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還記得前不久在家長圈瘋狂地流傳的所謂的“量子波動速讀”嗎?號稱5分鐘看完10萬字,即便是高額學費都被家長推崇!

而就在近日,教育部通報了“量子波動速讀”、“全腦培訓”相關培訓機構的處理結果,5家機構被約談或取締關停。

這個鬧劇算是告一段落,但也反應了背後家長對閱讀量的焦慮和誤解!

這兩年,新教改對閱讀量的強調,加上各路牛娃起手閱讀量1萬多,這龐大的數字引得家長焦慮連連,逐漸開始了從刷題變成了刷書的現象。

結果就和扭瓶蓋一樣,方向錯了,那速度就無關緊要了,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量,家長要得能講究一個“窄”在,那麼花在這上面的時間才會起作用!

大量閱讀英文原版文學作品確實是學好英語的最佳途徑和方法。怎麼讀才效果?今天我們總結了1個閱讀 方法和3個小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英文閱讀,家長經常掉入兩個“坑”

很多家長從英語啟蒙開始,就帶著孩子讀了不少書。大量閱讀是正確的,但是在孩子讀書的過程中,不時有家長髮問:

為什麼孩子還是沒讀出興趣?

為什麼孩子讀了這麼多書,卻總開不了口?

孩子讀不下去,要不要背單詞?怎麼背最有效?

大量讀原版,孩子要讀幾遍才行?

有什麼好的閱讀方法嗎?

·····

其實這裡面隱藏了兩個“坑”,家長們很容易走入誤區。

誤區一 一味追求閱讀量,但泛泛而讀

語言輸入是語言輸出的基礎。大量閱讀才能幫助孩子快速熟悉英語語言,了解背景文化,進而養成英語閱讀的習慣,乃至英語思維。

這種方法叫做“寬式閱讀”(Broad Reading),讀得好能有效擴充知識面。但只盲目追求“量”,卻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對處於初級水平的孩子而言,如何理解到位尤為重要。

如果頻繁更換書籍,只求數量,而沒有系統性,一邊讀一邊忘,甚至是不加選擇,讀一些根本不適合孩子認知的書。

數量是上去了,但因為陌生知識增多,超出孩子的認知範圍,反而增加了閱讀障礙,孩子只是“假閱讀”,讀了相當於白讀,沒興趣也就很自然了。

誤區二 過分強調精讀,查字典、記單詞

不少人認為單詞是英語的基石,於是在閱讀中拼命讓孩子記單詞,甚至在閱讀前讓孩子背大量單詞。殊不知,這有點本末倒置。

試想,一個外國人只是背完了整本《新華字典》裡的字(姑且不論能否做到),他就會說出地道的漢語了嗎?

其實,追求短時間內記住大量單詞這種“快餐文化”只求速度,沒有營養,是非常功利且有害的做法,很容易倒掉孩子學習英語的胃口。

據統計,母語人士平均每天積累的詞彙量在4.1個左右,且還是語言能力較為不錯的母語人士。

脫離語境記單詞,孩子始終不懂如何靈活運用,那種“每個單詞我都認識,連在一起竟然看不懂”的煩惱,孩子沒少遇到吧。

閱讀中去一個個查生詞,整個過程就會像“嗓子裡卡了魚刺”:讀不痛快又容易走神,越讀越拖拉,越讀越無趣。長此以往,會形成“強迫症式”的不良閱讀習慣。

正如語言學家克拉申所說,作為交流的語言,“交際者不是關注語言形式,而是在彼此傳達和理解語言所涵蓋的內容”。

閱讀是“從字裡看出字來”的過程,享受並吸收書中意義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多讀,掌握書中的地道句式、搭配才有可能學會運用,提高英語水平。

二、英語學習,不可不知“窄式閱讀”!

