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同事的女兒,目前上新高一。

這個孩子呢,初中成績不錯,班級前5,年級三十名上下吧。

但她有個不太顯眼的弱點:理科弱一些。平時,一直靠補課努力維持成績,名次保持得基礎不錯。

但中考時,她的成績相當亮眼:數學114(120),物理、化學得分率也都達到了90%。

如願進了本地重點高中的重點班。

對於高中,家長和本人都抱有樂觀的期待。

但這種快樂只維持了一個月。

高一月考,期待被無情地粉碎了。

同事女兒,名次直接跌到倒數,150分的數學,考了87分,不及格。同屬理科的物理、化學,一個98,另一個101。

家長和孩子懵了。

雖然沒指望能考到前幾,但同事的心理期待,其實還是在前十名之內的。

結果卻是倒數。

這種下降速度,幾乎是直線型的。

事實上,像同事女兒這種情況,在高一初期,是很普遍的。

原因在於,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

這種準備,一是心態上的,二是學習上的。

考上高中,尤其是重點高中,這是一件大事。

在不少家長心裡,上了高中,意味著一個重要的目標已經完成了,因此,會導致對即將到來的高中缺乏必要的規劃。

尤其是對於那些在中考時超常發揮,而日常基礎並不太紮實的學生,如果因中考成績好而產生盲目樂觀心理,幾乎可以肯定,在高中學習的第一個月,就會被打擊到。

相比初一,高中的第一年,有著本質的不同。

因為年齡較小,初一設置了足夠的過渡期,各個科目都很簡單。

初一時,只要付出點努力,不少學生都能輕易取得不錯的成績。

而高一則恰恰相反,有人甚至說,高一理科的難度,是地獄級別的,不光考驗勤奮程度,要大量刷題,更需要智商在線,具備相應的思維能力。

這一點,說到的就是第二個準備了——學習上的準備。

上高中前,怎樣做學習上的準備?

可以肯定的是,預科班基本上沒用。

因為預科班教學,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時間短。

在時間遠遠低於正常課時的狀態下,講課只能是淺嘗輒止、浮皮潦草,蜻蜓點水似的,點一下而已。

或者,講一下大概脈絡,在知識結構上做一下串聯。

淺層講解,這種方式更適合初中,尤其是小學,內容比較淺顯時。

到了高中,正常課堂的密集講解,尚且不能保證課下能夠上手做題,更何況淺嘗輒止?

如果把預科班當作全部,一味地把希望寄託在老師的講解上,像小學和初中時那樣,還是缺乏自己獨立的學習能力,那肯定是不行的。

一對一倒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也有前提,那就是老師的選擇,一個只會就題論題,沒有辦法啟發學生獨立思維的老師,能夠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大的。

還有,梳理知識脈絡,按說,這是一種不錯的習慣的方法,但實際上,只有優等生建立有這樣的思維模式。

不具備整體思維習慣的,很難進入狀態,導致浪費時間。

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普通學生為什麼要學競賽?成不了保送生,也能幫助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