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一位從教20多年的老教師說:

父母和老師的溝通方式,決定了孩子在老師面前的“受寵程度”。

能夠讓老師偏心的孩子,背後大都有一個“懂事”的家長。

所謂懂事,就是家長與老師溝通時,能夠彼此尊重,心存敬畏。

古語有云:“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

家長希望孩子學有所成,自己卻不敬畏老師,就像人只知道保養身體,卻不知道穿衣吃飯一樣。

一個不懂得尊重老師的家長,你的孩子真的會被老師冷落。

這樣和老師溝通,孩子成績再好,也不會被老師重視

知乎上有個問題:老師會不會因為家長的態度,對孩子有所冷落?

其中一條答案令人印象深刻:

家長的品質,多多少少會影響孩子;家長不懂得尊重老師,即使孩子成績再好,老師也會避而遠之,對孩子自然也就冷漠。

一位老師,剛被調到某小學教語文。

到崗第一週,這位老師就進行了一次摸底考試。

成績下來後,有個家長主動找老師要全班孩子排名。

老師反覆強調成績不能對外公開,這位家長也一再保證,只是拿來自己做參考。

這位家長在班群裡帶頭質問老師:“分數怎麼都這麼低啊?我孩子可從來沒考這麼差過呀!怎麼回事啊,老師?”

那孩子的分數73分,全班第二名,試卷滿分是75分。

沒過多久這位家長再次找到老師,要求老師給自己的孩子調位,最好把自家孩子放在第一二排,給孩子周圍多安排成績好的學生,原因:怕孩子“近墨者黑”。

老師拒絕,這位家長當場翻臉,並把老師投訴給了校方領導,聲稱認識校長,讓校長給個公平。

孩子呢,天天追著老師後面,問老師:“你什麼時候給我調位?我媽讓你給我調位,我媽不讓我挨著XX同學,他不是好學生!”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長的教育就是一支筆,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落筆畫下什麼,你的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作品”。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裡,藏著孩子的“命運”。

孩子本無錯,最怕本該更優秀的孩子背後,站著一個肆無忌憚的家長。

有一種家長:護住孩子的短,卻失去了老師的愛。

一個孩子,因為偷東西,長期不做作業,屢教不改,老師請家長到校座談。

家長反駁老師:“你們當老師的,話可不能亂說,我家孩子可沒有這些毛病!”

老師把真實情況向家長說清後,這位家長當時就急眼了:“我們家孩子原來挺好的,現在變成這樣了,我還想問問你呢!”

第二天,一上課,這個孩子立刻站起來問老師:“我爸爸讓我問你一個問題,你生過孩子嗎?”

當時那個老師就臉紅了,嘴脣顫抖,站在講臺上半天沒說出話來。

這個孩子的話,就像一把鹽撒在老師的傷口上:這位老師45歲,沒有生育能力。

老師作罷,從此再也不願意管這個孩子了。

家長的護短,就意味著對孩子錯誤的縱容。反過來教孩子攻擊老師,贏了老師,卻輸了孩子。

這樣的案例不止一件。

一位家長主動找到班主任哭,請這位班主任給孩子打個電話,哄孩子來上學。

班主任表示無奈,孩子的問題不是一天兩天產生的。

原來,這個孩子從上學就不能如實完成作業,老師作業佈置3遍,她只寫1遍,或者不寫。

逢週一開學,孩子就各種理由請假,原因:作業多,不願做。

老師多次打電話和家長溝通,家長的答覆總是:“你們老師別留那麼多作業不就行了!”

