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作為院線重啟後首部中中國產大片,《八佰》不負眾望。自8月21日上映以來累計票房已破8億,討論度與話題性持續上升。觀眾看過之後紛紛表示被影片中的人物感動的熱淚盈眶,鄭愷飾演的陳樹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自他出場以後眼淚基本沒停過。

改編自真實歷史 小人物式英雄令人動容

電影《八佰》改編於真實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保衛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進入尾聲,國軍撤離上海,由88師524團團副所帶領的“八百壯士”奉命死守上海,在四行倉庫孤軍奮戰了四天四夜的的壯烈事蹟。《八佰》描繪了形形色色的戰士形象,影片中沒有英勇無敵的神兵,但小人物在戰爭中呈現的掙扎與選擇反而更令人動容。影片極具看點,在還原史實的前提下進一步的實現了觀眾共情。鄭愷飾演的陳樹生作為真實歷史人物被搬上大熒幕,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這位21歲選擇“捨生取義”的英雄的英勇與悲壯。

角色刻畫感人肺腑 鄭愷縱身一躍引爆淚點

電影《八佰》可以說是眾星雲集,但作為一部表現戰爭群像的電影,第一個淚點是來自鄭愷飾演的陳樹生。這是個只有短短兩分鐘鏡頭的小人物,卻成為了電影中最深刻的一個記憶點。

當一波又一波的敵人組成鋼板陣強攻時,鄭愷飾演的88師524團一營二連二排四班副班長陳樹生挺身而出,將寫有“捨生取義,兒所願也”的血書留給戰友後,身負手榴彈毅然決然的跳入鋼板陣中,從內部爆破了敵人的隊伍。在他之後,戰士們效仿他一個接一個的喊出自己的名字,然後決絕的跳下自爆。影片中蘇州河另一岸的平民被震撼了,觀眾也被震撼了。可以說陳樹生的犧牲是電影《八佰》的一個節點,殘酷戰爭的幕布從這裡被揭開。

鄭愷飾演的陳樹生是英雄,但成為英雄之前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陳樹生留下的除了承包觀眾淚點的那句“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還有中國男兒的血性與傲骨。這是角色的成功,也是作為演員的鄭愷的成功。

電影《八佰》的突破不僅僅在於恢弘的戰爭場面,更多的還是對人性的展示。無論是逃兵的畏戰逃避還是陳樹生(鄭愷飾)的視死如歸,其實都是常態的人間真實。正是因為這些複雜而鮮活的角色,這些普通人面對殘酷戰爭的掙扎與痛苦,才得以重塑了那段遙遠且模糊不清的歷史,將那些年的血與淚通過影片又一次傳遞給了觀眾。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美背殺 | 不經意的撩最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