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最近,有訊息爆料,賈乃亮已經開始了一段新戀情。據稱,對方名下有多家娛樂,為賈乃亮提供了很多人脈和資源。

從愛上李小璐、有了甜馨寶貝、被帶綠帽、官宣離婚,賈乃亮這一路走得悲喜交加。

有人說,他的經歷不過是再次印證了一個真理:你註定會和錯的人結婚。

1.一味討好 換不來長久幸福

去年,李小璐和PGone“夜宿門”曝光。流言、揣測滿天飛,不少人為賈乃亮抱不平,更有人一針見血:亮哥,你愛得太卑微了啊。

賈乃亮的確愛得很用力。

他對李小璐一見鍾情,追求期間各種表真心。

發現李小璐打了很多耳洞,於是自己趕緊去打了一排耳洞,雖然疼得不行。

花起錢來也毫不在乎,為了博其開心,一擲3萬買李小璐喜歡的衣服,卡里只剩一千塊。

賈乃亮執著地投“李小璐所好”,終於感動了李小璐的父親,幸運地娶到了他的女神。

他唱rap、穿潮牌,因為這樣才是李小璐的“菜”。

婚後,李小璐繼續被寵溺。她曾在綜藝節目裡說,“家裡全是我的東西,賈乃亮沒辦法,在樓下租了一個房子,來放他的東西。”

那時提到賈乃亮,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李小璐老公、甜馨爸爸。貼著寵妻狂魔、超級奶爸標籤的他,默默活成了背景牆。

即便是在對外公佈的捐款名單中,其他明星夫妻的名字都是男方在前,唯獨他:名字在李小璐後面。

很多年,人們都忘了:賈乃亮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正經科班出身。直到離婚後,賈乃亮重新亮相。

前不久,《身臨其境》第三季落幕,角逐冠軍的賈乃亮雖然惜敗,卻被觀眾稱為“無冕之王”。

我第一次看節目的時候也傻眼了:這,還是我印象中那個喜歡搞怪的賈乃亮嗎?乾淨的寸頭、沉穩的氣質、自信的表現,讓人眼前一亮!

尤其他在幾段配音中的精彩演繹,圈粉無數,連主持人周濤也驚歎,“他就是配音界的一顆夜明珠。”

的確,寶藏男孩過去忙著取悅自己的公主,用不真實的外殼掩蓋了真正的光芒。

家庭治療開創者薩提亞女士把不良的溝通姿態分為四種:討好、指責、超理智、打岔。

賈乃亮在婚姻中就習慣討好。這樣的人用盡全力討對方歡心,卻壓抑了自己真實的感受,只要對方滿意,自己做什麼都行。

薩提亞女士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溝通姿態,還配上了不同的身體姿勢,討好時的姿勢是單膝下跪,伸出一隻手向對方索取。

曾經的賈乃亮,便是這樣向李小璐索取著愛,通過自己不斷的付出。

李小璐夜宿門事件後,首先譴責的是拍視訊的人,卻很少好好審視過自己。這位小公主啊,大概早已把多年的寵愛視作理所當然。

一味的低姿態很難換來對方的珍惜。只有建立在相互尊重上的感情,才能走得長遠。

2.你的經歷,影響著現在的選擇

心理學上有個很有意思的發現:人們常常會選擇和自己異性父母相似的人結婚,即便TA擁有自己不喜歡的特質。

一個從小被媽媽嚴格管教的男孩,長大後很可能成為了一個妻管嚴——和一個同樣強勢的女人結了婚。甚至有研究顯示,一個兒時目睹母親被家暴的女孩,嫁給了一個家暴自己的男人。

因為,很多時候,愛來自於熟悉。熟悉帶來安全感,熟悉讓人想要親近,這一切發生在兩性關係中時,會讓人神魂顛倒地以為遇見了愛情。

而那些在童年嚴重缺失父愛或母愛的人,初掉愛河時,潛意識裡的TA可能是在找爸爸或者找媽媽,比如奧斯卡影后奧黛麗·赫本。

早年的赫本非常不幸,6歲時,父親就開始缺席。

“我6歲時,他就離開了我,讓我非常傷心,我受不了再也看不到他……可是,一天又一天,他再也沒回來。父親離開了我,也讓我一生遠離了安全感。”

後來,父親回來在另一處居住,接下來幾年裡看望赫本的次數屈指可數。再後來,父親被囚禁。

父女再次見面時,赫本已經名滿天下,父親早已白髮蒼蒼。

帶著這樣父愛的空洞,赫本嫁給了第一任丈夫梅爾·費勒,比她年長12歲。兩人相識時,梅爾37歲,是有婦之夫。

為了赫本,他離了婚,至此強行介入到赫本的生活中。他表現出強烈的控制慾,擅自處理赫本的劇本,安排她的發言,還對她不忠。

媒體紛紛質疑:赫本怎麼會愛上梅爾?

答案很簡單:她,太缺愛了。

控制雖然不是愛,但對極度缺愛的人而言,控制意味著另一種東西:畸形的安全感。

最後母親也來反對,她曾吃過和赫本相似的苦,受過同樣的傷,她可不想讓女兒重蹈覆轍。

13年後,經歷厭食症、頻繁流產等諸多困難,赫本終於選擇了離婚。

遺憾的是,女神的第二段婚姻也不如人意。輿論不解:赫本為什麼總是愛上渣男?

