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

圖:箱子

《論茶之美學》 (下篇)

逍遙哥 著

原文8:

第三美學法則:至美法則。

此法則的核心是至美之境。含本質之美、極致之美、素簡之美、清淨之美、恬淡之美、靜寂之美、有無之美、圓缺之美、恆暫之美等。是以茶之九玄秘境:真清雅,靜寂美,有無道,為至美之階矣。

解讀8:

以茶為介質,以茶美學為視角,感受人間的至美。至美法則是重要的美學理念,但至美之境是一種狀態與境界,在人間有各種的表現方式。不只是文章中所列舉的那些,事實上還有更多,但是都遵循著自然與生命的感悟原則。

人類在美感中感受愉悅和幸福,也感受著寧靜或澎湃的心靈變化。而這些需要人類有更高的感知美的能力。而你,需要更本質地去理解自然與生命,需要更好地體會茶美學。

沒有自然與生命,就沒有美學。

沒有茶道的精神,就沒有茶美學。

原文9:

本質之美,事物之本質也。萬物皆有其律、其韻、其美也。所謂春秋有韻、山水有度也。極致之美,本質之巔峰也,美韻之極境也。所謂茶近乎道也,藝近乎道也,技近乎道也。循本而達極致,極致必為本真。

素簡之美,令人淡靜,令人雅,深得本極之法,最是美韻長遠。《道德經》有言:“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莊子》有言:“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宋代之素雅、極簡、天青色,臻於巔峰矣。宋之雅,至淡至雅,最合茶意,至今無以超越也。

解讀9:

本質之美和極致之美,是人類美學理念中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本質與極致,甚至就代表著美學和藝術的巔峰之境。凡是青史留名的頂尖藝術作品或設計作品,無比深刻地體現著本質與極致的和諧交融的美感。凡是在本質與極致方面達到一定高度,都會令人迷醉。

宋代美學理念之所以影響長遠,就是因為在素雅極簡方面最得本質極致原則韻味,其至淡至雅,千年來沒有人能夠超越。可惜這項人類美學史上最珍貴的遺產,大多毀於野蠻的軍事力量,使得如今人類對美學的探索如此艱難。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現代建築大師路密斯·凡德羅提出的建築設計理念,現代建築史上最為經典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簡單就是美)。意為簡單的東西往往帶給人們的是更多的享受。“少”不是空白,而是精簡。“多”不是擁擠,而是完美。

原文10:

清淨之美,守虛而靜篤也,淨心而無為也。恬淡之美,歸自然而無擾,令人隱,令人遠紅塵。靜寂之美,靜生虛,虛生寂也。《道德經》有言:“致虛極,守靜篤。”《莊子》有言:“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是以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之意境,而發回歸自然清淨無為之大美矣。是以華夏明代之隱逸山水尤為文人雅士所鍾愛,而發恬淡之大美矣。是以華夏唐宋茶道與日本茶道取道意、行禪茶,而發靜寂之大美矣。

圖:箱子

解讀10:

《莊子》:“水靜則明燭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夫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至。”

譯文:水在平靜時,便能清晰地映照鬚眉,水之平面正是測定的標準,大工匠正是取法於此作為水準。水在平靜時尚且清淨澄澈,又何況是人的精神!聖人的心境是多麼清靜空靈啊!可以作為天地的對照標準,可以作為萬物的明鏡。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是萬物的根本(或天地的本質),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加速,社會越來越繁雜,人心越來越難以平靜。其實,是人類離自然越來越遠。所以,人類逐漸發現,隨著物質的愈加豐富,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但是內心越來越煩躁不安,隨之幸福感愈加貧乏。

莊子八字之論: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正是茶之大美,正是茶人前進的方向。清淨之美、恬淡之美、靜寂之美,這不都是人類迴歸自然和感悟自然的收穫嗎?此三者,都基於自然而道法自然之美。迴歸自然——感悟自然——道法自然——心靈靜美,這條路徑,使得人類可達致和感悟此三者之美。

原文11:

有無之美,天地之玄,茶道之奧妙也。有之物,為生活之基,卻無以為生活,惟無之感受方為生活矣。如房之門窗為基,惟其圍合之空間乃無,方為用矣。

《道德經》有言:“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誠哉斯言。而千利休搖樹以為院之淨,正是落葉知秋,以有尋無也。

解讀11:

茶道之人,重在通達自然,重在修心。若得茶道高深之境,則深得美學之精妙。有無之美,為道韻之美。修茶道者,為知物悟韻之人,自然深得寄於有之無美韻。

人類之藝術大家,往往深得有無之美的韻味。中國山水畫的雲霧繚繞、留白等體現了無之美。西方雕塑佳作的眼眺遠方,留有餘韻和想象力空間,也是體現了無之美。蒙娜麗莎的微笑,難道不是被微笑背後隱藏的神秘所吸引嗎?羅琳的魔法學院不是因為足夠深邃的想象空間而吸引了全球無數的青少年嗎?

有無之美,無處不在,卻是深入本質的美感,因為有無之美,來自於偉大的“道”。

原文12:

圓缺之美,圓為美,缺亦為美。山水如此,春秋如此,歲月亦如此。清風何曾怨月缺,夜寒松下送秋行。是以岡倉天心於《茶之書》言道:“茶道的本質就是對殘缺美的崇拜。”

恆暫之美,永恆為美,短暫亦為美。自然如此,紅塵如此,生命亦如此。煮茶何必逢春日,雪落正是爐紅時。是以岡倉天心又言道:“茶,是一種對純粹和優雅的崇拜。”

解讀12:

圓缺之美,恆暫之美,都是人類對自然的反應,和對生命的感悟。千秋何其短,時光何其快。作為人類的你,應該怎麼做呢?

《殘之美》

月如彎鉤本如此,不臻完美亦自然。

花開之時有葉落,茶有春秋也有禪。

原文13:

月照孤夜無紅塵,此處應有愛茶人。茶為何也?為仙湯,為自然,為春秋,為詩意,為閒下來的心,為看到本真的人,即道,即美,即人生。

是以美之為美,近於道,入於心,歸於自然也。是以茶之美學,茶即道,道即美。故茶之美學,為人類美學之巔矣!恰如《如夢令 · 初夏》:清風閒雲野花,人間多少風華。客笑數只鴨,驚動一溪淺蝦。吃茶,吃茶,青山恰逢初夏。

解讀13:

“吃茶,吃茶,青山恰逢初夏。”

這就是自然和生命的美啊!你在忙忙碌碌之時,是否已經忘記了這些?你在沉迷物慾之時,是否已經忘記了這些?

茶裡,蘊含著天地運轉的規律,蘊含著自然和生命的奧妙,蘊含著茶美學的至高美感,蘊含著你的人生與幸福之美。茶裡,還蘊含著清風、明月、春山、秋韻。可是,你是否已經忘卻了大自然最珍貴的恩賜?

——摘自《茶的核心思想》,逍遙哥著。

逍遙哥,茶文化學者。《偉大的茶》大型茶文化著作系列首批完本四部茶書:《人類茶簡史》、《問茶記:照亮人類文明的茶史巨星》、《茶道之書》(二合一版本,含《茶的核心思想》)、《史上最美茶詩》,均擁有完整的著作權,即將出版。

5
最新評論
  • 民間故事:書生被無賴欺負,想要上吊自盡,白狐:我送你一本奇書
  • 重陽時節雨瀟蕭,籬下菊花分外嬌