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近幾年,德雲社一直想從電影方面有所突破,可結果都不太盡人意,在2010年第一部《三笑之才子佳人》開始,德雲社就開始了自己的爛片之旅,一般在3至4分。

但于謙老師,這個德雲社最會演戲的人,這個被相聲耽誤的優秀演員,帶著自己擔任監製和主演的《老師好》來了。

豆瓣最終評分6.7分,雖然只是剛剛及格,但跟之前的德雲社大電影比,進步已經很大了,就是跟導演自己比,也是不小的進步,畢竟導演張欒的上一部電影《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豆瓣評分只有3.0分。

圖片來自豆瓣截圖

導演張欒也是郭德綱的弟子,在德雲社的藝名是“張鶴欒”,所以整部片子從裡到外,還是德雲社的大電影。

但整部片子絲毫讓人看不出德雲社大電影的痕跡,蛻去了搞笑無厘頭,棄用了自己的弟子們,認真打起了懷舊溫情牌,收穫了口碑和票房。

《老師好》製作成本僅500萬元,加上宣傳費用等其他成本也不過是1000萬元,但卻以小搏大,最終收穫3.52億票房,取得了意料之外的票房成功,這估計是上映之初,于謙老師也想不到的。

圖片來自網路

《老師好》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導演拋開了技巧,平鋪直敘的講述一個簡單而溫情的故事,用懷舊的濾鏡,屬於八十年代的插曲,屬於八十年代的道具,沒有讓人齣戲的感覺,有種“對,這就是那時候的東西”。

能做到這樣,其實並不容易,至少在劇本創作、道具的準備、到演員的表演都是認真的,這樣我們才能夠沉浸在這個八十年代老師和學生們的故事裡。

1986年的那個秋天,優秀的人民教師苗宛秋(于謙飾),推著教委獎勵的嶄新的單車,在歡聲笑語的大喇叭裡,昴首挺胸,意氣風發地迎來了自己的新一屆高中學生

圖片來自網路

初時相見,師生之間是陌生的、敵對的,同學們在熱情的享受著自己的高中生活,長大成人的他們,嚮往地是得到尊重和自由。

而嚴肅古板的苗老師卻認為,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學習學習,不浪費一分一秒的去學習。

就這樣他們相遇了,第一天,苗老師就給了這幫孩子們一個下馬威,認真的在黑板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在三尺講臺上給這些剛上高中,新鮮勁還沒過的孩子們一個措手不及。

不允許女生燙髮、化妝、塗指甲,不允許男生抽菸、頂嘴、混社會,在開學簡單的點名中,三言兩語,如武林高手一般,輕描淡寫地,就給熒幕前些的我們,立起了一個“苗霸天”的形象。

苗老師立起了一個專制、霸道,不允許任何人挑戰的規矩,他告訴學生們,“從今天開始,這個班只有一個規矩,它姓苗!。

學生們暗地裡也稱他為“苗霸天”,表面上聽話,背地裡卻處處與他做對,在背後結成對抗他的小同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總之就是一句話:靈活運用毛主席的十六字方針,讓他怎麼難受,怎麼來。”

孩子們運用集體的小聰明,團結起來,把自己能想到的最大的惡意,把苗老師的單車,全部刮掉漆,給掛到了升旗杆上,看他的笑話,激怒他。

圖片來自網路

可苗老師,也不會認慫。“宣戰是吧,衝我來呀,單車是無辜的呀,你們想激怒我,你們成功了,但你們還沒有想到激怒我的後果,當然,我也不想打擊一大片,但是擦槍走火、傷及無辜在所難免。”

就這樣,師生之間的感情在你來我往的較量中,慢慢地積累出了感情與信任。在拋開學習之外的地方,同學們也發現苗老師古道熱腸的一面,也深深地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期間發生了許多的小事,苗老師帶頭給生病的學生劉昊捐款,並給予他最大的鼓勵,洛小乙的爺爺生病,苗老師把他帶去醫院,並說“需要錢說。”免費給學生們補課等。

就是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讓大家慢慢的變成了一家人,擰成了一股繩。認真的準備學校的合唱比賽,為班級的榮譽做貢獻。苗老師單車丟了,大家一起晚上去街上找。

這時候的苗老師,不再是他們口中的“苗霸天”,不再是站在他們對立面的人,而是一家人了。

一、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唐 韓愈

老師是個神聖的職業,不僅僅要教授知識,讓學生們學習本領;還要能夠講述道理,告訴學生們明辨事非;解除答疑惑,做學生們人生的指路明燈。

苗老師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他並不完美,對好學生安靜,明目張膽的偏袒,對壞學生絲毫不顧忌的嚴厲批評,對榮譽看的重如泰山,可就是這種種的缺點,是那樣的真實,八十年代的老師都或多或少會有這些影子,但你不會認為他就不是一個好老師。