語言學家克拉申在“輸入理論”基礎上提出了“窄式閱讀”(Narrow Reading)理論。

“窄式閱讀”是指,從較窄或較集中的主題範圍的閱讀材料中獲得大量的語言輸入,如在一定時間內集中閱讀同一話題、同一題材或同一位作家的若干作品。

△克拉申“窄式閱讀”定義

“窄式閱讀”的優點——

❶ 對於同一主題的相關書籍的閱讀,能幫助讀者在較短的時間內習得相關的語言表達。❷ 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在風格上會非常一致。作者會使用自己習慣的詞彙和表達方式。當讀者閱讀過他的第一部作品後,就會很快進入他第二部作品的情節

文學家、翻譯家楊絳先生曾用過一個很妙的比喻——“學單詞就像交朋友”——用來解釋“窄式閱讀”最好不過。

讓小朋友去記同班那麼多同學的名字,背花名冊也要很長時間,但朝夕相處下來,相互間自然有了深度了解。

這是因為它遵循了認知心理學中的 “圖示理論”,即我們的大腦在理解、吸收、輸入資訊時,需要將輸入資訊與已知資訊(即背景知識)聯絡起來。

我們常聽到的聯想記憶法、思維導圖工具,其實都是在利用大腦的這個特點。

△思維導圖,就是一種圖示理論應用

在“窄式閱讀”中,孩子可以在一段時間內 “反覆”輸入熟悉的內容,也能很大程度上反覆利用所吸收的背景知識、內容建立起閱讀書籍間的相關性以及重疊的基本詞彙,從而最大限度地使輸入“可理解化”。

這樣可以讓語言學習進步更快。

△“窄式閱讀”提升詞彙量

另外,對初學的孩子來說,接觸同一個作者的作品是優於接觸同一類主題的。

因為在用詞上,作者表達的小習慣、用詞連貫性更加統一;在內容上,故事更具有連續性,會像“勾子”(hook)一樣吸引孩子去探究後面發生了什麼。

經過“窄式閱讀”,反覆“暴露”在熟悉的內容下,孩子英語學習的提升並不只停留在“詞彙”層面,它還有這些好處:

❶ 更深入地積累了背景知識,降低了閱讀障礙,幫孩子建立閱讀自信,讓孩子讀得更快、更輕鬆,逐漸提高閱讀興趣。❷ 降低了理解難度,孩子能獨立運用相關知識去讀懂內容,家長不用花太多時間去講解,慢慢會養成英語思維。❸ 習得的新語言知識可以在“說”和“寫”方面得到更快體現,因為“熟能生巧”。

這裡要提醒父母的是,千萬別以為“窄式閱讀”就不用大量閱讀了。大量閱讀好比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窄式閱讀”則像是“走了一條高架橋快速路”,但還是要沿著這條路順下去讀作者很多作品、同一個主題的相關作品,才能達到閱讀效果。

三、3個小技巧,輕鬆做好“窄式閱讀”

“窄式閱讀”的核心是“同作者、同主題、同題材”,該如何實踐這種方法呢?這裡給大家三個建議:

1. 用心選好書,才能事半功倍

這裡向大家推薦“i+1”原則,這個原則是克拉申“輸入理論”的重要一環。它是指——

如果你的現有水平為“i”,那麼就要給你提供“i+1”水平的輸入,“+1”就是在你現有水平上,增加一點點難度。

選書時不能只看熱門推薦,要先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讓他們參與選擇;然後堅持“i+1”,一般比孩子現在水平高出10%(繪本通常1頁有2~3個生詞,章節書通常1頁有4~5個生詞)較為適合。這樣整體上不會因為生詞太多影響內容理解、讓孩子產生挫敗感,還能較好的保證興趣並有所收穫。

像原版書中的系列叢書就適合給孩子實行“i+1”輸入。

中級水平讀物(章節書為主),如羅爾德·達爾作品系列,The Magic Finger、Fantastic Fox、The BFG、The Witches等難度逐步提高。雖然內容不同,但是因為是同作者所寫,在詞彙使用、修辭表達上一致,加上奇思妙想的故事,也很容易吸引孩子找來接續閱讀。

△ 藍思值:英美普遍使用的閱讀測評體系,數值越小代表內容越簡單

在閱讀中,家長也沒必要著急給孩子提升難度。一則他們熟讀一本書後,會因為能流暢閱讀而產生成就感;二則中文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英語中同樣適用。

只要孩子能找到樂趣並有所收穫,短期內在同級別難度上反覆也是可以的。

2. “整體閱讀”,理解為先

我們大腦的理解過程是從巨集觀到微觀,因而閱讀時也需先有一個“整體內容觀”,要按照這樣的順序去理解意義:篇章——句子——詞彙。

如果把閱讀原版書比作去欣賞一顆大樹,那篇章就是主幹,句子是枝杈,詞彙只不過是樹葉。

沒有整體感知,讀書時光靠單詞拼接意思,很容易變成“盲人摸象”,讀得頭昏腦脹、不知所云。

可是在閱讀中碰到的生詞,怎麼辦?

