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老公老家要修家譜,打電話來確認孃家老父親的名字,我竟然想不起老父親名字裡的一個字該怎麼寫。想想父親已經離開我三十多年了,他的樣貌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漸漸模糊了。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家裡兄弟姊妹多,父母為了生計整天奔波勞碌,和子女溝通很少。在我的記憶中,我和父親的感情一點也不親,似乎就從來沒有和他好好地說過一句話,甚至沒有好好地看過他一眼。記得在我畢業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週末回家,父親就已經病倒了,那時他已經病得很重,老家那個熟悉的也是唯一的鄉間醫生正在床前為父親把脈,後來,父親又轉到了鎮醫院,一個多月後,父親就走了。父親走的時候,我還在幾十裡以外的學校上課,那時沒有電話,更沒有手機,當家裡派人通知我,我騎著腳踏車趕回家裡時,父親已經嚥氣了……父親去世時還不到60歲,那時,我才真切地感到人是會死的,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我伏在父親的身邊嚎啕大哭,我後悔該早請幾天假,後悔父親為什麼不等我拿到第一個月工資……

父親走後,我決心好好地孝敬母親。可是,接下來戀愛、結婚、生子、調動、買房……陪在母親身邊的日子仍然屈指可數。心裡總想著:等孩子大了,等經濟條件好些了……可是,等著,等著,母親老了!03年進新房,母親來住了一段時間。07年兒子考大學,老家來人喝喜酒,本打算一起把母親接來好好住一段時間,可是車子開出沒多遠,母親就難受的不行,只好回去了——她那時已經80歲了,本來就暈車的她,再也禁不起山路的顛簸了。聽說母親回去後大哭了一場。她知道,再也想不到來縣城的小女兒家了,再也想不到走出那個大山了。從此,她只能在漫長的等待中,期盼著在某一個假期裡她的小女兒能回去陪她幾日。而我,因為暈車,因為老家老屋住著的不習慣,因為放不下自己的小家庭……那個不足兩百里的山路在我眼裡居然是那樣難以起步!只記得,每次回家,母親就如孩子過年一般的高興,傾其所有、變著法兒地給我弄吃的……臨走時,母親總是站在門前的那個小山坡上,一直目送著我走過那個小田畈,上了那條鄉間土路。有時老公在一起,他會回頭揮揮手,說:“伊,回去吧!”但是我總是徑直往前走,從不敢回頭望,因為我知道此時的母親正在用衣袖嚓著眼角……現在回想起來,我深刻地理解了龍應臺在《目送》裡的那句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想起每次回家時母親的欣喜和臨別時,母親那傷心和不捨的眼神,心中的體會尤其深刻。

母親一生命運坎坷,聽她說六歲就被送給人家做等郎媳,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其中的辛酸難以想象。好不容易結婚生子,命運稍有轉機,丈夫卻一病不起,不久兒子也夭折了,接二連三的打擊使她幾乎崩潰。但母親是一個要強的人,她挺過來了。後來公婆去世,又因為解放了,婦女可以改嫁,母親就嫁給了父親。

父親是一個沒落地主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因為家境好,沒吃過什麼苦,什麼農活也不會幹,靠在外面做一點小生意補貼家用,為此在文革期間沒少挨批。屋裡屋外的活全都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那時候生活普遍艱辛,母親白天在生產隊掙那點可憐的工分,晚上做完家務還要在燈下替人做針線活補貼家用,每天起早歇晚,一家人還是填不飽肚子。母親一共生了我們兄妹七個,我是老小。因為家裡難,大姐一天學堂都沒進,很早就跟著母親下地幹活,大哥、二哥也只念了小學二年級。那時候家裡人口多,勞力少,每到生產隊分糧食時都要遭人白眼。家裡讀書最多的就是我了,我是家裡唯一的一個也是我們村第一個吃上國家糧的人,也算是給父母露了臉了。

父親去世後,母親一開始一直是一個人單過,後來身子骨不行了,母親就和大哥一家住在一起。再後來,母親中風了,後來又把腿骨摔碎了,從此就在也沒有下過床,大小便都要人接。最痛苦的是,一般的偏癱病人可以躺在床上,可她脊椎骨嚴重變形,根本無法躺下去,卻只能日夜坐在床上,從清晨坐到黃昏,又從黃昏坐到天明,要睡了,就倒在旁邊堆得像小山似的被子上眯一會兒,那是怎樣一種痛苦的煎熬!。幸虧有大哥大嫂的照顧,所以在母親臥床到去世的三年時間裡,才沒有受太多的罪。而我,仍然是一年也難得回家幾次,每次回去也才住上三五天。偶爾電話裡問候一聲,電話那頭也只能聽見哥嫂的唸叨,因為母親根本聽不見。

11年的春節,我居然沒有回去,因為老公單位忙,我不想一個人搭車!大哥打電話說,母親很好,我說:“那我清明節回去吧!”可是,母親沒有等到清明節!那天晚上,二哥打電話說:“母親走了!”母親是因為出來曬太陽著了涼,引起感冒,以為像往常一樣吃點藥就好了。誰也沒想到……也許,久病床前無孝子,對於臥床多年的母親,兒女們已經麻木了,再沒有了當初母親起病時的擔憂和心痛,也缺少了應有的細心和耐心。但大家說母親走得很安詳,因為她她解脫了,到了那邊,她再也不用受那病痛的折磨,可以做一個健健康康的正常人了。而沒能在母親臨走前見上一面已經成了今生我心中永遠的痛!娘,如果知道你會走得這麼倉促,即使天大的困難,正月我也會回去一趟!明知自己的老母臥病在床,相隔不足兩百里的路作為她的女兒,居然長達幾個月沒有回去看她!我怎麼這麼不孝!這麼冷血呀!

此時,我才真正體會到“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哀!什麼都可以等,行孝是不能等的呀!

也許,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往往只追求浪漫的愛情,真摯的友情,卻忽略了身邊的親情,把父母的付出和關心當成了理所當然,把孝敬父母的責任當作一種負擔。有的人可以為了自己的戀人一擲千金,卻不捨得為自己的父母買上一件幾百元左右的衣服;有的人可以因為哥們的義氣消費千元的大餐卻不願意在節日的時候為父母買上一盒點心;有的人買了一套房還要買兩套房、三套房,卻不捨得為父母添件像樣的傢俱……當有一天真正自己老了,才明白親情的重要!可是,天下又有多少父母能等呢!所以,我好羨慕那些自己年逾古稀父母卻還健在的人,因為他們不必擔心自己的工作,不必掛念自己的孩子,他只用靜下心來,悠閒地陪著父母慢慢變老……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實錄:我還想談戀愛,但是不想發生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