因為他是發自內心的對同學們好,為同學們負責,在生活上,他又是那樣的無微不至,當倒賣東西的劉昊被警察帶進派出所,他想到的是給苗老師打電話,他知道,苗老師會罵他,但卻不會不管他,苗老師接了電話,也真的來把他接了出去。

苗老師用優秀的教學能力,和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訴孩子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這不是官話大話,也許這些話現在看起來不一定是對的,但在八十年代的認知環境下,在地處偏僻的縣城中學,這句話就是真理一樣的存在。

圖片來自網路

影片接近尾聲的時候,接過苗老師的傳承,做了人民教師的王海說:“老苗的心結成了鞭策我們的動力,也成為我們高中的助力,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折騰自己,折騰老苗,這一刻他卻成了我的目標,那張錄取通知書,就是他在我們心中豎起一座燈塔,至今,依然在為我們指引著方向。”

苗老師做到了一個師者應當做的。

雅斯貝斯說過,“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二、我認為對於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

在青春的年紀,每個人都應該肆意張揚的活著,在高中三年,影片中的學生們,有喜歡讀武俠小說的王海;有家庭條件富有,活得灑脫隨性,一定要為班級演出得到第一的關婷婷;也有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志向是入伍當解放軍的洛小乙;還有在那個年代痴迷著霹靂舞,志趣相對的蔣文明和郭建設。

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活的特徵,也都有自己堅持和執著,並沒有被苗霸天的專制而磨去了稜角。

影片中的關婷婷,因為在第一年的文藝匯演中,塗了指甲油,只得了一個第二名。所以在第二年,她早早的就計劃好,號召大家跳健美操,並且自費所有8個同學的演出服,只為了把第一奪回來。

可苗老師發現大家在天台上偷偷練習的事,並不支援,其他孩子都聽話的回到教室上課去了,可關婷婷依然在對面的天台上,一個人獨自練習,那種不管別人怎樣,只管堅持自己內心的堅定,也是值得人欽佩的。

在匯演時,同學們也不顧苗老師的反對,衝到臺上和關婷婷一起把健美操跳完,得到了第一名的成績,這個時候,看著同學們臉上洋溢的成功的喜悅,苗老師啥也沒說。

圖片來自網路

關婷婷堅持自己對班級榮譽的熱愛,即便面對權威的壓迫,她也勇敢的說不,並且一個人堅持下來了。最終第一名的成績,也回報了她。

這個時候,也許苗老師感覺到了,有些東西比學習更重要。

任何的成功,都始於興趣,終於堅持。

堅持自己心中真正熱愛的,不管其他人怎麼說,命運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回報。

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

《論語·泰伯章》中曾子說的一句話。作為一個士人,一個君子,必須要有寬廣、堅韌的品質,因為自己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苗宛秋,作為優秀老師,也是一個有故事的語文老師,小時候學習拔尖,以縣裡第一名的身份,收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本來可以走上理想中的康莊大道。

可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有些事情是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苗老師並沒有到北大報到,而是當上了一名人民教師。

苗老師把自己的理想深埋心中,選擇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希望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苗老師的選擇是被動的、無奈的,面對自己最得意的門生,也是被苗老師認為,最能實現他未完成的夙願的安靜同學,徵求苗老師報考意見時,到底是接受保送去師範,還是拼一下北大中文系的時候,苗老師讓安靜想一想,自己到底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並不是老師不好,人生的路上,十字路口會遇到很多,但最重要的就那麼幾條。"

只是苗老師認為,如果你有更大的能力,應該去承擔更多的責任,成就更大的事業,並不是老師不好,而是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層次。

如果選擇當老師,也許就遠離了功名利祿,困於三尺講臺,再也無法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

如果選擇去北大,也許就會大展巨集圖,鵬程萬里,有無限的可能性。

人生到底應該歸於,對未來胸有成竹的把握,而平平淡淡,還是趁著青春,努力放手一搏,去搏一個未知的前程。

圖片來自網路

最終安靜也因為意外的車禍,而最終並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北大中文系。

這裡和苗老師最初的境遇是相似的,都因為意料之外的事情,而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尾聲:

安靜因為車禍的意外,沒有參加那年的高考。苗老師選擇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去教書,沒有和同學們告別。在黑板上寫下了“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著一次次痛苦的離別,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才給了我這段最好的時光。”

圖片來自網路

這部影片並不僅僅是講師生情,也有個人的成長,同學們在這三年中,長大了,成熟了,雖然對同學們的去處沒有一一講解,但這種留白恰到好處。

也許我們不一定都能實現兒時的理想,但也不代表,沒有機會去實現,留下一個空白,等待著學生們自己去努力書寫。保有著對老師的理解,對過去的懷念。

苗老師也成長了,他也許在最後終於明白,成績也許真的並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也終於和過去的自己和解,解下了心中的執念,用最純真的心,去繼續偉大的教育事業。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趙麗穎亮出她的底氣,在別人眼裡渣男的馮紹峰,她為啥願意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