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幾乎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學業出色,成為一個學霸。但真正能成為學霸的孩子卻並不多,父母要對自己的教育方法進行反思:現在不捨得讓孩子吃苦,將來怎能成才?

說到把孩子培育成學霸,那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白巖鬆。白巖鬆大家都很熟知,他是一位優秀的主持人,主持風格很受大家喜愛,其實他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教育方法。

白巖鬆雖然在公眾面前很少提及自己的兒子白清揚,但在談到兒子的時候也是滿臉自豪。

受父親的影響,白清揚從小就喜歡看書、寫作。大學期間連續拿到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保送國外深造,是名副其實的“學霸”。白巖鬆還吐槽兒子放假回家,一直呆在“書窩”裡,為此他不得不“趕”兒子出去踢踢球、放放鬆。

白清揚在父親的教育之下,為人溫和謙遜、知書達理、一表人才,並且很有主見。在一次採訪中被問到:“想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主持人?”白清揚則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想!”

白巖鬆對於兒子的回答反而滿意,並且很欣慰兒子沒有對自己盲目崇拜。所以,當兒子大學選擇“蒙古學”這個冷門專業時,白巖鬆的態度是十分支援。

培養“學霸”需要什麼條件?白巖鬆的育兒觀:捨得讓孩子吃苦吃“自律”的苦

人們常常說只有做到自律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小孩子一般自控能力比較差,自律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一件苦差事,比如要剋制住玩遊戲、上網、睡懶覺等的誘惑。日復一日地堅持用功,勤奮刻苦努力,才能換取成功。就算不能成為學霸,至少也能做到該學習的時候學習。

吃“失敗”的苦

孩子如果一直考得好,容易驕傲自滿,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到重要的考試反而會“發揮失常”,因成績不理想而崩潰,這其實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害怕失敗。其實多吃一些“失敗” 的苦,對孩子來說是有好處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才能逆襲成為“學霸”。

吃“獨立”的苦

有一種“痛苦”叫做家長輔導孩子寫作業,其實痛苦的不僅是父母,還有孩子。父母應該儘早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父母過多的幫助反而成為累贅,將來的人生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我們常常只看到學霸們亮眼的成績,卻不一定能看到他們自己在背後默默努力和下苦工。

“學霸”不但是一個耀眼的光環,也是一份沉甸甸的壓力,要想成為學霸,孩子就要“吃得苦中苦”。

如果家長還在為孩子的成績而煩惱,不如看一看這兩本《清華/北大學霸筆記》。

“清華”和“北大”是很多父母心中最高等的學府,聚集了全國各地最優秀的人才,有的孩子是從小天賦異稟、智商超高;也有的孩子是學習能力很強,成功逆襲。

無論是孩子在學習上的難題,還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都能從中找到相應的答案。

當然,父母也不要太執著要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成為“學霸”,每個人的人生選擇都是不同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將自己的夢想附加在孩子身上。

今日互動話題:你還知道哪些培養“學霸”孩子的方法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小孩子“早戀”現象頻發,家長應該怎麼辦?這3點家長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