六年級,臨畢業,孩子成績從中游,下降到倒數第三名,隔三差五曠課,逢週一不上學在家看電視,玩電腦。

老師無奈,家長管不了,本來挺聰明一個孩子,因為家長一次又一次的包庇和縱容,反而害了孩子。

護短的家長不願意面對孩子的錯誤,大多數是因為害怕一旦承認了,老師會對孩子產生反感,甚至放棄。

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老師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往往針對的是孩子的問題,而不是問題的孩子。

家長對孩子問題的偏袒,以及對老師的質疑和反駁,會嚴重妨礙老師的教育指導工作。

孩子成績差,家長很“懂事”,老師也偏心

我曾經從教過的某個學校裡,其中,有一個孩子的家長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這個孩子初入學時成績很差,全班倒數行列。

有段時間,他總是和別的孩子發生衝突,我們老師們幾次警告不改,請了家長。

雖然這位家長也不敢相信,那麼老實的孩子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事,但這位家長耐心聽完了我的“小報告”。

等我說完事情前後經過,這位家長說了一句話:

“老師,小孩之間有些矛盾是正常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咱們大人可能也未必都清楚。我回去問清我家小孩,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再給您答覆好嗎?”

面對孩子在校打架事件,家長們普遍有種矛盾心理:知道孩子這樣做不對,但又怕孩子在班裡受氣,被人打了也不敢還手。

所以面對老師的“批評”,態度好一點的家長,都是點頭稱“回去好好教訓他說他”,可是孩子回校後該怎樣,繼續怎樣。

這位家長那天態度很誠懇,臨走之前還握手再見,我也沒報什麼希望。

當天下午放學,孩子家長主動來到辦公室找我,要求孩子向老師道歉,並主動承受懲罰。

後來這個孩子課間主動打掃教室衛生,上課專心聽老師講課,作業也逐漸能按時上交了。六年級小升初考試時,這孩子名次還進步了十幾名。

能夠讓老師對一個看似沒有希望的孩子,給予不離不棄的重視,他的背後大都有一個智慧的家長。

有家長如此,即使孩子再調皮、成績再差,老師也不會輕易放棄。

聰明的家長懂得配合老師工作,互相尊重,恰當溝通。

教育一個孩子需要家校共育,學校給予知識啟蒙,家長負責人格啟蒙,二者相輔才能相成。

老師偏心誰,誰就會得更多照顧,討厭誰,班裡的孩子都會欺負他,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所謂的“偏心”,是對孩子言行舉止的一種肯定。

老師們偏心的孩子,大都是品質良好,尊師長、守紀律的孩子,這些品行的培養,離不開背後默默配合老師工作的家長。

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為了偏心而偏心,所以當這些孩子偶爾犯錯,老師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也有很多家長有這樣的困惑:

我們家孩子好像從來不能引起老師關注,孩子沒有犯過什麼錯,也從來沒有被叫過家長,是不是因為老師不重視我們?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這種情況,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是個乖巧的孩子,一個班裡,能夠引起老師關注的是那些兩頭的孩子。

對於中間的孩子,他們有些品性良好,表現積極,老師也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是屬於被時時偏愛的那種。

另外,在老師們的眼裡,班級就是一個整體,規則很重要。每個孩子品性,以及他對規則的敬畏意識,決定了老師對這個孩子的態度。

品劣學優的孩子,未必能跑得遠;但品優學劣的孩子,成大事的不在少數。真正品學兼優的孩子,那是人中精品,最是難得。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

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

所以啊,能被老師“偏心”的孩子,最稱讚的是這個孩子的家長。

作為家長,能夠給孩子一個優秀的品格,這比只給他成績、給他金錢更可貴。

家長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被老師偏愛呢?

答案就兩個字:尊重,家長尊重老師,在孩子面前更要如此。

一、和老師溝通時,這樣的話最好不要說:

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該打打,該罵罵,我們絕對支援老師工作(推卸責任)。

我家孩子在家很聽話的呀,是不是老師你沒了解清楚情況(質疑)?

老師,我家孩子說作業就這些呀,他做了呀(懷疑)!

