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娛樂>

有那麼一部電影,6月27日突然撤檔,10月22日突然官宣三日後上映。

上映首日票房破億。

評分同檔期第一。

等了四個月,第一時間看完,我只想說,它值得——

《少年的你》

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部真正的不同於以往青春片的青春片。

用兩個字形容就是:生猛。

大部分青春片會告訴你未來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糕;

而《少年的你》則告訴你青春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美好。

01、一念天堂、一念小北

故事開始於一場校園自殺。

高考前夕,一個女學生選擇跳樓結束自己的生命。

一聲巨響,引來全校師生的圍觀。

這個人叫陳念(周冬雨 飾)。

她是一名高三學生,父親在她的生命中長期缺位。

但生活卻從來沒有厚待過她們母女倆。

每日都有債主臨門要債,母親只得東躲西藏。

面對這種日子,陳念只能忍,她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門心思撲在讀書上。

因為她知道高考是她唯一可以跳出去的機會。

她從未像現在這般渴望過成長。

但有時生活不會因為你足夠悲慘就會開始體諒你。

校園霸凌,開始從自殺女生轉移到陳念身上。

原本自己只想當一個小透明,踏踏實實地參加高考。

母親躲債的事本來應該收穫大家的同情,卻沒想到收穫的是大量嘲笑聲和排擠。

如果只是這些,陳念帶著耳機裝作聽不見就可以了。

但偏有幾個女生不想讓她好過。

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她欺辱,陳念就能一忍再忍嗎?

前進的道路上會有陰影,但你抬頭,仍然會看見Sunny。

對陳念而言,小北(易烊千璽 飾)就是那一束光。

小北的人生比陳念還要悲催。

父親拋棄他們母子倆,最後連母親也離開了他。

十三歲輟學,在倒賣手機和打架中野蠻生長。

一個好學生,一個街頭混混。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一次陳念放學路過,目睹小北被其他混混圍毆。

一向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她想打電話報警,卻被混混抓住。

最後被迫和眼前這位被打得看不清模樣的少年接吻。

從此,兩人的命運發生了交集。

同樣生活在不幸中的人,開始相互依偎,報團取暖。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

成了兩人之間小小的承諾。

但生活再次展露出它不留情面的一面。

兩人的成長之路,依然荊棘滿地。

18歲的夏天,他們提前嚐到了成人世界的殘酷……

02、年少的你,很了不起

一部《七月與安生》,讓很多人認識了導演曾國祥。

人們驚歎於一個男人竟然可以將兩位女性之間的情感拍得如此細膩。

這次的《少年的你》延續了曾國祥對人物細膩情感的刻畫。

集中體現在各種懟到臉上的面部特寫鏡頭。

大多數情況下,陳唸的臉給人的感覺是恨。

周冬雨自認和陳念這個人物反差很大。

自己是一個性格直率,有什麼說什麼的人。

但陳念不是,遇事她只能選擇忍,一直憋著,她認為只有考上大學才能擺脫現在的生活。

忍並不是懦弱,而是倔強,是心中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支撐著她。

就像《聖鬥士》中打不死的吳小強,每一次被打趴下,咬咬牙站起來,拍一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前進。

周冬雨很好的詮釋了陳念身上那股韌勁。

儘管她24歲就已經拿了影后,但很多人還是會評價她是“最差的謀女郎”。

這次在《少年的你》裡周冬雨終於跳出了因外貌受限於某一類角色的限制,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

有一處她的表演讓我無可挑剔。

當從鄭易(尹昉 飾)口中得知小北要被判刑後,她轉過身,開始哆嗦,佝僂著背。

她明明只是一個即將成年的少女,但此刻的她卻更像一個風燭殘年的老嫗。

那一瞬間,她知道自己輸了,被別人欺負的時候她能忍著不哭,但她卻為小北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自己迫不及待想長大,然而發現成年人的世界比自己想象中要殘酷得多。

這個細節處理彰顯周冬雨的演技。

不誇張地說,這一次她的發揮超過了她之前所有的作品。

“謀女郎”這個標籤,是時候該摘掉了。

我們身邊每一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陳念,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遇到小北。

