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髮展,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持續提高,世界範圍內的女性主義思想在不斷覺醒,電影作為一種社會意識自然也會受到此類社會存在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女性電影人及女性題材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從好萊塢的《小婦人》到歐洲的《燃燒女子的肖像》,從去年的《82年生的金智英》到今年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包括最近成為豆瓣熱門的《真心半解》(原譯名為《校園情聖》),無一例外都是由女性導演操刀的“大女主電影”。

自然中國電影界不會缺席這樣一個歷史洪流,《春潮》也是一部充滿著女性主義元素的作品,導演楊荔鈉不少觀眾可能相對陌生,也確實很少拍攝劇情長片,然而她其實有著長久的獨立電影和紀錄片的創作生涯,甚至在第六代標誌性導演賈樟柯的代表作《站臺》中出演過女配鍾萍。至於主角郝蕾,已是不少影迷心中的文藝片女聲了,就不用贅言介紹了。

▲ 將海報倒置可以看到郭建波的倒影是一種扭曲的形象,似乎暗合了電影的主題表達

《春潮》其實早在去年FIRST青年電影展、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和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進行過多輪展映,獲得了不少關注和褒獎,還拿到了上影節金爵獎的最佳攝影。之後由於疫情的影響,不少院線電影被迫上網發行,北京國際電影節與愛奇藝聯手舉辦的春季線上影展片單中《春潮》赫然在列,也成了那次雲影展大家最為關注的一部電影。

▲ 春潮在2019年上影節

5月17日,《春潮》繼續選擇在流媒體雲點映,更多的觀眾得以有機會看到這部講述一個男性缺位的家庭內三代女性對抗、隱忍、共生的家庭故事。

作為影迷,是樂見於有更多的女性電影人可以站出來拍出更多優秀的女性主義題材的作品構建更加多樣化、更加平衡的電影世界,進而反作用於社會現實,推動整個社會文明的改善與進步。

只是比較遺憾的是,由於導演楊荔鈉如同春潮一般濃郁的表達慾望,使得電影承載了過多想要進行批判的內容,通過各種支線情節進行了大量皮裡春秋式的含沙射影,暗含褒貶,將對共同體的批評以一種比喻的形式嵌合到這樣一個女性家庭中,這樣的手法反而消解了女性主義本身應有的力量。

弗洛伊德於1899年創作的《夢的解析》,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電影也不例外,以至於大量電影中有著特殊行為癖好或者扭曲心態的角色都有著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經歷,例如希區柯克的《豔賊》。當越來越多的導演選擇這類邏輯以後,使得這樣的敘事模式反而成為了一種思維定式。

《春潮》似乎也沒有擺脫這樣的編劇窠臼,郝蕾所飾演的調查記者郭建波與母親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最後也歸咎於不幸的童年。而本片更是對這類思維的強化升級,通過金燕玲所塑造的這樣一個“低階紅”的形象,來完成對中國現當代歷史一個非常明確的指向性批判,將這個家庭的悲劇進一步溯源至那個時代。似乎這成了不少人的一種思想鋼印,在這些導演解讀視角中,社會矛盾、家庭危機等各類問題都將被歸結為某種不同於自由世界的“集體主義”、“極權政治”的產物。

電影裡有多處非常直白的描寫來勾勒出母親紀明嵐的性格成因,比如電影開頭就展現了其對紅歌的熱衷,即便因為社群沒有裝修好,也要讓大家擠在自己老舊狹小的家裡進行排練,嚴重影響了女兒郭建波的正常休息,用香菸按滅在餃子皮上,拔掉水管來解散他們的排練進行無聲的抵抗。而貫穿全片的《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去年也被迴圈了無數遍,其象徵性、諷刺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旋即就是鄰居王老師自殺身亡,紀明嵐對負面新聞的避諱。用其在社會外部的成功與家庭內部的失敗產生強烈對比,起到反諷的效果。

飯桌是不少電影描繪多方戲劇衝突的典型場景,像《喜宴》《別告訴她》當中都有類似手法,《春潮》更是安排了多場全家一起吃飯的戲碼,通過邊吃飯邊夾槍帶棒地爭吵來反應家庭內部的矛盾與人物內心的價值觀。

片中第一場飯桌戲請出家的姨姥姥在家中吃飯時就直接點出了三代女性之間的隔閡,母親紀明嵐將自己的苦歸因於自己丈夫,同時指責女兒和外孫女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也暗合了網上類似的批評,導演相當於用這場戲來批評這樣的批評。

除此之外,郭建波調查記者的身份,對於性侵案件的報道,報社領導的犬儒主義,希望郭建波色誘廣告主等等也都充分地反映了導演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明確看法,極為直白,使得電影承載了相當多的社會議題。

而說出這類臺詞的角色在片中主要以相對負面的形象出現,那麼導演的用意和看法也就顯而易見了。另外這些臺詞似乎在網際網路上的不少辯論中經常能看見,楊荔鈉想必也在從不少鍵政方面的微博等內容中找到了很多靈感吧。

郝蕾在相關採訪中也說她所飾演的這個角色最痛苦的地方就是不希望女兒變成母親那樣的人,而紀明嵐是哪樣的人呢?導演又讓紀明嵐承擔了何種象徵意義呢?

