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楊絳先生曾在《百歲感言》裡說: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與他人無關。”

這個世界上最荒唐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硬生生的和別人扯上關係,總喜歡盯著別人的生活看,難免會生出攀比之心,從而忽視了眼前的風景。

我們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渴望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難免會讓自己做出違心的事情。

其實就像楊絳先生說的那般,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生而不同才會更精彩,那麼我們又何必用別人的標尺來衡量自己呢?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一些事,在不經意間讓你受傷,讓你流淚。但是請不要哀怨,而是應該學會感激,感激這些人、這些事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傷痛,然後學會在未來的日子裡,不要再傷心,全身心地為自己而活。

我們很多人時常會因為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而感到心力交瘁,卻忘記了,人這一生,應該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而活,其實就是接納自己,取悅自己,愛自己。唯有這樣,才會愛生活,才能更快樂。

群裡另外一個作者的回答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她說:“其實面對別人對自己的詆譭,不喜歡,我的做法就是,告訴自己,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大家都有表達的權利,有權利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

而且他們經歷過的事情,我未曾經歷,以至於我無法用他們的方式去思考為何他們會有各種各樣的評價。如果看見他們,我會讓自己不去理會那些讓我感到不悅的東西。”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總是對別人的觀點表現得很苛刻,卻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東西。

人與人交往,只要能忽視或者消除對別人錯誤的偏見,就會變得更加包容,更能與這個世界和諧相處。

曾看過這麼一句話:“每個痛苦的人心中都有兩個我:一個不完美的我,一個完美的我。不完美是人的本性,因而這個‘我’是真實的。完美背離了人的本性,因而這個‘我’是虛幻的。承認不完美,我們就能找回真實的自己。雖不完美,但卻完整。”

很多時候,我們總會因為自己身上的缺陷而感到煩惱。其實,人生只有懂得接納自己,才會真正獲得快樂。

取悅自己,是不畏人言,積極向上

人活一輩子,很多時候都會感覺到生活的疲憊,會感到生活的勞累。

人生在世,一切都只不過是趨之若鶩罷了,很多時候,行走在茫茫人海之中,自己也會逐漸迷失了自我。這一生,不畏懼別人的對自己的看法,不對別人對自己的偏見感到困擾,才是我們這一輩子對人生應當有的態度。

要記住,人生一輩子沒有必要太多糾結和迷茫,生活說白了就是很簡單的事情,想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去明白自己心中想到的東西是什麼,不忘初心就好。

人活一輩子,懂得取悅自己比取悅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更為重要,人活一輩子不過匆匆數十載,自己過得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盧梭曾說:“我們的悲傷,我們的憂慮和我們的痛苦,都是由我們自己引起的。”

的確如此,一個人若是想得太多,就會感覺到很疲憊,只有成為一個簡單的人,學會放下過去,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向著美好不斷前進。

人這一生,最值得你取悅的,只有你自己;取悅好你自己,才是對人生最好的敬畏。

很多時候我們時常覺得只有大家都快樂,自己才能過得快樂,總以為討好了別人,自己就會快樂。

其實都錯了,因為只有當你快樂了,帶動別人一起快樂,這才是人人都和諧相處的畫面。

只有學會了取悅自己,才是給自己人生最好的答卷。

愛自己,是認清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楊絳先生的那句話早就告訴了我們,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莊子有言: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魚的快樂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也許是在水中自由的嬉戲便是它的快樂。而人的快樂就是可以活出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人生本就如同一場戲一般,我們都有自己的劇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演。

有句話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不同,追求也不用,評價一個人成功的標準和自己是否幸福的標準也不同。我們每個人對幸福的感知不同,別人光鮮亮麗的世界,也未必就是適合你的。

我們都要記住,生活是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生活是否快樂,幸福,是在你的心裡,不是在別人的眼光裡。

不要活在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因為眾生百態,世界有著千萬種模樣,但沒有一種可以與你的那種生活媲美。

曾有一則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一個禪師走在河邊,看見打漁人撒網。忽然有一隻魚奮力地從網中跳出來,禪師興奮地說:“那是一條掙脫漁網的金鱗。”

禪師很興奮,覺得他是在等著太久了,才能看到這麼一隻魚奮力想要改變命運,跳脫出世俗禁錮的金鱗。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說做人要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適圈,不要因為大家的命運都是一樣的,就妄自菲薄,任人宰割。

無論你是什麼樣的人,總有人與你有著不一樣的想法和決策;總有人不喜歡你,也總會有很多事情糾纏著你。

但我們都要明白,每個人的人生本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無論一路上你會遇見多少人,最後能自己走完這一生的只有你自己罷了。就像楊絳先生,她在晚年時期送走了自己的女兒和丈夫之後,一個人生活了很多年,依然保持著心中的那股熱愛。

人生而孤獨,無論曾經遇見多少美好,最終都會迴歸平淡。

愛自己,就要認清世界的本質,人心在哪裡,世界就在哪裡;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人這一生,終究是要學會和自己相處。

17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容易被追到的女人,都有一個共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