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2020年6月10日,擔負艱鉅使命的4名宇航員作為人類先行者,首次登陸了那顆紅色星球——火星。

他們要在此開展為期一年的探測計劃,計劃卻並未順利進行,6個月之後,一場突如其來的火星風暴襲來,四人至此與地球失聯,生死未卜。

於是,另一個4人小組的救援隊即將前往火星,開展一場救援計劃。

這可不是什麼洋蔥新聞或是預言故事,而是20年前一部經典科幻片[火星任務]的電影情節。

由德·帕爾瑪導演、誕生在世紀之交的[火星任務](2000),是一部被忽略和遺忘的經典。

提及火星電影,觀眾顯然更熟悉雷德利·斯科特導演、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2015)。

一個被困在紅色星球的“魯濱遜”,兢兢業業種土豆,靠在火星“當農民”在風雨飄搖中獨自存活下來。

[火星救援]

有趣的是,[火星任務]主線同樣也是一個救援任務,而其中四人組倖存下來的小黑哥,同樣也是在火星靠種植作物活下來。

而電影中還有一段四人救援小組,在救援路上出事故的情節,和2013年的[地心引力]又像了個七七八八。

難怪有人調侃說,[火星任務]的真正牛B之處在於“節選5分鐘的劇情拍了部[地心引力],再節選15分鐘的劇情拍了部[火星救援]”。

嘖,這話還是少說了的,還有節選10分鐘的劇情拍了部[普羅米修斯]呢。

周星馳電影中有句經典臺詞說“地球太危險,你還是回火星去吧!”有一部關於兩性關係的書名叫《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1912年的經典科幻小說《火星公主》幻想了地球老兵上火星拯救異族公主、為火星人民戰鬥的故事;[全面回憶]用一場幻夢,拯救了無數在火星被殖民的底層勞動者。

1912年就有科幻小說想象火星故事

火星上究竟有什麼?是美麗詭異的火星公主?還是神祕的山間風暴?外星生命的幽靈?或是等待破解的上古文明?

從100年前的科幻小說,到近些年的電影[火星任務]和[火星救援],人們對火星始終有著一種獨特的情結。

也是。火星幾乎是和地球最相近的星球之一,它們有著相似的自轉週期、晝夜交替、季節更迭,它有大氣、有河流沖刷留下的痕跡。況且,它離地球並不遙遠。

羅馬神話中叫火星做“戰神”,而中國古代記載它為“熒惑”。可以說,這顆紅色星球,幾乎成為了人類對外星想象的最浪漫集合。

1976年,美國NASA的“海盜1號”火星探測器拍攝到了一張令人驚異的照片:火星上竟然有一張“人臉”!

這一發現,立即震驚了全世界,當時,幾乎所有的報紙和雜誌都刊登了這張照片。不過,隨後的官方解釋說,這是一個巧合,只是一個普通山丘,因為光線和視角原因,形成的“大自然傑作”。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人們對火星和星外文明的想象。關於“人臉”是恢弘古文明遺蹟的假說開始盛行。

電影可是造夢的終極藝術。

這張“人臉”也成為[火星任務]中最盛大的夢。它是最重要的劇情轉折點,以了不起的想象力給“人臉像”賦予了讓人折服的巨大寓意。

電影開始於即將首次登陸火星的幾個宇航員的一次聚會。

幾個主要角色吉姆、盧克、伍迪悉數出場,大家談論著明日就要上天,處處透著激動人心。

有小子正在拿火星計劃泡妞:「計劃花6個月到火星,待上一年,再花6個月回來。總之這是我在地球的最後一夜,我要跟你擁有一段珍貴回憶。」

有人正在和小兒子告別:「別難過,我會把畫本帶上火星,在遙遠的地方和你一起閱讀。」

我們的第一男主吉姆卻在懷念死去的妻子。原來,火星計劃原本是要由吉姆和他的妻子瑪姬負責的,因為妻子的病逝,吉姆選擇了退出專案。

他為此訓練了12年,而今卻要看著別人前去實現夢想。

之後,盧克代替了吉姆成為了指揮官,帶著另外三個宇航員成功登陸火星。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這顆紅色星球,可謂是一場完全未知的探索之旅。