楊荔鈉接受採訪時也認為郭婉婷作為一個小孩子展現出一種異於同齡人的世故成熟,是成年人需要反思的。

很多導演執著於將中國文化轉喻為“一個壓抑的女人和一個萬難毀滅的鐵屋子”,並輔之以偷情、亂倫、虐戀等力比多奇觀。郝蕾當年正是在婁燁電影中出演了多場充滿肉慾的大膽戲碼,而在《春潮》裡,基於性壓抑的母題,楊荔鈉則通過一些相對隱忍剋制的手法進行表達,例如女主郭建波未婚先孕,女兒郭婉婷的父親則成了謎。同時還安排一個神祕的男友,忽隱忽現。

另外,穿著紅色睡衣的神祕長髮女人兩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在郭建波的視野裡,似乎也代表著某種性愛方面的幻想與慾望。

相應的,金燕玲所塑造的紀明嵐則完全是一副完全禁慾的模樣,離婚的主要原因就是厭倦性愛,已經三十年沒有夫妻生活,對女兒夜不歸宿的不滿,進而形成一種以性為主的精神桎梏。

另外一處安排也進一步體現了導演以及不少影迷心中的不滿與控訴,即紀明嵐在收拾屋子的時候不經郭建波同意就將其私藏的各種信件、日記、照片進行焚燒,這些物件也反映了一些人對某個年代的懷念和追思。母親這種凡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統統毀掉的行為,不免讓人聯想是對當下網際網路上種種羈絆、審查、封禁的影射。

電影中對於那個特定年代也用各種閒筆進行了提點,諸如互相檢舉揭發,學者想要觸電自殺。

以及第三場飯桌戲中紀明嵐參加聚會時同學對當年不正常的婚姻、戀愛的回憶和描述。不得不說,有些人的目光被凝固在了特定的時空之中。

片中還有很多帶有象徵含義的意象和一些超現實主義的表達,例如電影前半段郭建波在夢中發現母親紀明嵐變成了一頭羔羊被醫生強行帶走,呼應了電影后半段母親突然臥病在床。導演楊荔鈉在接受採訪時也對這個夢境進行過一番闡述,認為這體現了郭建波和她母親之間的一種關係,反映了其內心的恐懼、焦慮,當她看見自己母親被抓走以後,不知道是擔心還是開心,甚至可能是希望自己母親被抓走。

楊荔鈉認為夢作為人的潛意識可能比現實更加真實,更能表達出我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讓人們看到了那些被遮蔽的角度和人性幽微之處。

還比如那串輾轉多處的千手觀音,從姨姥姥送給郭婉婷,再送給媽媽最後送給漢語不好的北韓族姑娘崔英子,盆栽也因為埋了千手觀音後神奇地開了花兒,帶有一種美好希望的感覺。

再有長頸鹿、盲人收集的各種動物聲音等等,賦予電影了多義性,為觀眾提供了很多解讀空間,然而瑣碎的線索不能合理收攏,一些意象過於生澀,高度風格化個人化的影像表達則又多少偏離於現實之外,顯得相對自我,對女性主義這個電影母題起到了消解的反作用。

當完全領會了導演各類比喻、象徵、手法的意圖以後,再去看郝蕾面對窗戶的那段長達8分鐘左右的獨白,你品,你細品,就更能明白楊荔鈉借這個故事想要展現的內容了。

這段獨白也許會被不少人稱讚演技出色,在採訪中郝蕾也透露自己人到中年更希望接一些類似於海嘯之前的那種角色狀態,而不是靠爆發,所以參演了這部電影。

導演擁有濃郁的表達慾望本身是好事,有利於電影創作,但是當真正落到具體作品中時,是需要做一定減法,而不是一股腦兒地傾瀉出來,隱喻、諷刺都過於密集,部分議題也遊離於母題之外。

還好,電影最後伴隨著鋼琴曲四處氾濫的春潮重新迴歸到女性主義的核心,在水流淌的過程中讓觀眾開始思考母女關係的羈絆,子女教育的方式,家庭矛盾的處理等等。水,是最具有女性意味的象徵了,也能讓人聯想到羊水、子宮、性愛、初潮等等相關概念,觀眾的情緒也隨著水最終慢慢流到河中而被逐漸醞釀,直至濃稠。

不得不說楊荔鈉的這部《春潮》還是具有一定藝術魅力的,各類鏡頭的精妙設計和對自然光的熟稔運用也體現了攝影層面的可取之處。只是在其如春潮般濃郁的表達慾望下,過分沉迷於對各類議題的影射、諷刺,對觀眾的注意力是一種分散,消解了女性主義原本該有的力量,這是比較遺憾和可惜的。

依然期待有更多的女性電影人能夠進行積極創作,發揮作為女性所特有的優勢,展現非凡的才華,構建更加多元化的電影生態,也許有一天,我們真的能迎來屬於所有電影人的春潮。

最新評論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從電影到劇集,《雪國列車》帶給我們無限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