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每天可以多睡一個小時,有更多時間可以看課外書……”前不久,一名家長在朋友圈晒出了女兒列出的居家學習好處。當前“停課不停學”仍在繼續,面對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並不是所有孩子和家長都能輕鬆應對,一些家長特別著急,覺得孩子在家學習不夠專注、不夠自律,有時候沒有時間督促,有時候督促的過程中又會引起矛盾,所以也有家長戲謔:“家裡的小神獸都快關不住了。”

確實,居家學習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次大考驗,也檢驗孩子的自控力,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力?龍山中學專職心理老師楊豔解答家長的疑問。

家長: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白天父母都要上班,孩子沒有父母的陪伴很少學習或者不學習,很擔心孩子在這段時間裡會和其他的孩子拉開很大的差距,不知道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楊豔:小學階段低年級的孩子,很多時候還是需要家長陪伴和約束的,同時這也是一個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自控力非常重要的時期。現在確實很多家庭面臨著這樣的問題:父母白天需要上班,沒有辦法陪伴和督促孩子學習。對於這樣的家庭,我這裡有幾個建議,可以嘗試一下。

1.好好利用和規劃下班後和孩子共處的時間。我所說的好好利用不是說加緊學習,把白天的時間補回來,而是更有效地陪伴,增進彼此關係、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比如說和孩子說說白天聽到、看到的有意思的事情,不帶評論地聽聽孩子在家裡的故事,做一些小小的親子游戲、親子運動等。讓孩子感覺到你是關心他的,而不僅僅是關心學習。同時,陪伴、觀察孩子學習,看看他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哪些特別好的習慣,哪些不好的習慣,又遇到了哪些困難,了解一下這個階段老師對孩子們學習上的要求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孩子自主分配、自主完成。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可以嘗試第二步。

2.分割學習任務。我們可以根據學習的要求、孩子學習的特點把晚上的一部分學習任務轉移到白天讓孩子完成。剛開始轉移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白天孩子獨立完成的任務要簡單、孩子擅長、任務量少,儘可能地讓孩子有成功的體驗。同時白天這些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最好要和孩子討論決定。當孩子能夠完成甚至超額完成時,及時給予鼓勵,晚上剩餘的時間可以留下來給他自由支配,或者一起做一些親子運動或遊戲;當孩子不能完成時,不要著急,平心靜氣地了解情況,共同尋找對策,同時把這部分沒有完成的任務留在晚上完成。

3.一段時間後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學習生活安排表,並適時調整。另外,建議家長朋友們可以堅持帶著孩子做一件小小的事情,比如每天跳一分鐘繩;或做一分鐘仰臥起坐;或記日記、畫日記畫;或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物品等。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堅持做就會讓人增強自我掌控感,為自控積蓄能量。

家長:作為家長,我們有意識想要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可是孩子總是做不到,為此和孩子之間經常發生矛盾,我們應該怎麼做?

楊豔: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當孩子出現沉迷玩遊戲、各種拖延的狀況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責備,給更多的壓力。但研究表明,“壓力”與“自控”是很難共存的,壓力之下更會出現失控的狀況。同時一個人處於自信心比較低、自尊水平比較低、情緒低落的狀況下,更不容易自控。在心理輔導室裡,常常聽到孩子跟我說起這樣的場景:自己在玩手機,本來打算去寫作業了,可是被父母說了一頓,立刻心情就不好了,雖然回到了房間,可是什麼也不想做,也做不下去。所以,有時候我們的做法其實是違背了初衷。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不僅僅是要求孩子去做到什麼,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更多的是調整孩子的狀態,包括睡眠、作息、身體狀況、情緒狀況、自信心、自尊水平等,這些都會增強人們對自己的掌控感。另外,我們也可以去觀察一下或者和孩子討論一下,他們在怎麼樣的情況下,面對怎樣的活動或者任務比較自律,有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不可以更多地去運用自己的這些經驗,或者把這些經驗遷移到其他方面。同時,我們也需要知道孩子的自控力本身就是在發展,因此對孩子自控的要求也要符合他的年齡特點。

此外,很多孩子特別反感雙重標準,也就是家長對自己的要求和對孩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其實,我們都知道言傳不如身教,自控力也是一樣,它是會傳染的,親近的人影響更大。這是因為我們的頭腦中有一種神經元叫做映象神經元,它的存在會讓我們無意識地模仿他人的行為。因此,在自控力的培養中,給自己樹立一個自律榜樣是非常重要時,“帶著孩子一起做”也往往比“要求孩子去做”效果更好。

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我們還可以做一些什麼?

楊豔: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方面,家長可以做的事情還是挺多的。

首先,我覺得特別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因為這是對孩子具有積極影響力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日常活動或在比較自然的場合下,與孩子談論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引導他們更好地應對。比如說,在當前居家學習的狀況下,可以和孩子聊一聊學習的現狀,聽聽孩子對現階段學習的想法和規劃。在生活中及時發現他們做的好的地方,看到他們的努力,並告訴他們。大多數的孩子還是非常看重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和看法的,很多時候這也會內化為他們對自己的認識。

其次,要幫助孩子達到情緒成熟。情緒成熟是自控力強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可以幫助人獲得更強的自我掌控感。所謂的情緒成熟指的是:一個人正確看待事情並作出合理反應的能力。孩子還處於成長髮育過程中,對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可能反應過於激烈,比如會對4分值的事件做出8分值的反應。所以父母需要盡全力幫助孩子對於事件的反應越來越合理。這種培養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一些繪本、動畫片都是很好的學習引導的材料。當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他們討論生活中真實發生的事情,尤其是親身遇到的問題、挫折,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全面、客觀、多角度地看待事情;學會換位思考;學習什麼時候可以宣洩情緒;什麼時候需要冷靜處理等。

最後,我覺得家長朋友們可以參考之前提到的一些提升自控力的小策略,在家庭中儘可能地創造影響力。具體來說有這麼幾點:1.確保孩子擁有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作息;2.平衡電子產品的使用和其他活動的安排,在居家的時間裡要創造機會、鼓勵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家庭活動,讓他們感覺到每一人為家庭而努力是一件很重要,也開心的事情;3.建立家庭護欄,明確地讓孩子知道在家庭中哪些行為是必須遵守的,不可協商的。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孩子的青春期,也是父母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