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0年,娛樂圈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最火爆的明星竟然是幾個月不營業的肖戰。還有一個更怪的現象,粉絲要了解偶像資訊,竟然是從“黑粉”處獲得。

亂象叢生的娛樂圈,背後是利益與人性的博弈。近日,官方媒體屢次發聲,痛批娛樂圈的“黑色產業鏈”,以詆譭他人獲取流量,以操控網友謀取利益。所謂流量,實則就是金錢。

網友每一次的閱讀與點贊,每一次的評論與關注,在無形中都給他們帶來了利益,有爆料稱,微博一些所謂的大V,依靠流量月入10萬不是夢。這便是營銷號產生的根本原因,也是網路亂象叢生的底層原因。

從227到現在已經5個月了,肖戰看似被迫暫停營業了,但是支援他的人卻有增無減,這是何故?

01 官方與長輩支援肖戰

所謂的陰謀陽謀,騙騙無知小孩或許可以,但是要騙過頭腦清醒的官方和大齡長輩,難上加難。

一方面,他們並不關注網路上的流言蜚語,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去看那些無中生有的言論,自然被洗腦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另一方面,他們踏遍千山萬水,嚐遍人間冷暖,這種雕蟲小技,實在不堪一擊。

一位老爺爺,親筆寫下安慰之言,以表明自己的態度:“肖戰,你要堅定、肯定,相信自己。不用講以前和未來,只要過好今天。不活在別人嘴裡,也不活在別人眼裡。”

《半月談》更是直接點出了“黑公關”的祕密:“這種擅長操控輿論、綁架民意的職業化黑手,越來越多地通過網路製造假輿情,綁架真民意,達到抹黑競爭對手、抹黑名人及特定群體的目的,以替僱傭者佔據競爭優勢,實現商業獲利。”

可悲的是,《半月談》這樣的官媒屢次發文後,反而遭到了大量攻擊,反對網暴者切身經歷了一次網暴。如果我們對官媒都失去了敬重,那麼,網路世界便危險了。

02 歷時5個月,卻找不出肖戰的重大錯處

不是所有人都經得起深挖,或者說,大部分人都經不起深挖。如果將所有目光放在一個人身上,無限地放大他的言論和所作所為,多多少少都能找出他的錯處。可肖戰活成了一個例外。

歷時5個月,從出道前的大學生活,到剛出道時的選秀轉折,再到踏進熒屏後的肖戰,跟他合作過的人不計其數,卻始終不見一人出來爆料。他們努力這麼久,卻始終抓不到實質性的錯誤。

於是,他們改變戰略,將目光放在肖戰的粉絲和肖戰的貓身上。肖戰粉絲基數如此龐大,要找出一兩句不當言論自是易如反掌,接著便將這幾句言論大肆渲染,讓網友誤解為這是肖戰粉絲群體的群像。

如果實在找不到也不要緊,還有第二招:強行將不當言論發言人歸結於肖戰粉絲,反正無人能證明網路背後的那個人究竟是誰,她又心向何人。

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很大的悖論:當你要證明一個人有錯時,你應該拿出十足的證據,證明對方的確是錯的,而不是假定對方有錯,讓對方拿出自己無罪的證據。

簡單來說,如果要證明肖戰有錯,應該直接甩出他犯錯的證據,而不是不停地催促他自證清白。如果要證明肖戰粉絲有錯,也同樣需要給出直接證據證明對方的確是肖戰粉絲,而不是讓對方來證偽。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有人指責你與他人有染,應該是拿出鐵證方可說出這種話,而不是說:“我懷疑你與隔壁老王有染,請你自證清白。”

肖戰的人生經歷,看似驚心動魄,實則很是簡單。他像普通人一樣,努力考大學,念本科,畢業後選擇自己專業相關的設計行業,過著大部分設計師正在過的日子。如果不是因為被推薦去參加選秀,或許他現在還是一名設計師,拿著20萬的設計稿,或許已經結婚生子,過著平凡的小日子。

03 路人維護肖戰,實則是在維護自己的三觀

說肖戰是“頂流”,實在是太抬舉他了。娛樂圈向來如此,某部劇成為爆款時,相應的主演會短暫地成為討論度最高的人。但是三五個月後,劇的熱度下去,演員的熱度自然也會下降。娛樂圈哪有什麼常青樹,大部分追星女孩也是“短暫地愛一下”那個演員罷了。追一部劇,換一個“老公”,那是再正常不過。

可是肖戰卻再次成為了例外。《陳情令》已經播出一年了,曾經的“夏日限定”,硬生生地被逼成了“來日方長”,大家守護著肖戰,也守護著自己的三觀。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提問:你為什麼要支援肖戰?

網友回答:如果肖戰被打倒,我會恨這個世界。

為了維護心中的善良,為了守住社會的底線,很多大齡媽媽粉脫穎而出,她們本不追星、不打榜,她們有自己的生活,本不參與娛樂圈這些事。但是227事件,傷害了孩子的心智,當一個學生能在課堂上喊出“肖戰必糊”的口號時,這意味著我們的孩子真的受到了荼毒。

這時候如果無人站出來,如果所有人選擇隔岸觀火,那麼最終受害的就不再是娛樂圈的明星而已了,而是我們的三觀、我們的世界。

我聽過肖戰粉絲說出的最“狠毒”的詛咒便是:“如果誰不聽話,跟黑粉糾纏,誰就嫁給227。”

這裡面有多少辛酸,又有多少善良?兩個媽媽爭孩子,最先放手的一定是親生母親,因為她怕孩子受到一丁點的傷害。因為心裡有了軟肋,所以才會有所顧忌,才會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在口水戰中,這麼多人支援肖戰,卻永遠處於下風,因為這場“戰役”從來就是不公平的,真正在意肖戰的人不敢加入“戰爭”,只能忍氣吞聲。所以我們看到了“處處黑”的假象,我們看到了滿屏的詆譭,卻無人去反駁。

“恨人有,笑人無”成為了某些人的心理常態,當他們看到過於美好的東西時,總想將它毀滅,哪怕這種毀滅並不能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至少也能獲得摧毀的快感。如果眾人都是這種心態,則危矣。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十一年的鋒菲戀,最終卻輸給了金錢,果然現實總歸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