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減少了540億顆芯片進口?美專家:砸了自己的腳

中國每年消費的晶片產品數以億計,在智能手機,汽車,物聯網,高性能計算等方面,都有上千億的市場。

美國的晶片公司因此在本土市場大賺了一筆。但是現在,對晶片的進口需求有所改變,目前已有540億片晶片進口量下降。這意味著什麼?美大力的核芯,到底有沒有意義?

芯片進口量的變動

中國是世界晶片銷量最大的國家,每年的晶片進口額高達3千億美金。

而美國的芯片公司,大多都是做設計的,賣的都是芯片,就好像高通,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芯片供應商,卻沒有自己的產品,只能通過賣芯片來賺錢。

而蘋果卻恰恰相反,他們向臺積電求購的芯片,都是在自己的手機、平板、PC上使用,從來沒有向外界出售自己研發的芯片。

不過,蘋果公司的電子產品,還是要在中國銷售,其中98%的iPhone都在中國,而iPad、Mac等,則是在中國大陸設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並在中國銷售。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無論美國的晶片公司如何推銷,都無法擺脫中國的市場。但是美國卻任意地規定了禁止美企業自由出口的規定。顧客需要的晶片無法購買,而供貨商則希望將晶片運出,但無法銷售。

隨著消費市場對晶片的需求逐漸改變,一方面,由於高端消費類電子設備的需求下降,高通的芯片產量出現了顯著下降。另一方面,成熟的芯片也可以留在大陸,而不是完全依靠進口。

到現在為止,中國的芯片進口量已經超過了540億,而且主要集中在消費類產品上。對於這一點,一些美專家認為,我們這是自尋死路,因為無法正常發貨,導致美國喪失了大量的市場機遇。

消費市場的進口量下降,也預示著美企業所賭的高端晶圓消費市場將會遭遇“寒氣”,而這股“寒氣”,令美企業紛紛作出反應。比如高通要將重心轉移到服務器、汽車、VR等領域。

本來高通的收入中,有一半都是由智能手機來完成的,但高通想要調整一下收入,多一條路,就多一條路。另外,英偉達公司也在降價銷售過多的顯示設備。

很顯然,美企在經歷了“寒氣”的侵襲後,已經開始考慮如何“過冬”了,能否熬過“冬天”,還真不好說。

美大力的核芯,到底有沒有意義?

美國的公司,佔據了世界上最大的晶圓供應商,而美公司,則是最好的供應商。高通驍龍,英偉達,PTX系列顯示卡,英特爾酷睿處理器,都是數一數二的。

美國想要在高端芯片的供應上佔據優勢,在價格和銷售權上佔據絕對的上風。但美國沒有能力在國內製造高端芯片,美國的芯片廠商也無法為英偉達、高通等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因此,美華人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臺積電拉到美國來,在那裡建一條5nm製程線。

同時,給英特爾,美光,格芯等公司提供520億美元的補助,讓他們在美國投資,或者擴大芯片的產能。但問題是,美國這麼做,又不允許美企業隨便出口,這有什麼意思?

想象一下,美企業憑藉自己的芯片生產線,擁有了大批的高端芯片生產能力,能夠輕易地滿足大陸的芯片消費需求,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但由於無法自由運輸,所以這些芯片要麼被賣掉,要麼被囤積起來,或者根本不會投入生產,以免出現不必要的資金流失。如果連芯片都不做了,那流水線還有什麼用?難道就是個擺設?

美國還得靠著消費者的力量,才能把美企業的芯片賣掉。但美國錯了,消費市場不可能永遠維持對進口的需求,在現有技術的幫助下,擴大芯片生產。

在整個消費行業,都有訂單。小米、Vivo、OPPO等中國產手機廠商,都已經開始自主研發自己的芯片了,以後也能給自己的產品下訂單。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自主研發的行列,中國產芯片的銷量將會逐步上升。

美國一意孤行,做著與芯片全球化定義不符的事情。美國要實現其核心價值和意義,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擁抱全球芯片。這樣既可以重新回到傳統的銷售模式,又可以減少芯片的生產成本。

在芯片行業,消費者和供給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美國堅持要將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一個地方,不讓供應商自由生產,這就導致了他們選擇了自主生產的芯片,降低了對芯片的進口。只希望他能儘快的恢復過來,不要繼續這樣下去了。

3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也許是雙十一最值得選擇的豎折旗艦:華為Pocket S顏值太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