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他,失去雙腿,卻在69歲成為中國第一個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這位與共和國同齡的老人,背後是怎樣動人的故事,能讓胡歌和成龍在《攀登者》這部電影裡聯手演繹?

但是,了解胡歌這個人物原型的故事之後,我覺得:胡歌這段戲不但並非“可有可無”,甚至值得拍成一部長片!

他扮演的角色“楊光”,原型叫做夏伯渝,堪稱“攀登精神”最完美的詮釋者。

1949年出生的夏伯渝,曾是1975年攀登珠峰的中國登山隊成員。

44年前,為了在第二階梯搭建“中國梯”,夏伯渝把睡袋讓給了隊友導致雙腿截肢,但是,這並未阻止他追夢的腳步,43年間5次嘗試登頂。

終於在2018年5月14日10點40分,69歲的夏伯渝穿著假肢,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也寫下了紀錄:中國第一個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攀登者》上映兩日之後,夏伯渝10月2日發文,點贊胡歌演技:“迎難而上,克服困難,這就是‘攀登精神’,小夥子胡歌演的不錯!”

胡歌,用非常謙卑的態度回覆老人,他寫道:“夏老師過譽了!戲劇的精彩是有限的,現實中的人和事,才具有無限的力量,這是‘楊光’和‘Sunny’的分別,非常遺憾,我只在劇中展現了您登山生涯的冰山一角,實為拋磚引玉,希望更多人能從您的身上獲得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力量。”

從他們的對話中,我看到了“薪火相傳”四個字的分量。

胡歌和成龍在《攀登者》中,分別扮演夏伯渝的青年和老年。片中,胡歌在凍傷截肢時說了一句話:“我不會放棄的!”而成龍扮演的老年夏伯渝,最終在片尾,雙腿穿著假肢登上了珠峰,成為“攀登精神”最好的詮釋。

一個登山者,為什麼會在攀登珠峰的時候,明知自己會被凍傷甚至截肢的前提下,主動把睡袋讓給隊友?

《攀登者》中,胡歌扮演的“楊光”,不慎將水打溼了“醫生”(何琳 飾)的腿,在暴風雪來臨之際,他將自己的睡袋割下來,繫到了醫生的腿上……這段情節,讓不少網友感到不解,甚至誤以為這是一段感情戲。

△電影中割睡袋情節。

但我看完之後覺得,胡歌在《攀登者》根本就沒有感情戲,不管被水打溼小腿的隊友是誰,他都會讓出睡袋的。

△楊光與醫生。

真實的情況是,1975年,夏伯渝將睡袋讓給隊友的原因是:“在登山隊我算是比較耐寒的體質,大家都叫我‘火神爺’。”

夏伯渝和衣睡了一夜,結果雙腳被嚴重凍傷,被迫截肢。後來,他是躺在病床上從收音機裡聽到隊友們成功登頂珠峰的訊息,而他則獨自消化著父親在自己登山期間去世的悲痛。

《攀登者》電影中,胡歌說:“珠峰離天上最近,我希望他可以在天上看到我登頂的那一刻。”

這不是煽情,這就是當年夏伯渝的真實心聲。

《攀登者》中,胡歌還有一句臺詞:“我是為了免費檢查身體來的”。

這句話,就是夏伯渝當年的原話,他是踢足球的,參加國家登山隊時26歲,遺傳了父親的良好基因,從小就是運動健將。

但是,截肢後,夏伯渝不僅沒法踢足球了,1993年他甚至再次面對了命運的考驗:他患上了癌症。

多年和死神的較量中,是再登一次珠峰的信念,支撐著夏伯渝,他說:“山就在那”,“只要活一天,就要為再登珠峰去拼一天,去鬥一天。”

而《攀登者》電影中,借胡歌之口,擲地有聲地說出了這句激勵過夏伯渝以及無數攀登者的話。

常人登珠峰尚且無比艱險,何況是失去雙腿的他?

夏伯渝憑著堅韌的毅力,堅持著常年不懈的艱苦訓練:每天早上四點半起床,然後就是一個半小時的身體力量訓練,負重10公斤沙袋深蹲,150次一組,練10組;引體向上,10個一組,練10組;負重5公斤啞鈴仰臥起坐,30個一組,練6組;負重5公斤背飛,保持靜止不動50秒,練6組;之後還要徒步爬山。

1975年之後到2018年的43年間,夏伯渝5次嘗試登頂,最終在去年5月14日,成功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

他不僅成為中國第一位無腿成功登頂珠峰的登山者,也是最年長的珠峰登頂人員。成功登頂那一刻,他也入選了2019年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年度最佳體育時刻獎。

《2020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也把夏伯渝的名字載入,因為他證明了一句話:“這世界上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其實,夏伯渝的經歷,跟胡歌的經歷,非常相似。

胡歌在車禍事故中死裡逃生,他也親眼目睹了母親抗擊癌症30多年的堅強,母親在今年3月去世後,胡歌去了青海,到了煙瘴掛,這是長江的第一個大峽谷:“我在通天河的這邊,看著對面的山坡,視線慢慢往上移,看著山頂,看著雲飄過,覺得她就在那裡。”

他說,自己今後有了使命感,因為:“我能夠在這麼嚴重的車禍中倖存下來,可能是老天還有一些事情要我去做,還有一些使命需要我去完成。”

讓胡歌在《攀登者》中演繹夏伯渝,現在看來真是無比正確的決定。

胡歌自己有登山經驗,2005年他登過青藏高原海拔6000多米的啟孜雪峰,十多年來一直有個登珠峰的願望,“《攀登者》圓了我這個夢想。”

拍攝過程中,胡歌面對自己的戲份,除了尊重角色,貼近人物內心,更是十分要求“完美”,他經常對導演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能算了!一定要OK,我們完美再來一條。”

他的回答讓人覺得很舒服:“對於真正的登山隊員來說,我們所吃的苦,太小兒科了。再說,既然要演‘攀登者’,不吃一些苦,不經歷一些艱難的環境,怎麼去真實演繹當年的登山隊員呢?”

結語

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不同的人看《攀登者》有不同的觀後感,胡歌說,他看到了一個詞,那就是“希望”。

“對普通人來說,登頂失敗,遭遇截肢,這輩子可能就毀了,而他除了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外,還付出了很多艱辛努力。終於成功登頂珠峰,就是因為他心中有著不滅的希望。”

“對我們國家來說,這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過程。艱難歲月激發了所有人的鬥志,到今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個中國人都勇攀高峰,因為我們心中都有希望。”

就用海明威的一句話來為《攀登者》這部電影,以及背後所有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做個結尾吧——

“比他人優越並無任何高貴之處,真正的高貴在於超越過去的自我。”

今日主筆:某小刀。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38歲謝娜近照老態明顯,瘦了不少下頜角突出,一臉疲憊不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