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文|小福 編輯|樸芳

距離《八佰》正式公映還有三天。

8月14日,該片憑藉僅有3.5%排片佔比的點映場次拿下1434萬票房成績。豆瓣開分8.3,貓眼、淘票票評分均達到9.4,網路口碑一片向好。

截至目前,《八佰》預售總票房已經破億。超高的點映熱度,讓這部影片早早鎖定了本週票房冠軍。

這一邊,是居高不下的映前熱度。另一邊,關於《八佰》的各式傳言也是層出不窮。

在此之中,《八佰》創新發行模式之爭議,無疑是在業內群體中探討聲量最高的一個話題。

近日,有個別影院和從業者就此事發表了抵制文章。在相關稿件中,我們看到了“500萬以下20萬保底”、“4200家影院需要買斷”等言論。那麼《八佰》的發行策略,真的有如此嚴苛嗎?

在上週我們釋出的文章中(回顧:詳解《八佰》“買斷式”發行),已經對這部影片的創新發行模式進行了剖析。今天,針對這些傳言,我們不如再來認真探究一番。

小影院無緣《八佰》?

“年票房在200萬-500萬的影院需要花20萬元來買斷放映。200萬元票房以下的影院,則會直接失去放映資格。”在一篇抵制《八佰》發行模式的文章中,一位從業者道。

無獨有偶,在另一篇文章中,作者給出了這樣的資料:“據統計,2019年度全國票房在200萬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

按照上述兩種說法,意味著全國有很大一部分小影院都無法順利放映《八佰》。

為此,我們又仔細研究了一遍片方通知的最新分賬規則,得到了不太一樣的解讀。

首先,非常明顯的是,片方從未說過“500萬以下影院要20萬保底”類似言論。在正式上映階段,所有在過去幾年沒有偷漏票房等各類違規記錄的正規經營影院都能夠正常進行放映。

對於年票房不足200萬的部分影院,則需按照上年實際票房的核定保底金額進行保底分賬。具體情況根據各影院營收而定,並無20萬保底一說。

至於所謂的2019年度全國票房在200萬元以下的影城有4200多家,我們可以很容易查到這個資料的錯誤。根據最新公開資料,目前全國影院的復工率約為75%,在已開業影院中2019年票房200萬以下的不足2500家,遠低於傳言數字。

粗略計算一下保底政策便不難發現,《八佰》要求部分影院預交的保底費用並非“獅子大張口”。總體來看,這樣的發行模式還在市場的合理範圍之內。

而《八佰》特殊的發行模式真正在應對的,其實是過去3年間有偷漏票房行為的數百家電影院。

自《電影產業促進法》頒佈以來,國家電影局每年都會不定期點名公示偷漏票房行為的影院名單。今年1月,電影局點名去年拖欠票款超過10萬元的471家影院,若不及時補齊票款,將無法放映所有的春節檔電影。此次《八佰》,同樣表態將這部分影院拒之門外。

除此以外,據我們從多方了解到,一些通過票務資料平臺和專資辦平臺進行資料比對,發現數據差異過大的影院,也會進入無權放映《八佰》的名單之中。

還有一小部分影院,則由於經營不規範而無權放映《八佰》。這類影院大多已經處於瀕臨倒閉的狀態,根本無力復工,試圖借《八佰》而吸收會員、實現盈收後關門跑路。

總體來看,此次的保底分賬發行模式對於大部分正規經營影院而言並不會產生太大幹擾。而對於少數合法經營但深受疫情衝擊的小影院,片方也給出了以正規渠道與片方積極溝通,尋找合理解決方案的態度。可見,這樣的發行模式並非一些人理解的“一刀切”。

為什麼制定了這樣的發行策略?