老師,給我們家孩子換個位吧,把孩子往前調調(干預班級事務)。

(群裡)有人在嗎?我寶貝今天發燒,上午不去了(不知向誰請假);

打別人時:孩子還小,老師別和他一樣;被打時:你們老師怎麼當的啊?(反咬一口)

……

與人溝通講究方法,和孩子的老師溝通也需同樣如此。

時刻記得老師不是你和孩子的敵人,他們是除了孩子父母以外,最關心你的孩子成長的人。

二、要讓老師喜歡你的孩子,這幾件事一定要做:

1、充分信任老師,不在孩子面前質疑老師的能力。

親其師,信其道。

孩子只有親近、尊敬自己的老師時,才會相信、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

面對老師偶爾的出錯,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關鍵。

一個孩子回家後告訴媽媽:今天老師唸錯了一個名字,那個人叫遊酢,我老師讀成了遊酉了。

孩子媽媽聽後,撫摸著孩子小腦瓜說:傻兒子,那是你老師考你呢!明天你老師肯定告訴你正確答案。

結果第二天,那位老師果然找到孩子提問他,還當眾誇獎了孩子。

原來孩子媽媽,當天晚上就和老師溝通,請求老師主動提問。

後來這個孩子上課聽講更加認真,老師和家長也成了生活中的好朋友。

2、不在孩子面前說老師的壞話,八卦老師。

作家蘇心曾經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天放學,老師拉起孩子的手往前走,孩子使勁甩開老師的手,並罵老師“壞女人”。

老師一愣問孩子為什麼這麼說老師。

孩子食指一伸:我媽媽說了,你整天畫的跟個妖精似地,一看就不是好人!

這位媽媽沒想到孩子竟然“出賣”了自己, 又怕老師記仇,以後對孩子不好,動了給孩子換班的想法。

這下徹底把老師給得罪了。

荀子曰: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意思是:君子尊崇老師而親近朋友,對於讒賊則深惡痛絕。

聰明的家長不會因為自己的好惡,背地裡論斷老師、八卦詆譭老師。

因為他們知道,毀了老師在孩子中的形象,孩子因此討厭自己的老師,不願接受老師的管教,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的孩子。

3、老師批評錯了,理智和老師溝通。

一個班級,一個老師,孩子多就意味著瑣事多。

孩子之間產生矛盾,是必然現象,對待孩子之間的矛盾,老師們的處理,一般是兩邊規勸,指出過失、引導改正。

不存在偏誰向誰就多對誰放縱,如果老師有處理不當,也不要急於給老師打電話,不停質問,以求公正。

要先保持理智,向孩子了解清楚情況,幫助孩子梳理心中的情緒,自己也能掌握一部分情況。

然後情緒平和地和老師進行溝通,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面見老師。

和老師溝通,不是為了吵架,更不是為了爭氣,溝通是為了解決問題,提醒老師有失偏頗的地方。

千萬不要一上來,一頓情緒發洩,最後問題沒解決,反而讓老師對家長產生了反感。

4、溝通時間要合宜。

5、一定要給老師送“禮”。

家長們給老師送的最好的“禮”,就是配合老師管好你的孩子。

家校共育的初心,是為了讓老師和家長隨時配合,幫助孩子成為更優秀的人。

不排除教師隊伍中有借班級管理、為個人謀私的“教渣”。

這些個別人的惡劣行為,否定了多少一線老師的默默付出,這樣的行為是極其可恥的。

奉勸各位相信“紅包教育”的家長:班裡孩子那麼多,送紅包這件事也是“人外有人”。

那個收了你紅包的老師,未必能夠給孩子長久地“照顧”。

紅包能不送就別送了,慣壞了老師,讓孩子嚐到了投機取巧“走捷徑”的甜頭,對孩子成長不利。

一日為師,終身操勞,是大多數一線老師的現狀。

尊重你孩子的老師,積極迴應老師的工作,這比給老師送百元、千元紅包更重要。

家校共育,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父母、尊敬師長、回饋社會的優秀人才。

願你關注成績的同時,也能培養出了一個被老師“偏愛”的孩子!

感謝閱讀!

END!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華師良樹:孩子的王道,是執著地栽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