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戰火紛飛的時代背景下,血肉橫飛的殘酷結果。電影用另外一種方式,再現這些冷漠無情的時候。可是冰冷的戰爭中,也有些許溫暖留下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到戰火蔓延的歲月,重溫那些曾經戳到過你內心深處的動人時刻。

上映於1998年,瑞恩是家裡最後的戰爭倖存者。美國電影一直都是表現的個人主義,在拯救大兵瑞恩這部電影中。把小愛變成了大愛,瑞恩是國家的戰士,也是媽媽的孩子。當戰爭的領導者掛下電話那一刻,派小分隊拯救這個戰士。那一刻,戰爭不再是本片的唯一主題。犧牲其他人的生命,去拯救另外一個人是否值得?那份信件中述說著:親愛的瑞恩太太,這是您的兒子,他安然無恙。在戰爭這個殘酷、冷血的環境中,拯救瑞恩是民族大義和人性光輝的揮灑。

辛德勒的名單

斯皮爾伯格離開學校33年提交的畢業作品,猶太人慘遭大清洗的那個早晨,辛德勒在山頂上目睹了納粹的殘酷暴行,在全片黑白的基調下,伴著悲傷的童謠,遊蕩在人間地獄的小女孩那一抹暗紅色讓人觸目驚心,之後小女孩再次出現時,她已是運屍車上的一具冰冷屍體,斯皮爾伯格用這樣一種鏡頭語言撕開了他心中永遠不能癒合的傷疤,也擊碎了觀眾的心。

血戰鋼鋸嶺

只有子彈橫飛才是真正的戰爭嗎?醫療兵是戰爭中最不起眼的兵種之一,他們奔跑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中。不放棄每個人僅有的生命希望,安德魯·加菲爾德居然在演《超凡蜘蛛俠》之前還有這麼驚豔的作品,奶媽拯救全場。也許曾經不被理解,生命的意義一直存在。既然上了戰場,無論什麼兵種。都要對生命負責,有人奮力向前拼殺,就有人全力拯救。

美麗人生

可別被這個片名誤導了,本片採用喜劇的方式表現拍攝戰爭片,可不是《虎口脫險》中的調侃,而是真實的死亡集中營,難怪斯皮爾伯格會在奧斯卡典禮中為本片頒獎時憤然離席。但話又說回來,能讓人笑著笑著突然痛苦也是本領。猶太青年圭多在集中營中告訴兒子,所有的表象只不過是一場遊戲,當他走向刑場的時候,他仍然在堅持,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槍聲響起,生命終結,換來兒子與妻子終於被釋放,兒子歡呼道:我們贏了,卻再也看不到父親的笑臉。人生終究是美麗的,哪怕是在戰爭中也會綻放中燦爛的曙光。

硫磺島來信

在這個孤獨的小島上,將士們留給家人最後的一點東西就是那些寫給家人最後的訣別信,這些沒有寄出的信寄託著他們的希望……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慄林忠道重傷之際,回憶起給家人寫的那封信,他最終自殺,用的是自己心愛的手槍,西鄉揮動鏟子發瘋一樣撲向搶走粟林手槍的美國大兵。在《硫磺島來信》中,伊斯特伍德同樣用另一視角來審視這場戰爭,無論是戰爭的哪一方,都寄託了對家人的思念,都希望早日結束這該死的戰爭。

全金屬外殼

《全金屬外殼》又是一部反映越戰的優秀電影,本片通過新兵訓練的過程刻畫了非理性的殺人狂熱如何摧殘人的心靈,將這群新兵蛋子訓練成冷血的戰爭機器,隨後在真正的戰場上,生命的價值已經毫無意義,每個人都是一顆全金屬外殼的子彈。但戰場上的一切卻讓這些戰爭機器陷入深刻的矛盾中。本片反映了主人公小丑的內心變化,從麻木不仁到人性復甦。當一群美國兵突出重圍找到向他們開槍的狙擊手時,卻赫然發現那是個年輕的越南姑娘。在這一刻,泯滅的人性突然又回到了他們的身上,在姑娘苦苦求死的苦苦哀求下,本片的主人公,戰地記者小丑舉槍結束了這個可憐的生命。影壇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用這種極具諷刺意味的表現出不遺餘力的反戰態度。

英國病人

和平年代的人可以同時擁有許多名字,也可以選擇沒有。莎士比亞說:“我們叫做玫瑰的這一種花,要是換了別的名字,它的香味還是同樣的芬芳。”然而一旦戰爭爆發,一個人的姓名開始變得至關重要。名字顯示了他的家族,國籍,地位和信仰。政府用名字用來記錄每一個人的出生和死亡。國家的名字一再被提起,同一塊土地因不同的名字而築起了高牆。1939年9月,德國閃襲波蘭。從那一天開始,“你叫什麼?”變成了一個關乎存亡的問題。

一戰爆發,在蒙大拿鄉野長大的三兄弟,抱著各自的心事踏上了歐洲戰場,三弟薩繆爾獨自奔上了前線,橫死在敵人的重機槍下。哥哥崔斯坦抱著弟弟,第一次流下了眼淚,最終他用印第安人的方式祭奠兄弟——用刀挖出了他的心臟,帶回故土。也許如此的情節早已成了好萊塢電影的俗套,但在大師詹姆斯·霍納的配樂下,手足的生離死別令人為之動容。

拆彈部隊

這是一部記錄風格的戰爭電影。三位拆彈小組的成員,主角威廉姆斯是那種典型美國個人英雄主義的代表人物,將自己置身於一個想象中的烏托邦世界,自己則是那個救世主。然而現實的世界是不會出現常勝將軍,也有不會存在永遠的勝利,戰友們的傷亡,拆彈任務的失敗,平民的無辜喪命讓這位英雄人物的異國之旅充滿五味雜陳。電影最後的一個拆彈任務中,面對苦苦哀求的人體炸彈,威廉姆斯卻力所不及,爆炸的氣浪把他掀翻在地,透過厚重的拆彈服他看到:天空是那樣的明朗,飛翔的風箏是那樣的自由,但腳下的這片土地卻被鮮血所浸透,美國英雄的夢想正式破滅。女導演凱瑟琳·畢格羅用她寫實的鏡頭控訴了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征服了觀眾,也征服了奧斯卡,包括她的前夫。

“No One Leave behind”,這是電影中的經典臺詞,也是無數美軍戰鬥信條。但是在摩加迪沙行動中,這句話卻與先前作戰計劃都變成紙上談兵。15個小時的激戰,戰友們一個個倒下,有的屍體被拖上街頭遊行,史密斯經過了一晚上的掙扎之後依然逃不出死神的召喚。當他死去之時,這句“不放棄任何人”的信條是如此憂鬱。雖然艾佛斯曼上士與桑德斯士官長的小隊最終成功突圍,但在裝甲車滿員的情況下,他們不得不徒步跑回營地。是的,他們成功回營精疲力竭,留下的只有那回蕩在摩加迪沙上空的無主之魂。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我們和我們的祖國,軍嫂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