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碼>

作為果粉,這些年也入手了越來越多的蘋果產品。也許之前光是感受iPhone時並不感到什麼特別之處,但隨著不同產品的設計上,也體會到各種細節之處,為使用者的體驗真是做到了詳盡的考慮。所以今天慢慢君想來說說自己在使用蘋果產品的過程中,看到的那些細節之處。

iPhone

蘋果手機可能大家用了很多,但只要跟安卓手機一對比,差距一下子就出來了。在拍照的鏡頭上雖然一直落後安卓機的主流四攝,但蘋果的晶片輔助下,各種差距都彌補,而且有著絕對的真實。而且自從蘋果出了最新一代的三攝後,它那鏡頭間從未有的絲滑切換,也被大量使用者津津樂道。

而蘋果手機中最為大家青睞的可能就是那個橫向線性馬達了,在各種細微的操作中都會有所提示。更細節的可能也體現在iPhone7之後那顆不能按下的home鍵,已經成為歷史的3D-touch,都是靠著逐漸“超神”的振動反饋,做到了完美體驗。

而蘋果也為大家“健康”做著貼心的考慮。從IOS8就開始有的健康APP,一直記錄著使用者的各種資料,在平時也考慮到大家的各種生命體徵,以及出現意外時可以快速提供資訊。基於優秀的圖表,後來還推出了螢幕使用時間,在這個時代獨樹一幟的讓你遠離手機,保持用眼健康可以說真的很難得。

MacBook

有人說,絕大部分人使用蘋果電腦,只能掌握其5%的功能,對此我深信不疑。因為MacBook的細節實在太多,之前我也在實測體驗的文章中說過,什麼隔空投送,傳遞貼上的裝置間聯動,現在像華為等品牌也已經在做的。

但我覺得最為智慧的,可能是在使用電腦瀏覽網頁、微博等內容時,會自動跳轉到電腦上顯示,並且無縫的進行同步開啟。包括在手機進行表格編輯,蘋果自帶的“numbers表格”也會同樣可以接著進行可以編輯。在操作上面,蘋果真的考慮到各種層面的需求。

而在實際使用上的細節就更多了。比如你用滑鼠快速左右滑動,就會看到它變得非常大,因為系統判定為你找不到滑鼠位置了。而如果你有兩個不同視窗需要分佈,在慢速靠近時會自動吸附,而快速移動則是會直接重疊。這樣小小的細節充斥在各種操作裡,絕對會把使用變成一件更加容易的事情。

AirPods

AirPods自從釋出來,就逆向增長,受到越來越多的好評。甚至一度被認可問iPhone 4之後最為傑出的蘋果產品,並且從普及程度來說,也確實達到了超出預期的表現。而最為細節上面的表現,就在於佩戴,這是其他藍芽耳機都做不到的。

長久的佩戴下,蘋果做到了和有線耳機一樣的輕鬆,甚至能讓人忘記自己帶著耳機,確實難得。另外Pro則是升級到了降噪功能。原來是普通的觸碰操控,這次也改為了按壓,同樣的沒有物理變動,但卻給出模擬反饋,讓你每一次的操作都感受到真實存在。

而AirPods Pro除了做到原來的優秀佩戴感外,還是第一個為使用者測試佩戴程度的。不但實測出耳朵的貼合程度,也提供了更加多的更換選擇。這也讓對入耳式耳機一直磨耳洞的我,第一次有了舒適體驗。其他的品牌是根本不會思考到這個層面上來。

Apple Watch

最後要來說的就是蘋果也經歷了好幾代的智慧手錶了。這是蘋果產品線目前價效比不算高的產品,但依然值得一誇。iPhone 同款的震動馬達,在這上面通過手錶滾輪實現。而在手邊的顯示上,它也做到儘量的真實和順暢。

也許蘋果手錶的螢幕並不是完美的,但最新一代的順滑動畫以及螢幕常亮,卻讓它徹底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手錶,而不是很多智慧手錶那樣,更像是簡單的數碼裝置。而國區沒有的心電圖以及更新的噪音檢測、經期記錄,都通過與蘋果其他裝置的聯動,達到了全面的保護。

蘋果手錶可以稱得上真的為使用者的各個方面在著想。而上面說的健康和手機中的聯動也只是一部分。從最開始的心率監控,再到後來的摔倒檢測,蘋果一直以來就是全身心的服務,光光督促運動的一個“類手環”產品,可不是他們追求的遠方。當然也希望它能夠和iPhone一樣,貼心的考慮到價格吧。

最新評論
  • 1 #

    嗯!給老爸岳父用華為,自己用蘋果!

  • 2 #

    帶手錶主要起什麼作用?

  • 雙11 神舟放大招,11代i7筆電直降1100?
  • 3D雙曲面柔性屏+eSIM獨立通話 OPPO Watch國內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