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據瞭解,網易、京東近期都有二次上市計劃,其中京東已經通過上市聆訊,並且遞交了初步招股書,網易已經結束公開認購,投資者目前反應熱烈,那麼為什麼網易、京東都選擇二次赴港上市呢?

從公司層面來說,比如京東,有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京東已經開始盈利,但是對於它要發展的業務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京喜、物流等業務下沉市場,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

國外投資者很難感受中國的應用氛圍,並且不能及時瞭解京東的狀況,資訊不對稱可能會妨礙京東的估值定價和交易,這也是京東回港上市的內在原因之一。

就企業本身的上市初衷來說,二次上市提供了一個融資入口。企業(尤其是網際網路或科技公司)在業務擴張、投資、併購等方面有強烈的融資需求,通過二次上市,可以增加公司現金流。

此外阿里的成功經驗也表明,實力強勁加上乘勢而起,二次上市將給企業帶來市值上的極大突破。資本與產業的深度繫結,產業最終發展為資本的聚合體,這是新經濟的顯著特質。阿里巴巴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此從資本層面考量,中國本土的優質公司在港股上市,其實是開闢了第二市場。增加一個全新市場,意味著中國本土公司能夠降低美股市場的風險,還能增加融資機會、讓資金鍊變得更為“粗壯”,自然安全係數提高不少。

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本土的優質公司之所以不選擇A股,而是選擇港股二次上市,也有一定原因,據悉,香港從監管機構、財務合規、報表等的要求,和美國有很多可通用的地方,上市流程大大簡化和便捷。

總的來說,我國作為網際網路應用的大國,最具代表性的網際網路企業幾乎全部在海外上市,這顯然不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迴歸中概股是趨勢。

最新評論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張朝陽談直播帶貨 給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新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