1979年,赫本牽手第三任丈夫,此後餘生,一直相伴。成就了無數熒屏經典的她,終於在愛中成就了自己。

梁實秋形容: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乃是人間無可比擬的幸福。只可惜,現實中,能品嚐這般幸福的人是少數。

更多的人,在婚姻中抱怨、哀嘆、忍受,後悔“當初嫁錯了人”,認為生活變成現在這樣子,都是對方害的。

可是,這個你認為“錯的人”,你對TA真正的了解有多少呢?你對自己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家庭治療大師約翰·貝曼在談到親密關係時,提出了一個問題:去覺察你們各自帶著什麼,進入了親密關係?

每對新人在婚禮誓詞時,都會承諾對彼此的愛、陪伴、忠誠。拋開這些,往心的更深處看一看,你能認出步入婚姻時,那些沒有說出來、但真實存在著的想法和期待嗎?這些想法和期待,有多少在你童年時就有的呢?

3. 不如先試著成為那個對的人

小佟帶著對婚姻巨大的無力感來到工作坊。她和老公7年前結婚,3年前有了孩子,那時開始她成為了全職媽媽。

當媽前三年,她的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去年,孩子上了幼兒園,她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竟然如此空虛。

她也想過重返職場,但像她這樣中斷了3年的人,要回去和年輕人一起競爭,她沒有底氣。

在她滑進低谷的同時,老公卻漸入佳境。幾年前創業的公司越做越好,老公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兩個人傾心交談的機會愈發少了。

她一度懷疑老公有了外遇,還私下翻看他的手機。雖然什麼都沒發現,但她仍然放心不下,覺得老公不像以前愛自己了。

面對死水一灘的生活,她在好友推薦下,來到了親密關係工作坊。她之所以願意來,原因很簡單:終於有個場合,可以讓她好好倒倒對另一半的苦水了。

但來了之後,她才明白自己“錯”在了哪兒。

在一次雕塑中,老師讓她選擇學員分別扮演她的爸爸、媽媽、老公,並呈現出有爭吵時,在原生家庭和現有家庭中,每個人的應對姿態。

小佟重現了兒時的畫面:爸爸在一旁若無其事,媽媽在另一旁不停數落,小小的她縮在門後面,觀察著這場暴風雨何時結束。

再看現在的畫面:老公若無其事,小佟強忍怨氣也不說話,小小的兒子躲在媽媽身邊,企圖逗媽媽開心。

當過去的畫面穿越時空和此刻的生活相撞,伴隨著老師的一個提問:“小佟,你看到你從原生家庭裡帶了什麼,到現在的家庭中嗎?”

一塊從未被觸碰的地方甦醒了,淚水一點點湧動,“我竟然和我爸是一樣的,小時候我爸對我媽也有怨氣,但他不說,這和我現在對老公的態度是一樣的,我期待他能懂我,能主動猜到我的心思。”

小佟還發現了兒時就深埋的恐懼:對爭吵的恐懼、對男性的恐懼、對婚姻的恐懼。有時,媽媽特別生氣時,會和小佟抱怨:“男人啊,真不是東西,果然不值得依靠。”

這句話很早就進入了小佟的潛意識,並影響著她的婚姻:在關係中,她是缺乏安全感的。

5天的工作坊結束,小佟形容自己:迎來了新生。她過去從沒想過自己在婚姻中能有選擇,因為她所有的焦點都在老公身在:錯在老公,要改也得老公來改。

小佟說,“我很喜歡薩提亞模式四大目標之一的‘更加負責任’,我以前總覺得你要為我負責,這其實是耍賴皮,我的生命怎麼可以全部交給另外一個人負責呢?”

半年後,我在一次沙龍上遇到了小佟,笑容很明媚,她說自己正在學習瑜伽,想先成為一名瑜伽教練。

我打趣她,“準備什麼時候離婚啊?”

“我還是先把自己弄明白,再想這件事吧,不著急。”

“親密關係包含三個部分:我、你、我們”,貝曼老師的這句話進入了我的腦海。曾經的小佟,在關係中丟了自己;現在的小佟,充滿好奇學著了解自己、愛自己。

我想起了曾經一位來訪者的故事:離婚後又再婚的她,依舊不幸福。因為,她的焦點,始終在男人,而不是自己。

如果你不去認真回看生命,轉化過去對現在的負面影響,即便結再多次婚,遇見再不同的人,始終還是在原地打轉,始終還是會遇到類似的痛和傷。

從這個角度看,那些所謂“錯”的人或許只是命運送來的禮物,拆開它,你會看見:

原來,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原來,我在揹著過去的一些包袱生活;

原來,愛是一種能力,可以學習、可以提高。

之所以會遇見那些“錯”的人,也許是為了成為對的自己。

你願意給關係更多的可能性嗎?

哈佛大學曾經進行過一項長達75年的追蹤研究。最後得出3個結論:

· 良好的關係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

· 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你擁有朋友的數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穩定的親密關係中,而是你的親密關係的品質。

· 良好的關係不僅只是保護我們的身體,也能保護我們的大腦。

關係如此重要,值得你用心經營。

願你遇見更舒服的關係,也遇見更幸福的自己。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越老越紅?潘粵明發福人氣不降反升,彭冠英或憑新劇成中年新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