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最近,隨著網課上的時間越來越久,家長每天配合孩子交作業耐心消磨殆盡,有些人說:老師的工作職責甩鍋家長,當老師太輕鬆快樂。

也有人說,我們小時候,父母大字不識,無法盯著孩子的學習,仍能帶出優秀的孩子!現在的老師,沒有以前的老師負責。

聽起來理由不錯,這個時代當家長,確實不容易。不過,今天拋開對錯,我們談一點殘酷的真相:

1.教育就是一場漫長賽跑

絕大部分人血液裡都刻著競爭,都難滿足於孩子只是中等。而是希望,自家孩子,脫穎而出,通過甄選,成為尖子。

“減負”政策出臺後,為什麼教育的壓力並未因此降低?因為總有一群“鯰魚”,在“減負”之下,給孩子開小灶,送培訓班,找更優秀的老師,更棒的社會資源。幫助孩子助跑,甚至搶跑。他們從未想過,止於平凡。

可以出臺減負政策,降低社會的整體焦慮,卻沒有辦法禁止“搶跑”。父母之間的競爭,避無可避。

2.吃苦受益最終都是父母

為人父母,在教育中的盡職,不是為了老師,甚至也別說為了孩子。為了青春期時,讓孩子有所依靠,不至於親子關係劍拔弩張;為了成年時,讓孩子更有力量,無需啃老。

確實,現階段,家長很累,但是,孩子成年後生活幸福,家庭和睦,身邊有兒孫繞膝,有孩子噓寒問暖。這些美好,都是未來的福報。

3.沒有孩子隨便就成功

為人父母者,都一樣。每一個家長都走著一樣的路,包括當著家長的老師。

大多數老師的孩子,為什麼更容易成功?因為,老師對待自家孩子的學習,相對其他父母更為專業與細緻。事實證明,這樣的輔導有意義、有價值。

不要抱怨工作辛苦輔導心累,既然求了雨,就該承受泥濘;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該風雨兼程;既然養了孩子,就該做好辛苦的準備。

4.沒有後悔可以重來

孩子教育雞飛狗跳,是家庭教育階段性問題的具體呈現。如果家長的權威足夠大,溝通、聊天、批評、鼓勵,足以把孩子拉回正常軌道。如果教育方式常有不足,才會聲嘶力竭、每天陪伴、時時督促——卻收效甚微。

並不是每個家長都這般痛苦不堪。當差距暴露時,我們應該反思:正是在孩子幼年時,採用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快速”掩蓋了一些問題,才會在小學階段,問題百出。可惜,在孩子成長這件事上,沒有多少後悔可以重來。

如果,目前的你,抱著學習應該是老師全權負責的想法的你。建議聽聽初三家長的抓狂與高三家長的無奈。大多數人都會說,如果小學時我能重視就好了……

5.教育是唯一改變階層的機會

有家長只希望孩子做個打工者,所以不想在學習上逼迫孩子。學習只為找到一份工作嗎?知識的增長等同於教育的結果嗎?今天,教育是唯一改變階層的機會。

教育的魅力在於,它從來不是單一的輸出。孩子的成長不是如稻穗般,在秋天留下穀粒,把麥稈送進柴火堆了事。孩子的成長應該如一棵樹,葉子可以入藥,果實可以實用,樹蔭可以遮涼,樹幹可以造房。

學習的過程,不僅在於提高孩子的智力,更在於提高孩子的靈商、謀商和逆商,讓他擁有健康的人格、溫厚的品格,與人相處時受人喜愛。

順境時不驕不躁,逆境時不卑不亢。比知識更重要的隱性財富,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

6.時代淘汰視野狹窄的人

很多人不自覺地把現在的教育,與自己小時候相比。不必說時代發展日新月異,社會競爭優勝劣汰,所有一切,翻天覆地。單說教育,早已一夜春風,已然不是曾經模樣。

70年代的高考語文試卷,現在六年級的孩子應付綽綽有餘。知識越來越難,難倒了一批又一批曾經的高材生,現在的家長。一切只因社會競爭慘烈。

所以,親愛的家長,你敢允許孩子只掌握我們小時候的知識難度嗎?是我們努力適應世界?還是讓世界適應我們?謹慎思考,這也是對孩子的表率。

一個有著“未來觀”的人,才能帶領孩子擁抱未來;如果我們沉溺過去的安逸,身處現在的焦慮,孩子只會被未來的洪流所淘汰。大勢所趨時,誰最快接受當前的局面,誰最快適應未來的生活。

7.孩子只能家長多用心

老師的時間只是個恆量,即使每天工作12小時,至少也要騰出兩個小時改作、兩個小時備課,兩個小時講課,一個小時處理雜事。能分給全班孩子的,只有300分鐘;能分到每個孩子的,只有6分鐘。不是老師不想管,而是無法每天幾小時地花到你家孩子身上。

我們無法改變這樣的恆量,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管理,讓孩子成才。畢竟,孩子一年中,至少四分之三時間,是與父母在一起的。

8.悲觀的人看世界是灰色

正面的角度看問題,還是負面的角度看問題?心若充滿Sunny,人生即使是下雨,也是春雨。

同樣是疫情期間,老師與家長都很不容易。有的家長說:疫情期間,親身經歷後,真的能體會老師的負責與不易,以後要多做一些;有的家長則說:疫情無法放託管,親自管孩子學習太累,老師只會推卸責任。

在新鮮事物來臨時,積極的人看到的是正面的、向上的;而消極的人看到的則完全相反。任何事物也有兩面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容易在抱怨中失去積極的心態,必然會影響最終的成效。與其抱怨,不如接受。

9.教育失敗的苦果很苦澀

為什麼有很多家長不願意吃教育孩子的苦,卻願意吃教育失敗的苦果?

因為,教育孩子的苦要主動去吃。你得每天陪伴、溝通、批評、鼓勵,找問題、想對策,才能有所成效。

而教育失敗的苦,是被動的。你只要隨波逐流,孩子身上的各個問題,就會像大樹一樣,紮根生長,春來秋去,愈發蓬勃。待到有一天,再想要努力拔起時,已經失去了最佳機會。

10.老師不是萬能的神

有些家長,易怒易燥;一管孩子,雞飛狗跳;甚至沒有辦法靜下心,陪孩子看一本書,講一個故事。他們希望老師是萬能的,我告訴你,這是非常錯誤的。

老師也只是普通人,沒有一個國家的師範教育,可以把老師變成神,而中國的老師真的已經非常盡力了。

認清以上現實,不是推脫老師的責任。

老師做好老師的;家長做好家長的。

最終真正受益的,是孩子。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京蒙攜手教研,線上交流分享——赤峰市巴林右旗直幼兒園和密雲九幼聯合開展線上教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