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

作業一直是學生們人生中的一大難題,也是各位家長們心頭的一大"隱患",如何應對作業?孩子愁,家長們也愁。

說起作業,大家可能首先會想到大量的作業本、練習冊、背書等等令人抓狂的作業,但其實孩子幼兒園和剛入學時候的作業也非常令人頭疼。

在孩子5-6歲這個年紀,他們的作業以趣味手工為主,而老師們佈置的作業經常會讓家長幫助孩子一起進行,這個時候交作業就成了一次"秀父母"的大比拼。

有不少家長在網上抱怨"怎麼別人爸媽的手就是手,自己的手就是個蹄兒?"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贊同。

可能只有生了娃的人才會明白,當自己做的手工慘不忍睹,被孩子帶到學校上課的時候,自己內心深處會有一種對不起自家娃的感覺。

在這種時候,如果娃的同學秀出了他們爸媽製作的精美的手工作品,這無異於會給自家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因此有不少家長對手工作業"又愛又恨",但是無奈的是人總有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而很多家長就是無論怎樣嘗試都做不出好的東西來,但是他們也拼命想要成為一個讓孩子覺得自豪的家長,手工作業無疑是對這些家長的一個打擊。

一般常理會讓家長們非常介意手工做得"爛",但並非"無可救藥"。那麼如何應對孩子的手工作業?又如何幫孩子調整心態面對其他孩子"炫"家長呢?

我幫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

1. 調整心態,做前先思考

一般來說手工做的比較差的家長們,會發現自己從小動手能力就比較差,可能從小到大手工做得都慘不忍睹,於是他們在面對孩子的手工作業時,經常在心態上就先"咯噔"了一下。

其實手工做的差,並非家長們自己有什麼問題,而是有一定的原理的。家長們可以先審視自己平時上班工作的狀態,仔細分辨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是對事物的觀察不夠仔細?還是性子太急?又或者是單純的"手笨"怎樣都做不好?

如果是前兩種的話,我們可以調整自己做事的方式,在陪孩子動手之前,先將要做的東西的製作流程仔細看一遍,多花點時間在做事前的準備上。

有的家長在做手工的時候比孩子急多了,這種現象在興趣班裡面非常常見,家長們可能會不斷地催促孩子,其實這也是"脾氣太急躁"帶來的壞處。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是第三種情況,無論花多長的時間觀察和研究,只要一上手就會做"崩了",這種情況下就證明家長是真的沒有辦法"扭轉局勢",這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

2. 真實"手笨",轉攻"實用"

一般來說轉攻"實用"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家長如果真的特別手笨的話,我們也就只能選擇放棄作業的"顏值"了。

手笨的家長們,在面對孩子們的作業時,先仔細認真分析一下孩子們的作業屬於哪種型別。

如果是單純的裝飾畫、美術等考驗"心靈手巧"的作業,我們可以嘗試以孩子的設計為主,自己作為輔助在旁邊幫助孩子完成作業。

如果孩子的作業要求有實用性的話,我們可以提高作業的使用價值,讓孩子參與到一起完成手工的過程中來。

3. 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很多幼兒園都會讓家長做樹葉畫、雪糕棒和小棍兒搭房子等等,我們通常會讓孩子在一邊看著,然後家長自己來做。

其實不必拘泥於讓家長單獨做手工的要求,我們應該儘量增加孩子的參與感。

如果孩子把家長的作品帶到學校裡接受表揚,這樣的表揚對孩子並沒有什麼好處。如果讓孩子參與到活動中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隨後再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不會產生一種"不勞而獲"的感覺。

陪孩子做手工作業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如果孩子能夠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動手能力也會得到鍛鍊。

孩子和家長共同努力做出來的手工作業,如果得到了表揚,孩子會覺得這是正常的。

但如果僅僅是家長單獨完成的東西,孩子拿到學校之後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這會讓孩子的內心中錯誤地認為只要"炫"父母的好,自己就能獲得"該有的"。

這樣的生活方式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虛榮心,如果家長做的好還行,如果做的不好,孩子可能還會嫌棄家長。

我們提倡注重作業的實用性,其實也是幫助各位家長引導自己的孩子更加重視內在美。

同時,家長們可能也會感受到,的確是存在怎樣努力都做不到的事情,那麼在面對孩子的學業時就能夠體會到孩子的難處,明白孩子有時候真的不是故意不好好學習,而是不擅長某一方面。

最新評論
  • 「完整」2022年中級註冊安全工程師《化工安全實務》真題解析
  • 通過這條路徑,不僅有機會上清北還能領津貼、免學費、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