對於易烊千璽,我是心服口服的。

他幾乎完成了近乎完美的大銀幕首秀。

在這部電影面前,《長安十二時辰》裡的他只不過是小試牛刀。

有一張能夠經受得住大銀幕的臉,是老天爺賞飯吃。

好的演員通常都帶了一張寫滿故事和適合大銀幕的臉。

說實話,易烊千璽這一次經得住大特寫的凝視,完全吃下大銀幕,出乎我意料。

當時拍這部戲的時候,他只有17歲。

一個平時在福斯面前光鮮亮眼的男生去演一個整日打架鬥毆,但內心很溫柔,有擔當的混混。

如何讓觀眾相信眼前的是小北而不是易烊千璽,是擺在易烊千璽面前的一個難題。

他雖然不曾擁有小北那般坎坷的成長經歷。

但他也品嚐過和小北類似的孤獨。

小小年紀出道,在粉絲還沒有認識到他的好的時候,很多人攻擊過他。

易烊千璽正是懂得了那個不被理解的孤獨,才能將這份感受融入到小北這個角色當中。

所以,在一個又一個小北眼神的特寫中,你看到的不是一雙空洞無物的眼睛,他的眼神裡是有思想有東西的。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審訊室那場戲。

頭頂上的燈光照出小北稜角分明的臉。

從他的臉上你能看到少年氣、稚氣還有故作鎮定的偽裝。

小北本來已經習慣了黑暗,習慣了孤獨。

家住在一個高架橋下的一個廢棄防空洞旁,連正常在街上走著都會被警察攔下檢視身份證。

至親拋棄了他,這個社會也從來沒有接納過他,直到遇上了陳念。

陳念就像一道光,照耀著身處陰溝的小北。

飛蛾為什麼會撲火,是因為在黑暗中待久了,一點光亮也可以讓他甘之如殆,奮不顧身。

成年人只看利弊,權衡取捨後早已沒有不顧一切的勇氣。

但少年可以,“只要你贏了,我就不算輸”。

即使活一個也好,哪怕騙過全世界也無所謂,那份少年意氣怎能不為之動容。

編劇張冀看完《少年的你》評價易烊千璽:

你是一個演員不是一個偶像。

03、直面黑暗、走向光明

《少年的你》比《七月與安生》的命題要大得多。

有少年成長,有高考群像,有校園欺凌。

最難能可貴的一點,是電影始終保持克制,沒有試圖佔領道德制高點,也沒有靠角色賣慘來賺取觀眾的眼淚。

它所做的是不加修飾地將校園霸凌這個話題不加回避地擺上檯面。

這比起去年那部號稱“首部關於校園霸凌題材的青春片”,實際只是無病呻吟的疼痛式青春片強得不要太多。

校園霸凌牽涉的層面有很多,導演通過鏡頭一一觸及。

施暴者的飛揚跋扈、受害者的心理創傷、旁觀者的冷漠無情,還有各自背後的家庭階級差異。

從校長到老師如何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最後不了了之。

老油條刑警和熱血青年刑警之間關於校園霸凌看法的分歧引申出法律和人情之間的拉扯。

這一切《少年的你》沒有選擇視而不見。

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絕對不應該只是主題先行,空洞說教,而是需要有好的故事和細節去填充。

《少年的你》做到了,雖然電影最後沒有給出校園霸凌根源的答案,但這個答案不應該也不可能靠一部電影就能給出。

它能讓觀眾看後細細回味,引起思考,就已經是成功的了。

對於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電影裡的每一幀鏡頭都觸目驚心,看的過程如鯁在喉。

對於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電影裡每過一分鐘都像是劫後餘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有陷入泥潭的時候,如果那個時候有人願意伸出手,拉你一把,也許你也不至於對這個世界充滿絕望,不至於放棄這個世界。

沉默很容易,冷漠也不難,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了。

但如果發生在你身上的話,你也希望所有人都對你袖手旁觀嗎?

我們這個社會難道已經變成電影裡陳念口中那個“不敢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社會了麼?

這個社會,不該這樣,生而為人,不該這樣。

現在《少年的你》讓更多人關注校園霸凌,直視青少年暴力問題。

它拍出了少年該有的當擔,直面了現實的困境,最後不忘給予了走出的勇氣。

小北守護著陳念,而這電影守衛著廣大的少年。

最新評論
  • 1 #

    今天去看了,想起了年少的我們衝動,倔強,陰暗的心理,可終將會成長,會放下心中的執拗,會迎接光明。中間的過程很難很難很難

  • 2 #

    雖然每個人並不一定有陳念胡小蝶那麼悲慘的經歷,但高考備考那段很真實!原來全國的班主任都這麼說話

  • 3 #

    雖然我不是易烊千璽的粉,但我看了電影,感覺甩某晗,某坤的幾條街,歡迎來噴

  • 4 #

    易烊千璽演技,不服來噴我!

  • 《海王》“黑蝠鱝”扮演者跳槽漫威 將主演漫威新劇《奇蹟人》
  • 開口便是金句!看陳凱歌怒懟于小彤後 突然粉上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