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Redmi G銳龍版總算是等到了,不過話說7000系剛發佈,這才上6000,有點慢半拍的感覺,當然等7000系裝機那估計也是明年上半年的事了。Redmi瞄準的是剛開學的大學生或者剛需用戶。Redmi G 2022銳龍版就是一款主打高性價比的遊戲筆電。

Redmi G歷來性價比都很高,基本就是首發渺無。產品倒是沒啥大問題,就是那個大塑料+殺馬特外觀勸退了一堆人,給朋友推薦時都特意強調接不接受這個外觀。上月Redmi G 2022發售時有種看到mixfold 2的感覺,就是這真的是一個公司出的東西嗎?

外觀總算是迴歸主流了,A面沒有多此一舉的裝飾,一整塊磨砂金屬的A面就剩個G系列的logo,不說多好看吧,至少足夠簡約大氣,B面離譜的大下巴總算是沒了,看著順眼多了。組合拼接的設計,視覺上顯得更窄。

鍵盤設計比較奇特,鍵帽尺寸偏大,1.5毫米鍵程,敲擊手感很舒服。小鍵盤和全尺寸方向鍵都有,但去掉了一部分功能鍵,如home,PageUp等,不過這個對遊戲的影響倒不大。

開機鍵還是在鍵盤裡的右上角,可能容易誤觸,下代能獨立做出去就好了。鍵盤自帶背光,但無RGB,FN+F7可以呼出小愛同學,使用還是挺方便的。觸控板做得也比較大,只不過手感略阻塞。

Redmi G重點宣傳了這塊屏,16:10的2.5K、10比特、500尼特,這些硬件參數確實是這個價位遊戲筆電的頂尖水平,甚至達到了萬元遊戲筆電的屏幕素質,刷新率比上個月發佈的英特爾版還提升到240赫茲,玩超高刷新率的電競遊戲,體驗還是有提升的。屏幕也做了出廠校色,還拿了VeSA displayhdr 400認證,可以直接觀看HDR視頻。

屏幕確實沒得說,再看一下我比較關心的接口,接口大部分位於後面,整機有一個USB3.2 GEN2的全功能Type-C,支持100瓦PD快充,三個USB3.2 GEN2、USB-A口,一個USB-A2.0鼠標口,2.5g的Rj45、電源孔,3.5毫米耳麥孔,兩個到頂的視頻輸出接口,HDMI2.1+MINI DP 1.4,另外還有一個UHS-11速率的SD卡槽,總之接口很完善,該有的都有,就是這個USB口沒有標註,也沒有顏色區分,初次使用還真不知道這個2.0在哪裡,其實2.0跟耳機孔在一起,方便接外設,不當鼠標操作,這點還是挺人性化。

接下來就是大家關心的性能,R76800H+RTX3060的這個組合相信大家很熟悉了,在如今都在減重瘦身的環境下,看到這麼厚重的Redmi G加上這坨330瓦的磚頭充電器,我第一反應應該是這性能釋放絕對很棒。

那我們簡單看一下理論跑分,CPU理論性能是要比英特爾12代弱,這塊3060的功耗只給到130W。跟140W的滿血分數差距大概在5%左右,內存為DDR54800兆赫茲,延遲稍好於英特爾普遍的100納秒,硬盤是來自於群聯的PCLE 4.0 512G SSD,讀寫成績相對一般吧。緩存大小65G,出緩速度直接跌到182MB/S,對硬盤要求高的朋友可以考慮自行更換。電池給倒了80瓦,加上AMD低功耗的優勢,PC mark 10跑出了10小時43分鐘,這個續航是要比英特爾的遊戲筆電要強。

再看下Redmi G的烤機測試,開啟狂派模式,單烤FPU,CPU總功耗80瓦,功耗99.6攝氏度,貼著100攝氏度的溫度牆跑,確實夠狂派。全核頻率4.23G赫茲,顯示卡這邊維持在130瓦,82.1攝氏度,極限負載下CPU穩定在45瓦,3.35GHZ,91攝氏度,顯示卡在120瓦到125瓦間波動,溫度來到了86.4度,整機功耗大概在170瓦左右,其實從溫度與性能釋放就能看出為啥RTX3060沒上140瓦,因為散熱模組上限就擺在那裡,上140瓦實在沒有太多必要。

再來看看遊戲表現,不出意外,3A遊戲的畫質拉滿能跑出60幀左右,CSGO這些網遊也能餵飽這塊240赫茲屏幕,總體成績跟我前段時間測評的100瓦的3070差距不大。小米的遊戲控制中心這次也迎來全新升級,硬件監控更加直觀,功能佈局簡潔明瞭,目前功能不算多,如遊戲管理與網絡監看這些都沒有,也沒有自家外設聯動的RGB設置什麼的,唯一生態上的優勢就是小愛同學與MIUI+。

Redmi G我的評測就說到這,它是一款讓我對米系筆記本有了很大改觀的產品,你能從它身上看到小米是有在聽取用戶聲音,並在之後的產品加以改進。如果說去年的Redmi G 2021在顯示卡缺貨的背景下打出了價格屠夫的名號,那今年的2022款則是穩中求進,補全上代的槽點,也有自身的優勢的一款筆電。

8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蘋果AirPods Pro 2查找功能出現Bug,不是硬件問題,只需這樣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