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沒有家長不希望學生能夠平安健康的長大,可惜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不少家長太過關注學生的成績,反而沒有注意到學生在校生活的點滴。

根據中國教育追蹤調查數據顯示,有超過30%的學生受到過不止一種形式的霸凌,或許只是被別人起外號,但是對學生的心理影響可能幾年才能消除,可見學生在校的社交關係上,沒有家長想的那麼樂觀。

尤其是很多學生在受到欺負後並不會選擇第一時間反抗或者告訴家長老師,而是默默承受,直到被家長髮現不對勁,這除了是學生個人性格的問題,和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有關,容易受到校園霸凌的學生,往往來自於4種家庭。

容易受到“校園霸凌”的學生,通常來自4種家庭

最常受到欺負的學生很多都來自於留守兒童家庭,因為家長不在身邊,所以學生沒有反抗的勇氣,而欺負人的學生也知道挑軟柿子捏,所以這類學生很容易受到欺負,最主要的是這類學生比較敏感,自卑,所以不懂得向大人求助。

如果說留守學生容易被校園欺凌是因為家長不在身邊,那麼下面幾種則基本是家長的教育問題,有一些家長非常喜歡用貶低學生的教育方式,企圖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

類似於“你看XXX,再看看你”,“你怎麼這麼沒用呢”,這類家長很喜歡用這樣的言語去批評學生,導致學生逐漸自卑和自我懷疑,在面對校園霸凌時甚至會覺得是自己沒有所以活該被欺負的感覺。

還有一類家長則是對學生關心太少,遇事只會質疑學生,有些學生的確頑皮,所以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比較嚴厲,可當學生受到欺負時,家長只會問“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家長這種行為本身就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反而對受欺負的學生進行質疑,那麼學生就會知道,以後再被欺負,即便找家長也得不到幫助,在霸凌中沉默接受,而霸凌的學生下一次只會更囂張。

還有一種家長本身性格就比較懦弱,他們教育學生的方式也只想著息事寧人,筆者上學的時候,有同學在放學的時候被一些壞孩子堵上了,來接她的家長居然選擇先打她一頓,以此來解決這件事。

家長過於懦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也會變得性格軟弱,這樣的學生很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家長不想學生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做好家庭教育很重要

前段時間接連有兩個因為校園霸凌而引起大眾議論的消息,正好做成對比,前一個是初中生的奶奶當街給欺負孫子的高年級學生下跪求饒,這是剛好符合上面的幾種現象,家長不夠強硬,或者父母不在身邊。

而另一個學生家長的處理方式則得到不少人點贊,學生在廁所被索要煙,回家後告訴了家長,家長二話不說就買了幾包煙交給校長讓他交給那幾名學生,這種處理方式的高明之處在於,家長沒有急於找欺負人的學生麻煩,而是通過校長來解決此事,告訴校長學校有霸凌行為,也提醒校長身為學生家長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

所以同樣是被校園霸凌,家長的態度其實是很重要的,家長不想學生在校被欺負,首先就得硬氣起來,家長要教育學生不能欺負別人,但也要教育學生不要被別人欺負。

當家長給學生足夠底氣,就算受到欺負也敢於反擊的時候,那麼學生受到的傷害就會減小,甚至於別人也不敢欺負學生。

其實與其家長教育學生如何不被欺負,不如那些欺負別人的學生家長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疏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成為品行不端的學生,是否平時沒有好好教育,或者家長沒有做好示範。

【寫在最後】

校園霸凌可以是很多形式的,可能只是幾句不好的話,或者孤立排擠,但是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可能伴隨一生,身為家長應該多關心學生的在校生活,尤其是寄宿式學校,家長更要經常詢問學生的情況。

而學校和老師也要負起責任來,校園內出現校園霸凌行為,也是學校管理的疏漏,教育不是隻有文化課方面,學校也要對學生的思想道德進行教育,幫他們迴歸到正途上來。

今日話題:你覺得如何才能有效的杜絕學生在校被欺負呢?

5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如何看待大小S的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