讀繪本這類初級讀物,父母陪讀時是可以藉助插圖來輔助孩子理解的;等到了章節書甚至更高階的作品,可以培養孩子閱讀時的“猜詞”能力,但萬萬不是查字典、背單詞。

根據中國不同階段英語課程標準要求,小學以聽說為主,讀寫其次;初中高中乃至大學英語,在閱讀理解中都會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內容並根據上下文去推測詞義”。讓孩子死命背單詞,已經偏離英語學習的核心了。

而國外的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在學習使用這種方法,他們叫做“Context Clue”。

Context Clue: Words or phrases around the word that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word's meaning.

五種最常用的方法是:

1. 定義型線索(Definition Clues)

這個詞的意思已經在這句話裡有解釋了

2. 例子型線索(Example Clues)

有關這個詞的例子已經在這句話或上下文裡給出了

3. 同義型線索(Synonym Clues)

這句話或上下文裡有詞義相同的詞出現

4. 反義型線索(Antonym Clues)

上下文裡有表示與這個詞相反的文字出現

5. 推斷型線索(Inference Clues)

沒有定義和例子,但是可以根據上下文猜出這個詞的意思,比如存在因果關係

讀完書後,父母可以帶孩子做這樣的練習:劃分三個框(不懂的詞、線索獲取、猜測詞義),用便籤紙寫下相應的資訊。

一家人還可以親子互動,看誰猜對的多~這麼做既可以訓練Context Clue能力,還能反覆回顧閱讀內容。

3. “整體輸出”,反覆強化內容

語言學習要“聽、說、讀、寫”全方位進行。在閱讀時,還需要大量聽音訊“磨耳朵”,讓孩子能夠聽音辨音,避免“啞巴英語”;同時也要在有一定基礎後,堅持“輸出”的刻意練習。

“輸出理論”與著名學習專家埃德加·戴爾於1946年提出的“學習金字塔”中的主動學習部分異曲同工。

在做中學(實踐掌握75%)、

把知識講給別人聽或馬上應用(傳授掌握90%)等都是主動學習的輸出過程。

在這些過程中,孩子會留意學習的形式和細節,能夠更高程度地掌握所學的內容。

在學英語的具體實踐中,孩子這麼做才算符合“學習金字塔”的有效輸出——

❶ 模仿地道錄音,有感情地大聲朗讀

在英語學習最初,孩子還無法大量自我表達時,這樣每天朗讀也是一種“說”的練習。

為什麼一定是“有感情地朗讀”?

因為有相應的情緒表露是吃透內容意義的表現,它需要孩子儘量去模仿原音的語音語調,跟上節奏感。

為什麼要“大聲”?

這樣第一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第二可以鍛鍊口腔發音,說得“原汁原味”。

複述故事,涉及了實踐和傳授過程的學習。它能幫助孩子溫習故事內容、強化寫作邏輯、鍛鍊語言表達。不過它有別於“背誦”,需要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知道他掌握得到底怎麼樣。

起初孩子複述整個故事有難度,大人可以試著用思維導圖、邏輯樹的形式,通過提問幫助他們一步步推導故事情節;之後可以用表演的方式還原故事,甚至可以讓孩子繼續編故事給你聽。

❸ 掌握地道表達,加入書寫練習

即便是“窄式閱讀”,也是要精讀書籍的。對於那些關鍵內容、好的表達,在閱讀中孩子通過重複接觸達到心領神會,接下來就需要通過書寫“輸出”來強化,這就是“做中學”和“馬上應用”的實踐。

從啟蒙到進階,孩子的書寫也是循序漸進的:可以練習書寫拼讀規律,通過替換詞語補充、仿寫句子來熟悉固定句式,看圖續寫一段話,為故事寫總結摘要、讀後感等等。

四、典媽碎碎念

大量閱讀是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最難的是堅持。

而我們也要知道,這個過程中,方法比努力更重要。毫無章法的閱讀,很有可能陷入誤區,最後“一條道走到黑”,自然帶不來期待的效果。

希望這篇文章幫大家躲避一些誤區,幫孩子找回閱讀的樂趣,讓學英語之路更平順~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開學在即,如果只學一件事,那就是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