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受疫情影響,孩子們上學時間延遲,現在只能待在家裡學習。2月17日,孩子們迎來了網路版的“開學第一課”,今天,是“開學”的第3天。

而教育部主導的“國家網路雲課堂”的優秀教學資源也在“開學第一天”正式上線,為孩子的學習提供支援。

平時在學校上課,師生同在一起學習,氛圍好,孩子尚且能專注的學習,但在家裡,沒有學習氛圍,盡是生活懶散的狀態,孩子很容易出現在學習時跑神兒,不專注。

而一位家長在陪同孩子上過網課後,也提出相同質疑:

“家裡有兩個孩子,大寶上課時,我得看著小寶不搗亂,也就不能陪著大寶一起上課。當大寶上課時,我去看了一眼,誰知這孩子趴那兒睡著了,老師辛辛苦苦的講,他睡的那叫香!”

專注力,是一種重要能力,它決定孩子能否在完成一件事時,快速進入狀態並順利完成,同時,良好的專注力為孩子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想讓孩子在學習和成長中出類拔萃,一定少不了好的專注力。

經常有家長吐槽孩子學習時不專注,剛看了幾分鐘書,一會兒找鉛筆,一會要喝水,全都準備好了,又開始愣神了。

好不容易要開始動筆了,聽到屋裡有動靜,仍不住扭頭想看……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想要提高他的專注力,有必要提前了解下孩子專注的時間。

年齡不一樣,孩子注意力時間有所不同;年齡越小,注意力持續的時間越短。

如果孩子從小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下成長,他的專注力將會比平均值高2~5分鐘,但也不排除有些小朋友在2歲的時候,注意力就可以達到半個小時。

專注力可以培養,但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他的注意力是有規律的,假如讓3歲的孩子一定要專注20分鐘,就有些強人所難,但換做10分鐘,他是可以做到的。

在小學階段,是注意力發展的好時期,一般待孩子小學畢業時,他的專注力趨於穩定接近成人;並且,一般來說,男孩堅持注意的時間比女孩短,他們依然存在著一些個體差異。

為什麼有些孩子的專注力要差一些?其實,很大部分原因在於家長的“打擾”。

如果在一些家長陪孩子的過程中,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些許端倪:

當孩子想用油畫棒畫畫,他拿起兩種顏色,正在猶豫著要不要再換個顏色的時候,一邊的家長看到孩子挑個顏色慢吞吞的,會立即提議孩子快點畫。

本來在認真思考挑選顏色的孩子,會被“提議”立即打斷,讓他茫然不知所措。

還有些孩子正在玩的起勁的時候,長輩會時不時地過來問,“寶貝,要不要喝水?冷不冷?餓不餓?你這樣做不對,正確的應該這樣……”

家長這樣做,都是在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當孩子在玩耍時,無論是在安靜地看著玩具,還是把玩具掂量在手裡,或者只是簡單地擺弄玩具,他都有注意力投入其中,而且我們可以看到,他是專注力、投入的、享受的。

如果此時家長打斷他,孩子只能被動接受,這種無力感會使他表現出不快和焦躁。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臉上有無奈和生氣交織的表情。

並且,孩子還要面對“被打擾”後帶來的後果。

比如,被打斷後,他需要多花些時間回顧之前正在做的事情,才能順利做下去;

比如,隨著一次次被打斷,專注時帶來的高峰體驗的愉悅感,將會越來越少;

比如,長期的注意力不集中,很難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

所以,家長看似“為孩子好”的動作,其實在無意識中給孩子帶來了傷害。

因此,我們經常說,一個不夠專注的孩子身邊,往往有一個愛打擾他的家長。想讓孩子有好的專注力,就不要經常打擾他。

那麼,該如何發展孩子的專注力?

記得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曾說過一句話: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被保護出來的。

專注力就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隨著孩子的成長,專注的時間會發生變化,想讓孩子保持好的注意力,一定要保護好它。

尊重孩子,不要輕易打擾他

蒙臺梭利還說過:“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當孩子在玩耍時,不要輕易打擾他,給他空間和時間。只有在安靜、不被打擾的環境中,孩子才能投入的玩,連續思考。

如果這時打擾他,就像你正在玩遊戲時,父母非喊你去買東西;追劇追的正高興,老闆一個電話讓你改PPT,你說生氣不生氣?

可以坐在孩子旁邊做自己的事,如果孩子需要的話,他會喊你,然後,你再幫忙就可以了。

不打擾孩子,是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做的事,這是尊重孩子的表現,也能讓孩子的專注力發展的越來越好。

所以,做好家長,從不打擾孩子開始。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活動空間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觸:在嘈雜和安靜的空間內學習,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特別是對於思維活躍、愛蹦跳的孩子來說,一個微小的聲響就能轉移他們的注意力,所以,營造一個安靜的活動空間,顯得尤為重要。

最好能給孩子專門安排一個活動的房間,他可以自由的在裡面玩耍,不受外界的干擾。

或者當孩子在專心玩耍時,避免有大的聲音出現,電視或手機把音量調低,走路、說話都不要太大聲,儘可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當外界的聲音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他便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自由的探索。

如果非要打斷孩子,設定一個“緩衝”時間

平時我們可以做到儘量不打斷孩子,但難免有時候發生一些情況,不得不打斷孩子:

比如,大家臨時約定要去超市一趟,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家;又或者,親戚朋友突然打電話,有急事需要出門。

我們可以做到不立即打斷孩子,但終歸還是要打斷他時,可以提前商量好一個“緩衝”時間。

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提前告知孩子還有多長時間可以玩,5分鐘或10分鐘,讓孩子心裡有個數,知道了結束時間也不至於太抗拒,在這幾分鐘內,他會自己做出調整,慢慢的接受現實。

這樣,就把對孩子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重要的是,家長要懂得何時放手,何時伸出援手,做到“不打擾”。當孩子得到應有的尊重,能夠做自己,好的專注力自然就有了。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釘釘:我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