士兵撤退,當然,此時的420餘名士兵能夠撤下來的只有390餘人,在將傷員轉移到醫院後,剩下的350餘人被英軍繳械,困於孤營。

至於後面的故事大家想必也知道了——謝晉元將軍被叛徒打死。隨後珍珠港事件爆發,日軍向英國宣戰並攻入英租界,將剩餘將士抓了罰為苦役。直到抗戰結束,這些歷經坎坷的中國軍人才得以被解救,然而最終“八佰”勇士也只剩不到150人。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李雪琴北大多少分 詳細個人資料曝光她是怎麼火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