其實不難理解《八佰》片方會如此針對偷漏票房現象,這已經是中國電影市場久治不愈的“頑疾”。

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國影院數量達到12408家。另據拓普資料,2019年產生場次的11469家影院中,全年票房不足500萬票房的影城數量佔比63.79%。

近年來,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跨界進入電影市場。在不斷攀升的影院數量背後,卻是日益嚴重的市場泡沫。

事實上,除了少部分能夠穩定盈利的票倉城市影院,很大部分影院都面臨著經營難題。特別是對於三四線城市乃至鄉鎮地區的小影院而言,可能每年的大部分營收都來自春節檔、國慶檔這樣的大檔期。

同時,鑑於國內長期以來的院線制度,決定了影院的規模、設施、服務的參差不齊,很多影院都缺乏專業、規範的經營制度。因此,一部分從業者便想出了五花八門的違規手段來增加營收。

像三線及以下城市這類相對監管較鬆的地區,一直以來都是偷漏票房的重災區。如何偷?簡單來說,就是將電影票的營收直接扣留,不按照正常分賬方式進行分成。

在從前的文章中,我們曾詳細介紹過一些偷漏票房的手段:

1、手寫電影票,這樣可以把票房截流,從而不計入總票房。(當然不排除偶爾有系統裝置故障的問題)

2、惡意退票,電影快開始播的時候,影院在系統人為退票,造成實際播放,但是總票房顯示未播放的目的,從而私吞票房。

3、交叉票,比如同時上映A B兩部影片,購買A票,人為列印B票,再手寫修正。

4、雙系統票,一個用來實時出票,一個用來上報,達到少報的目的。

5、低於票價出票,例如交50,出35的票。

6、直接修改售票系統的資料。

7、和爆米花飲料等賣品捆綁在一起的結構票。

早在2017年中國娛樂產業年會上,博納影業集團Quattroporte於冬就曾痛批影院偷票房的惡劣行徑:“我個人認為,今年中國電影票房已經早就過了500億,有至少20%(票房)沒有統計上來,影院偷票房才是中國電影的黑洞。”

表面來看,這不過是小影城為增加有限營收而玩的小把戲,但長期以來,這樣的違規操作不僅侵害了片方利益,也已經嚴重威脅到行業的良性運轉,嚴重擾亂了電影市場秩序。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們看來,此次《八佰》所採用的策略,也是在疫情導致整個電影行業發展受阻的情況下而施行的特殊手段。這樣的方式可以視作片方在特殊時間節點的一種自保,但絕非是在影院危難之際的“趁人之危”。

自然,這種創新的發行模式也遠不像網上一些人所謂的“華誼發行策略的制定旨在快速回籠資金”。

對於這部投資體量巨大的鴻篇鉅製來說,選擇在影院尚未全部復工、上座率僅能達到50%的時間上映已經是最大的挑戰。

保底發行模式中所述的保證金,儘管會讓片方華誼在《八佰》上映前快速回籠一小部分資金,但對於這樣一部大體量專案而言,這些保底費說一句杯水車薪不為過。在這場豪賭之中,揹負最大壓力的一直都是片方本身。

保底分賬發行的背後含義

所以話又說回來了,《八佰》和華誼這樣做,究竟在圖什麼?

在影片首映禮上,《八佰》總製片人樑靜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她表示,影院剛剛復工,行業期待著一部重量級的華語作品站出來,“希望我們殺在前面,能為中國電影重新燃起信心。”

行業復甦,不僅是掛在嘴上說說就能夠達成的,只有頭部專案真正站出來了,才能夠讓電影市場活起來。

《八佰》片方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這部影片,專案自身的營收固然重要,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迅速提振行業信心。《八佰》定檔8月21日的選擇,已經足以證明片方與眾多影院共存亡的心。

而長遠來看,《八佰》片方整治偷漏瞞報票房行為的決心,也有利於未來更多片方和有關部門來解決市場上的違規行為,規範市場,保護電影產業鏈。

據悉,為了規避偷漏票房行為,除了點映階段採取的分階段金鑰和保底分賬發行模式外,此次《八佰》的發行部門還專門成立了市場監察小組。

(我們從了解內情的人處得知,華誼此次的監察措施非常嚴格)

對於《八佰》片方而言,他們是在竭力的維護自身利益,而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這樣的方式又何嘗不是在維護行業的公平。

犀牛君相信,未來一定會有對於大部分影院而言更加“溫和”的方式去規避這些違規現象。但眼下來看,作為影院復工後上映的首部中中國產大片的片方,華誼勇於第一個站出來,也勇於第一個做出改變,僅從這個層面看就已經是非常有擔當的表現了。

根據相關資料,在《八佰》的強力刺激下,復工影院已經從8月13日的8300家漲到了8月16日的8600家。期待在影片正式上映後,還能為我們帶來更大驚喜。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表面夫妻:蔣雯麗和顧長衛早已經貌合神離,卻為了利益堅持不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