僅僅6個月後,在火星上的四人出事了。

四個宇航員在日常探索任務中,發現了一座神祕的穹形建築。在將資訊傳送回指揮中心後,他們開始用雷達掃描建築,卻發現整個建築下面都是金屬。

困惑還未解開,意外就在這時發生了。

山洪地震一般,火星的紅土被風暴捲起,在建築周圍形成了巨大的漩渦包圍圈,紅土咆哮,發出野獸般的叫聲,嘶吼著將幾個宇航員悉數吞沒。

盧克成為死裡逃生的唯一倖存者。他將被攻擊的訊息傳送回到地球后,與地球失聯。

這之後,就是救援小組的戲份。

吉姆和伍迪說服了負責人,讓他們帶著救援號飛船前往火星開展一場營救計劃。同行的還有伍迪的妻子和技術小哥菲爾。

沒想到,這場營救計劃同樣飽受磨難。

先是“地心引力”的部分。在即將進入火星軌道時,飛船遭受到了微流星體的襲擊,飛船尾部被毀。四人棄船而出,他們要抓住唯一的機會轉移到補給艙中。

蒂姆·羅賓斯飾演的伍迪成為了這次意外的犧牲者。

他為了攔截到速度過快的補給艙,獨自一人前往攔截任務,纜繩勾住了補給艙,餘下的三人得救了,自己卻被甩向了太空。

在燃料耗盡的情況下,面對前來救援的妻子,面對並無希望的前景,伍迪主動放棄了被救援,打開了頭盔。

他的臉瞬間因受壓而變色破裂,貢獻了太空電影的經典一幕。

兩人這一出“放棄了我自己而拯救你”的感人戲碼,比[地心引力]中,喬治·克魯尼放棄自己拯救桑德拉·布洛克早了13年。

倖存的三人成功落地,很快找到了困在火星基地孤獨求生的盧克。和在火星種土豆的馬特·達蒙一樣,盧克同樣依靠種植作物而在這顆星球尋到一線生機,等到了救援到來。

不過,這一段在[火星任務]中只是一晃而過,並沒有被刻意發揮。

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火星之臉”探尋之旅。

盧克在火星的一年中,仔細研究了吞沒其他三人的穹形建築,發現這正是那張類似於古建築浮雕的火星“人臉”,而它發出的聲波用數學模型建立起來竟是人類DNA的圖譜。

一行四人,離異星生命、離生命源起之祕密越來越近。

在此之前,有NASA全程諮詢參與,電影是完全寫實科幻片拍法。來到最後20分鐘,卻是想象力爆棚的高概念電影手法。

因為他們在“火星之臉”,找到了地球生命的本源。

還真應了周星馳的那句“回火星去!”原來,火星在億萬年前曾就像現在的地球,孕育著無數生命,某一日卻遭遇了小行星撞擊的滅世之災。

在生命毀滅之前,他們用飛船將火星人的初級生命形式帶到了宇宙各個星球,地球便是其中之一。

而所謂的“火星之臉”,正是火星人留下來的一艘飛船。

[火星任務]擁有一個夢幻一般的結尾。

創世的神祗是來自外星的智慧,和2012年雷導[普羅米修斯]的主題又幾乎不謀而合。

[普羅米修斯]一開場,就是造物主“工程師”來到地球,他喝下不明的黑色液體之後,身體裂解,進入到河流中,地球生命由此誕生。

吉姆最後去找尋火星人始祖了。

而[普羅米修斯]中,人類也非要不計代價去陌生星球見一見創世者“工程師”。

不知道[普羅米修斯]的誕生,是否從[火星任務]獲得過靈感。

不過,在很多洋溢著樂觀情懷的科幻神話裡,外星生命宛如人類崇拜的神的化身。他們作為地球生命創世者而存在,似乎也並不奇怪。

阿瑟·克拉克的小說《童年的終結》中,是外星生命帶領人類進入新的進化階段:讓人類可以從物質生命跳躍至一種純能化的生命形態。

他聲稱自己面見過遙遠星球的永生協會主席耶洛哈,以其之名向人類傳遞最後一道訊息,即:

人類是由高階外星生命創造的。並且,他們終有一天還會回來,帶著人類進入星際文明的黃金時代。

人類是不是外星文明的後裔我並不知曉。

但[火星任務]的結局仍然讓人振奮。就像電影中所說:「宇宙並非混沌,一切都有關聯,生命在尋找別的生命,這不就是人生的意義嗎?站在新世界尋找另一個世界,這就是人類的使命。」

早在1952年,就有火箭專家提出龐大的載人登火星計劃,幾十年來,有30多次火星探測計劃進行。

即便到[火星任務]設想的2020年6月10日今日,人類還並未登陸火星。

但這份設想和仰望,永遠是身處宇宙狀若孤獨的我們,一份天然具有無限誘惑力的希冀。

說到這裡,又要為德·帕爾瑪不平一句,[火星任務]真是被低估和忽視的一部好電影!

據說當年上映時,權威影評人不喜[火星任務]是因為講它和[2001太空漫遊]和[阿波羅13號]撞梗了。

德·帕爾瑪可真是冤死了。誰能想到,20年過去,大幾部備受推崇的太空科幻都來和[火星任務]撞梗呢?

參考資料:

[1]《火星任務》20年了,人類仍未登陸火星,時光網,2020.3.11

[2]向火星出發!解鎖電影人的百年火星夢,時光網,2015.11.27

[3]電影《火星任務》,愛航天網

[4]《銀河系科幻電影指南》,電子騎士

[5]火星之臉,維基百科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8.8分鉅作《縱橫四海》背後隱藏的四種愛你發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