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海安市實驗小學 “隨堂課”教研小記

【江蘇訊息】在推進“共生課堂”建設的程序中,海安市實驗小學逐步形成了“領航課、校級課、組內課”三級教研機制,老師們的實踐智慧和團隊打磨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實戰中獲得顯著提升。然,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給學生帶來長遠影響的應該是老師們那一節又一節的平常課。領航課、校級課、組內課這些不同層面精心準備的教研課和平常課是否呈現“兩張皮”的現象?老師們真實的平常課究竟是什麼狀態?於是管理人員全面走進“隨堂課”,及時診斷並進行指導的設想就此誕生。

管理人員預約聽課的時間最早為上課前一天,實施小規模推進,只帶學科組長和一兩位青年教師走進課堂,觀察最接近真實水平的原生態課堂,關注執教老師能否落實學校明確提出的改課要求,圍繞“問題驅動、板塊推進、嘗試交流”等角度進行診斷。

課後,聽課者對“隨堂課”的反饋並不貪大求全,而是抓大放小,擇要即時交換、就地面對面交流,並因此形成了海安市實驗小學獨特的“教室研討”、“辦公室研討”和“走廊研討”的教研文化。一般10分鐘左右的“短平快”交流既不會打亂老師們的工作節奏,也不會給予老師過多的心理壓力;切實可行的教學建議能讓老師們欣然接受,問題較大的執教者將成為下一次跟蹤聽課的主要物件。

海安市實驗小學 “隨堂課”的推進豐富和發展了原有的三級教研機制,將常態課堂和精彩展示同步考量,從2019年起至今,每年300節次左右的隨堂課研討有力地促進全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供稿:海安實小教導處)

8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5.努力會有成功的機遇,否則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