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作者|海長江 編輯|耿西西

寫在前面:

你好,我是海長江海哥,一名連續12年5點早起者。

這兩年因為疫情,大家日子都不好過,有的人乾脆躺平,左手手機,右手可樂,管他呢,先讓自己爽了再說。

但日子畢竟要過,玩手機喝可樂,解決不了本質的問題。

那到底怎麼解決本質的問題?答案就是,追求內啡肽,遠離多巴胺。

01

多巴胺,是幸福的毒藥

多巴胺和內啡肽是什麼?簡而言之,是身體內部的一種激素。

這種激素,受到某種刺激以後,會大量分泌,從而對身體的器官造成一種影響,進而帶來一種感受。

比如你特別喜歡一款遊戲,每天下班第一時間打開手機,邊吃邊玩,其他的事情都沒有遊戲重要。

為什麼這麼痴迷?因為玩手機會讓你產生多巴胺,讓你瞬間感覺很爽。

不僅打遊戲如此,刷短視頻,看電視劇,都有這種反饋,而這種反饋,是一種溫柔的陷阱,更是一種幸福的毒藥。

因為,獲得這種反饋的成本太低了。

手機誰都有,電視劇在哪都能看,短視頻軟件一大堆,從早到晚給你推送的信息,都可以完全不重樣。

在這種情況下,誰還願意累死累活的社交,去討好別人?

但是,之所以說它是毒藥,是因為人在大量分泌以後,多巴胺又會瞬間進入“急劇下降”的態勢,讓你陷入空虛和焦慮的情況。

而你為了緩解這種空虛和焦慮,唯一的做法就是,重複以前的行為。

但因為耐受性閾值的提高,想要獲得和以前一樣的多巴胺,必須加大“劑量”,否則無法滿足,長此以往你會對此“上癮”。

比如你第一次去遊樂園,特別開心,好幾天晚上睡不著覺,還想去,但第二次必須嘗試更刺激更好玩的項目,直到無法滿足你。

所以,多巴胺會讓你的慾望膨脹,直到無法挽救。

02

內啡肽,是苦盡後的甘來

我這幾年,一直在做能讓我產生內啡肽的事情。

比如跑步,讀書,做諮詢,冥想,瑜伽等等,每天的日子,很安靜,很簡單,但也足夠幸福和愉悅。

其實內啡肽的分泌條件,相比多巴胺,會苛刻很多。

首先,它分泌的條件必須在你,寧靜和放鬆的狀態下。

其次,分泌內啡肽前,你必然要經歷一些痛苦,所以用“苦盡甘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如果讓我用一種東西,來形容內啡肽,那這樣東西,一定是“獎狀”。

獲獎的前提是,你為了功課做大量的努力,刻苦的練習。最後,你的努力得到回報,而回報就是內啡肽分泌的結果,就是那個“獎狀”。

有過長跑經歷的人都知道,在跑過“極點”以後,你會覺得神清氣爽,跑步一點都不累,這也是內啡肽分泌的結果。

再比如,做冥想的前期,你需要花點時間拉回注意力,這個過程比較痛苦,但當完全沉浸其中的時候,你又會感到非常的愉悅。

這就是,內啡肽的力量。

過去年少的時候,很容易被多巴胺吸引,比如經常在課堂上睡覺,認為這是一個很刺激又很爽的事,就跟打遊戲一樣。

可是每次這樣做以後,心裡又會有小小的內疚。

而長大以後,特別是開始閱讀以後,這種感覺就徹底沒有了。

因為真正愉悅的方式,應該能夠給人帶來成就感,而不是內疚感,也許這就是多巴胺和內啡肽的終極區別。

03

人生,是一個時間軸

你的人生層次,從你的興趣和愛好就能看出來。

以前我總覺得,愛好這東西,應該是一個具體的事物,比如愛籃球,踢足球,彈吉他,唱歌,但後來發現:

發呆,也可以是一個愛好。

我們在鑽研愛好上花的時間,可能比你認真工作的時間太長,所以如果你的愛好不對,很可能會因此毀掉你。

我不瞞你說,我過去有一個學員,在天津南開大學上研究生,本想著好不容易上了好學校,以後能從底層逆襲,誰想到都沒能順利畢業。

為什麼?

因為一個宿舍4個人,3個人天天晚上玩LOL,玩到凌晨三四點睡覺,然後白天11點多起床,起床幹嘛呢?不是學習,而是研究遊戲攻略。

兩年以後,他從朋友那裡認識了我,我問他當初沒畢業的原因,他說當時考研時太苦了,想著好好放鬆一下。

但沒想到一放鬆,三年就過去了,學習苦,打遊戲爽,所以打遊戲。

依我的經驗來看,所有當時就讓你覺得特別爽的事情,基本都有貓膩,這個道理,我在初中的時候就明白了。

班主任跟我們說,校門口亂七八糟的食物,一定要少吃,為什麼?因為靠家常的調料,根本不可能做那麼好吃。

她說,零食好吃,但會讓你生病,海帶難吃,但會補充你的營養。

這就是“追求內啡肽,遠離多巴胺”的意義。

人生是一個時間軸,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年,十年,幾十年,所以不能過著“爽一天,是一天”的日子,要做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按照《士兵突擊》中許三多的話就是:

“好好活,就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

按照《士兵突擊》中班長老馬的話就是:

“別混日子,小心讓日子把你混了。”

下期見。

7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總是喜歡挑食,父母需要了解具體原因,採取正確應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