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教材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物質,是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的重要媒介,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教材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論是課前預習還是課堂教學,亦或是課後複習教材都是學生的引路人和“好幫手”,教師備課、授課更是離不開教材

教材從編寫到出版需要經歷一系列嚴謹而有細緻的過程,教材影響的是一代人,今年人教版小學數學“毒插畫”事件引發廣大熱議,牽一髮而動全身,一系列與教材相關的教輔書籍、課外讀物等都紛紛被爆出存在各種問題。

基於此,教育部門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補救,本想著經過大刀闊斧的調整後,教材問題能得到妥善的解決,可是前段時間,又有與教材相關的問題被爆出來,再次引發廣大家長和網友們的議論。

小學教材新問題頻繁出現,課本封面滿滿“日本風”,家長憤怒不已

2022年9月26日,歌手黃安在社交平臺發佈動態稱,小學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封面和五年級語文同步讀本的封面都充斥著日本元素,並表示畫面中是一個日本家庭,唯一的華人竟是女傭,其加以配圖論證,瞬間引發廣大網友的討論。

兩張配圖中的封面都充斥著日本文化元素,五年級語文同步讀本的封面源於該教材裡的一篇文章《我是貓》,它的作者正是日本作家夏日漱石。雖說將內文的插圖作為封面是可以被採納的,但是讓家長們最不能理解的是,語文教材裡的課文如此之多,加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為什麼不採用中華元素而非要使用這些頗有爭議的元素

若是這個勉強說得過去的話,那麼小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教材為何還要選用日本元素?黃安表示:臥底也太明顯了吧,難道沒人管嗎?

大家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封面的整體風格偏向日式,圖中的女孩穿著和服、腳踩木屐,牽著秋日犬(日本國犬),遠處的背景是富士山(日本景點)、櫻花(日本國花),近處的背景則是日式餐館(疑似日料店),總之,整體給人的感覺“日裡日氣”的。

日本元素“入侵”教材封面,到底是別有用心,還是過度解讀?

大家要明確的一點是,《品德與社會》這個課程主要是引導學生樹立和養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但是教材將日本元素作為封面,實在是讓人義憤填膺。

雖說教材要有兼容性和開放性但是也應該有底線,特別是現如今的孩子生在和平年代,愛國情懷不如老一輩人若是潛移默化受日本文化的薰陶,對得起在過去抗戰中犧牲的先輩們嗎

雖說我們不應該否定日本文化,但是作為中華兒女,我們要牢記屈辱的歷史。若是將日本的文化符號、日本動漫、日本美食等滲透到中國年輕一代人的生活中,這難道不是妥妥的文化滲透嗎?

針對封面問題,像是中國的福字中國結燈籠等都是非常可取的元素,另外中國的地標性建築比如故宮、長城等也有很多著名風景名勝都可以採納,為何偏要用這種頗具爭議性的元素?

每當教材上出現這種頗具爭議性的問題後,網友們的愛國情懷就被激起來了,大家認為這是一種文化滲透,到底是有人別有用心,還是群眾的過度解讀?發生這種事情一定要引起重視。

自從經歷“毒插畫”事件後,全民變身“督察員”,越來越多的教材相繼被揭發存在各種問題。正因如此,相關部門更要引起重視,無論是教材讀本還是課外輔導書,都要嚴格把關,避免爭議性問題的出現。

教育之事無大小,任何細節都不能夠被忽略哪怕是一張圖片,也可能會對心智尚未成熟三觀尚未形成的學生造成影響。因此,無論是課文中的內容、插圖,還是封面,都要進行深入的研討,千萬不能讓有歪心思的人乘虛而入,最好是多方面檢查,杜絕教材問題的出現。

雖然教材很重要,但是教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容小覷,若是學生的理解存在偏差,或者是因爭議而產生錯誤的認知和價值觀,教師一定要即時講解,更改遠離文化滲透。

最後,針對教材、課外書籍等存在的問題,大家一定要積極監督並舉報,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壓制不正之風的蔓延。

4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為什麼好的學習方法對於提升高中物理成績沒有那麼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